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椰化公司陷入他人妄图鲸吞国有资产所设下的圈套●住宅用地偏要当作工业用地卖,法官明目张胆令人心寒●检察官临危受命,“国有资产拍卖”阴谋被戳穿●骗术被揭,主谋穷凶极恶雇凶杀人  相似文献   

2.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2,(16):46-47
税收名目的繁多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承受苛捐杂税的压迫;反之,一些冠冕堂皇的税种却暗渡陈仓般对纳税人的权益进行剥夺。  相似文献   

3.
先将妻子儿女弄出去做接应,同时暗渡陈仓,将巨额不法资产转移出境,然后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以掩人耳目,静观时变,一有风吹草动,便能迅即抽身外逃,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4.
假冒他人署名的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冒他人署名指的是作品的作者或出版发行者为达到使其创作的作品易于发表或使其出版发行的作品、复制品增加发行量等目的,未经他人许可故意在其作品或作品复制品上署上他人之名,即盗用他人名义发表作品。被假冒的他人往往为名人或权威。假冒他人署名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种行为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其性质亦不同。  相似文献   

5.
辛汶 《法庭内外》2008,(2):29-31
在权力失去监督、面临诱惑太多时。李国英渐渐把持不住自己。权走偏锋,吞公款若探囊取物。收贿赂如暗渡陈仓。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7年10月25日。河南省长葛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判处李国英有期徒刑6年。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相似文献   

6.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其主观要件一直是一个受到忽视的方面,本文就受贿罪主观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滑稽模仿、山寨成为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从他人作品中挪用其有影响的部分,并对其进行讽刺、调侃甚或批判,成了一种不可忽略的文学创作形式。在挪用他人作品并对其进行讽刺、调侃的过程中,滑稽模仿涉及他人的名誉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因此,滑稽模  相似文献   

8.
不知何时,社会上悄然兴起了礼品回收业。在一些机关家属区附近,大的厂矿、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旁边,礼品回收店如雨后春笋。礼品回收,形式多样——有公开回收挂牌经营的,也有私下设柜暗渡陈仓的:内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腐败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遏制,其中行贿受贿现象日益严重,且行贿受贿的新手法所导致的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官员的配偶、子女与他人达成协议,进而影响官员或利用其权力和影响力为他人谋利,事前或事后收取他人巨额财物的现象,我国现行的法律对官  相似文献   

10.
论“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及其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强 《行政与法》2001,(1):59-61
本文对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地位和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必备要件、且是客观要件,对其应作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而不要求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与结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对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准确界定是正确适用《刑法》第 2 16条假冒专利罪的关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符合其构成要件 ,并认清其与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人为了使其作品在网络环境下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采用技术措施以防止他人侵权。但这些技术措施易被他人破解和篡改,因此应给予这些技术措施以法律保护。同时为了平衡公众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又应对其保护加以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3.
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认定应结合专利法规进行认定。假冒他人专利不应包括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情形,其与冒充专利有本质上的差异。假冒他人专利实质就是将一项本不享有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假冒成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我国假冒专利罪规定的行为方式仍过于狭窄,今后刑法修改应将冒充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作权法中修改权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迁 《法学》2007,(11):35-42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修改权存在诸多问题。修改权不能作为一项"专有权利"控制他人对作品的修改行为,否则会与改编权或保护作品完整权发生重叠,同时其也不能作为一项"积极权利"使作者能够以影响他人利益的方式对作品进行修改。仅将修改权解释为确认作者有修改作品的自由则毫无意义。应当删除修改权或对其进行重构,其内容应当是确认即使对作品的修改会影响他人利益,作者在作出合理补偿之后,他人对这种修改有配合或容忍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一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受贿罪构成的要件内容,在刑法理论界和刑事审判中认识颇不统一,且多数同志都认为不是受贿罪的要件。其基本理由:受贿罪的成立并不以受贿人是否为他人谋取到了利益而受影响。笔者认为虽然是否为他人谋取到了利益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但却不能以此作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是受贿罪要  相似文献   

16.
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严重后果的如何定罪 寻衅滋事行为人所表现的“随意殴打他人”,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其矛头的指向决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沈言 《人民司法》2012,(20):70-72
【裁判要旨】为牟取非法利益,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秘密窃取他人公司账号、密码并予以非法利用群发短信广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应以盗窃罪论处。电子证据由于具备虚拟性、开放性、易变性与稳定性并存等特点,对其收集要注意合技术性和合法律性;对其真实性和关联性的审查要依法审慎;对其认证要严格审查判断证据资格和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共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博弈化的复杂态势,通过彭水诗案的分析表明,媒体舆论经过"公共议题"设置后形成了层级推进、多维质疑的追问方式,但公权力在这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面前,则往往会采取迂回"死扛"、暗渡陈仓的回应方式和策略,其中演绎着公权力的"抵抗"与"就范"逻辑,而这也是当下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所需要认真反思和应对的。  相似文献   

19.
石健  高敏懿 《中国检察官》2005,(3):36-36,54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窃取的行为。其犯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在一般的情形下侵占罪与盗窃罪并不难辨别,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属于行为人占有。如果得出肯定的结论则不可能成立盗窃罪只能成立侵占罪;如果得出否定结论则可能成立盗窃罪。盗窃罪的基本特征,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使用平和的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主观权利和客观权利相区分是对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相区分的误解:并且,其是德国宪法理论对基本权利性质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和法益都有要求他人不得妨碍其利益得以实现的权能。合理使用在法律性质上是社会公众使用他人作品的利益,而不是一项客观权利。尽管这种利益不能得到侵权责任法的直接保护,但却可以通过客观法理论、依据著作权法一般条款,请求他人不得妨碍该利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