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在议会中两派坐席方位不同而产生了"左派"与"右派"的称呼.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从这一含义引伸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2.
左与右原本是方位名词。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会议上,属封建势力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的代表坐在右边,反封建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坐在左边。在大革命期间的国民会议中,主张君主立宪的保皇派及害怕革命的保守派坐在右边,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激进派、革命派坐在左边。由此有了右翼、左翼,右派、左派的说法。后来,左派逐渐就成了一切激进派、革命派的代名词。而右派就成了一切保守派、反动派的代名词,并且由法国逐渐推及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由于其主张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自然也被称为激进派、革命派、左派。后来,在国际共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反对的是“左”,而不是左 作为政治语汇,左、右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候产生的。当时的国民议会,革命派坐在左边,保皇派坐在右边,自此以后,政治上、思想上追求进步、要求革命的,一般称之为左派、左翼;反对革命、主张保守现状甚至倒退的,一般称之为右派、右翼。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生过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左比右好,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其实左和右的倾向都是错误的,都给我们党和军队造成过很大危害与损失。尤其是左倾冒险主义,拉起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严格区分民主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资产阶级派别。为了应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者与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派别采取了联合、团结的灵活性斗争策略,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始终都是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一、作为政治表述方式的定义   如果人们考察一下215年以来“左“表示什么,他就会立刻发现结论是多种多样的.1789-1791年法国革命时国民议会中反对国王的否决权、拥护自由并且愈来愈拥护民主的人是左派.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在1848年的欧洲,捍卫民族和民族国家的人也就是左派.但是在1870到1871年的德国就已经不那么清楚了,民族主义成了右派的事.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的后半期,社会主义是左派的主要计划(Hauptprojekt),但是有各种流派,1917年以后发生了致命的分裂.社会主义就其核心来说是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阶级社会的,但是1919年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也自认为并且被认为是左派,因为它激烈地攻击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且主张社会合作主义(Koporatismus).忽视人权的、共产主义类型的专政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自由主义的斗争,后来又进行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因此也是左派,而且更应当算是左派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之后,取得了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的头八年,也就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我们在政治上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当时反  相似文献   

8.
《求实》1981,(11)
我们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战胜左、右倾错误,特别是不断地清理和克服了左的错误后,才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只有在认真清理并纠正左和右的错误的基础上,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四化建设推向前进,否则,就会贻  相似文献   

9.
正在革命术语中,左和右都是有特定含义的。左表示正确的,右表示错误的,但左得过了头通常用加了引号的"左"来表示过左、极左的错误行为。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八七会议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时期;第二次是1930年6月后,宣传部部长李立三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第三次就是1931年1月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10.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经常使用的概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文献可见,当时的"群众"是劳动阶级、被压迫阶级的泛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群众的阶级属性,将群众划分为"左派群众"和"右派群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群众对革命的态度,将群众划分为"革命群众"和"落后群众",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革命中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动员全民族抗战形势需要,将"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抗战宣传中。自此,"人民群众"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新左派运动发轫于本世纪中叶的英国。随后,由于深刻的同一根源,其发展渐具国际性,成为欧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一种青年知识分子的激进运动。在美国,这个运动的兴盛约十余年。它萌芽于五十年代后期的黑人和学生的政治运动中,但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运动,它始于1960年。这年5月,旧金山地区的大学生抗议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非法传讯的示威,一般被视为它的起点。1962年6月,新左派的主要组织“争取民主社会学生协会”发起在密西根的休伦港召开青年学生激进分子大会,与会代表50多人,来自各激进的或自由主义的青年组织。他们在会上通过了揭露美国社会弊端,倡导新改革思想的“休伦宣言”。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新左派运动的诞生。从六十年代中期起,运动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从改良主义走向激进主义,并影响到成年的知识界。新左派成为当时方兴未艾的黑人运动、学  相似文献   

12.
"左派"与"右派"这两个政治名词的来源,严格地讲是"舶来品",可溯源到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7月14日,象征法国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被巴黎人民和起义士兵攻陷,政权被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而第三等级中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农民,由于阶级利益和各自的要求不同,领导层开始分化.在1791年的立宪议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等人,在议会中提出了比较温和的改良主张,要求保留国王,反对共和;而代表比较  相似文献   

13.
第二国际是继第一国际后各国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在它的前期(从成立到1896年),由于恩格斯的指导和关怀,基本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在团结与组织国际无产阶级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壮大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但是,恩格斯逝世以后,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迅速滋长,以伯恩斯坦为首的右派和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勾结在一起,排斥和打击以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为首的左派,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极力推行机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激进"中的"保守"--胡适文化思想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代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其文化思想中的激进色彩,而其文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往往被忽视.胡适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其功绩是任何一位文化保守者都难以比拟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其文化思想有所转变,注意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总之,其文化思想是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化激进的范畴,但其中也不乏保守的内容和倾向.这种激进与保守的统一,正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复杂.  相似文献   

15.
张荣久 《党史纵横》2005,(12):54-55
“文革”爆发后,全国形势逐渐走向混乱。1967年2月8日,武汉激进派在《长江日报》上发表《关于武汉地区当前形势的声明》,公开反党反军。2月18日,武汉军区发表《严正声明》驳斥激进派的声明。当时,武汉地区群众分为两大派,拥护武汉军区《严正声明》组织,于5月16日成立了号称拥有120万人的“百万雄狮”。“百万雄狮”在一系列问题上与激进派发生冲突,焦点是“百万雄狮”拥护军队,而激进派要揪出“武老谭”(即武汉的谭震林),两派矛盾日益加深。“百万雄狮”人多势众,又有军区支持;激进派人数虽少,却有中央文革的支持。早在7月20日前,湖北省和武…  相似文献   

16.
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东和党中央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并曾努力领导全党进行过纠正。然而,把这时对错误的纠正说成纠“左”,是很难成立的。首先,“左”和右都是有严格界线的,即质的规定性。所谓“左”,就是指思想和行动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陷入空想盲动。  相似文献   

17.
提起"两面派"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左派"与"右派".因此,有许多人认为"两面派"这个词如"坦克"、"吉普"等词一样,是一个从西方社会引进的舶来品.其实,"两面派"这个词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说起它的产生,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成仿吾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他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等人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参加创办了多种文学刊物,撰写与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诗歌,并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是当时有影响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等新老右派的三次反革命进攻面前实施了三次大退让,特别是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甚至是鲍罗廷与蒋介石协商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阶级状况,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收到上海陈沂老同志寄来的厚厚的一本新出版的书《脚印——陈沂作品选》.全书共分9个部分,近80篇文章,是他30年代、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所写的各类作品的结集;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不平凡的业绩.第五部分《永生难忘》中的几篇回忆性散文和诗歌《归来》,叙述了周总理、罗荣桓和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古道热肠,令人感动.陈沂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长一职,领导军队文化工作颇有业绩.如《志愿军一日》、《红旗飘飘》、《星火燎原》、《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和《南征北战》等等优秀作品,都是他在位时问世的.毛泽东三次称他为“左派”.可是风云突变.1958年3月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假左派真右派真相大白》,陈沂被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