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是马克思结合德国革命问题对人类解放问题的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就是“人的解放”,体现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导言》中,马克思以人的解放作为落脚点,通过论证其实现手段,进而说明“人”解放的精神和物质条件,重点探讨了如何实现人类解放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也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凯伦有关多元文化与爱国忠诚情感、国家的本质与公民的政治自主性、公众的感伤情绪与历史的真实性、公民情感教育与自由民主政体以及“批判理性”与爱国主义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重新解读《神圣家族》的理论出发点。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基本理论成果的“感性活动”原则是理解《神圣家族》的理论基点。在“感性活动”的理论境域中,《神圣家族》的真正的理论重要性即刻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政府自利性的逻辑悖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政府自利性的泛滥表明,政府在自身发展中始终没有处理好权与利、任务与责任、绩效与报酬的关系问题,是政府自我控制能力弱化的表现。要把握政府的本质,就应该全面认识政府,看到政府官员私域行为与公域行为的巨大差别,“政府人”始终处于“资源人”与“社会人”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真实语境的误读是西方学者逃离社会批判理论唯物主义路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劳动”批判是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逻辑中得到整体定位的:第一,劳动是在实践哲学视角中凸现的感性活动,劳动概念的形成与实践概念的提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二,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主体性依据,劳动确切地讲是社会批判理论现实、历史的载体;第三,劳动活动历史超越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的现实消解,而不是非劳动美学设定。  相似文献   

6.
王慧丰  薛雅升 《工会论坛》2008,14(6):145-146
霍姆斯与埃德蒙·金同属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二者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分析比较二者比较教育思想的异同点,发现否证论以及科学哲学思想提倡的证伪学说观点是其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思想武器。霍姆斯的“问题法”与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分析框架是他们思想的结晶,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波普尔哲学思想的引导,这给我们从科学哲学主义的视角去解读他们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依据,也为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文化氛围中的改革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的基石:学会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创新 ,必须学会批判 ,没有批判 ,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活动 ,所以说批判是创新的基石 ,创新是批判的结果 ;批判蕴藏着深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批判是突破“习常性思维”的锐利武器。个体要想成为创新的人才 ,在获取、积累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 ,必须贯彻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培养自身批判性品格和批判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学会对知识、对权威、对偶像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王顺 《人事天地》2008,(3):47-48
今天的很多人听说“武训”这个名字,是从中国当代史上著名的“《武训传》批判”事件开始的。而真实的武训,或许也应该写进中国教育史。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依靠自己在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构建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运用“教育叙事”,教师以文本的形式追忆他们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冷静、理性的姿态阅读自己和自己的故事,通过一次次的解构与重构,对自身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从而完成其主体性的重塑,实现自身的觉醒与解放.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文化的利害、善恶、美丑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反映文化对人的意义。文化价值观的成型需要建构五种力,即辨别力、选择力、运用力、传播力和创造力。在对康德的“三大批判”进行诠释基础上,认为辨别力、选择力的建构依赖于人的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力、传播力的建构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不以功利性为最终目的,创造力建构的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和现代化是双向“反哺”的。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精神积淀,”现代性一经生成,就会转而成为现代化的理性规约和内在张力。后现代社会思潮的实质在于解构和终结现代性,它虽然给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进路提出了某种警示,但却有可能诱发现代化价值合理性危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而言,要避免在现代性问题上陷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陷阱,就必须对西方后现代社会思潮实质及危害予以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批判了功利主义的缺点 ,并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代替功利主义 ,这是对功利主义的一种超越 ,但是这种超越在现实中多是一种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法学是后现代哲学思潮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它是对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的自治性、普遍性、一元性等传统观念进行的批判,激发了人们对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后现代法学不是“虚无主义”,也不是一种否定法律的力量,它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潘峰  徐健 《工会论坛》2002,8(4):81-82
“刘海洋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关注 ,它反映了我们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在以“技术知识教育”为中心的世界潮流中 ,人文教育陷入了困境 ,我国的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大学语文课中要倡导“全人格教育” ,在高校中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5.
废除“六法全书”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法全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 :晚清修律时期、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国民政府时期 ,日臻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 ,我国废除“六法全书”,之后又对“六法全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引进苏联法律。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做一个“一分为三”的评价。“六法全书”是一个标尺 ,从我们对“六法全书”的态度中 ,可以反映我们宪政和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人的世界”命题,旨在揭示人类发展与创造的事实。实践中的人受实践的制约,又通过实践提升自己。“人就是人的世界”所蕴含和代表的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变革,是通过”实践的批判”实现的。从人类发展进化的总过程来看,“走向人的世界”是总目标总方向。即象征着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向学校厦教育者提示井探讨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问题;二、“创业教育”的工具化倾向问题;三、创业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新人才观及其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我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香港高校实施的全人教育与大陆实施的通识教育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培养目标,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观。北京印刷学院据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关键问题在于传统教育模式“千人一面”、“服从大局”、“满堂灌”和“标准答案”,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化解这些问题,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性,检视学生自主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与社会文化的异质性以及“个人主义”观念的两面性、制度制约性和不平衡性等问题,积极构建创造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人心风俗”思想是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郭嵩焘晚年“人心风俗”思想主要是针对湖南“人心风俗”败坏的状况及其原因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为扭转这种“人心风俗”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