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螨病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肉牛基地饲养的牛群,近年来,发生螨病,发病率达30.37%,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着肉牛养殖业发展。为有效地防治该病,我们在1985~1986年对本区11个县的肉牛育肥场的牛螨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治山羊蠕形螨病的危害,摸清其感染传播途径,笔者于1983年6~9月,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初步查清传播途径,为防治山羊蠕形螨病提出可靠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健康羊的选择:从无山羊蠕形螨病地区选购2~12个月龄山羊21只,经体检皮肤正常。 2.病羊选择:从山羊蠕形螨病流行区选购4只病羊,病羊具有典型的病变结节,镜检结节内容物有大量蠕形螨虫体。  相似文献   

3.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4.
疥癣又名螨病,俗称癞,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慢性皮肤病。近几年来,我场由于从外地购进牛、羊及放牧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疥癣病、尤其是牛的疥癣病又复发蔓延开来。为此,于1984年初,经初步试验,以有机氮双甲脒乳油代替有机氯治疗螨病,取得了满意效果,为控制和消灭疥癣病提供了一种新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于1967、1969和1970年在宁夏地区,对危害牛只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进行了人工免疫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证明,裂殖体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能力,并能保护被接苗牛安全渡过泰勒焦虫病流行季节,从而给牛泰勒焦虫病的防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兽用杀虫剂更新换代的需要,我们于1985~1987年进行了毒虫畏和三氯杀虫酯对离体螨、羊体螨的杀灭试验,生产性试验及毒性试验。目前,国内尚未见应用这两种药防治绵羊疥癣病的报道,为此,将部分生产性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情况 1980年5月~1985年5月,烟台市桃村肉牛育肥场共饲养肉牛79头,先后发病31头,发病率为39.24%;其中死亡1头,病重屠宰11头,淘汰19头。出现病状最早的在育肥后10~12个月,占发病的28.75%;13个月以上发病的占  相似文献   

8.
1986年3~6月,笔者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兽医院辅导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在门诊上遇到耕牛瘤胃酸中毒24例,对其进行了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试验观察,以期为瘤胃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提供依据。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的选择:从门诊接收过食或偷食精料的病牛24例,根据柴内大典等家畜内科学,对瘤胃酸中毒的判断标准,分为轻症11例、中度9例、重症4例,做为试验牛;此外,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奶牛和肉牛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病首先于1946年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在衣阿华州又发现一种临床和病理综合症与之类似的粘膜病,称为粘膜病。经病原学确定,认为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临床表现不同。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已有从牛体分离到BVD-MD病毒的报道,但还未见到从绵羊分离出本病毒的报道。我们在1980~1982年研究牛白血病的过程中,先后从羊的白细胞培养物和羊胎肾细胞培养中分离  相似文献   

10.
1990~1992年,我们曾对江西的三个单位(警犬养殖场、实验犬场和养犬专业户)的犬群进行了蠕形螨病的调查。受调查犬群蠕形螨病发病率为8%~35%。1992年4~9月,我们对27只蠕形螨病患犬用灭虫丁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选自上述单位犬群中自然发病的蠕形螨病犬(经显微镜检查病灶刮取物发现有蠕形螨)27只,按其临床病变程度不同,分为轻微感  相似文献   

11.
皖西白鹅为安徽省六安地 区特产,是列入《全国家禽品 种志》的优良鹅种之一,主要 分布在六安、霍邱、寿县等地,年饲养量1200万只。1991年5~11月,我们在六安县进行鹅寄生虫调查时,首次在县种鹅场皖西白鹅的鼻腔鼻窦内发现一种螨,经鉴定为鼻刺鼻螨(Rhinonyssus rhinolethrum)。现将该螨的形态和流行病学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鹅场基本情况 六安县种鹅场始建于1986年11月,系皖西白鹅提纯复壮、选种育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推广基地。该场地处六安县城北乡境内,六安至寿县公路旁,沛东、木南干渠相贯  相似文献   

12.
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的试验呼和巴特尔宝音达来(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兽医工作站)为了验证烯虫磷对绵羊痒螨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4年10月25日至1995年1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郊区进行了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病的疗效试验。1试验材...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1971年曾用国产贝尼尔对黄牛的临床毒性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做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确定国产贝尼尔对乳牛的安全性和对乳牛血孢子虫病的疗效,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药品厂、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于1971年4~9月份在贵阳奶牛场共同进行了下述试验。通过试验基本上肯定了贝尼尔对乳牛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幅度,并认为该药对乳牛轻型瑟氏泰勒焦虫病、双芽焦虫病有很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牛巴贝虫 (又称梨形虫 )病是由梨形虫目 (Piro plasmea)巴贝科 (Babesiidae)巴贝属 (Babesia)中的双芽巴贝虫 (B .bigemina)和牛巴贝虫 (B .bovis)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牛感染该病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 ,主要症状为高热、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等。近年来牛双芽巴贝虫病在信阳市周边乡、镇时有发生和流行。给养牛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其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流行情况信阳市牛双芽巴贝虫病呈地域性流行 ,多发生在每年的 8~ 10月 ,病牛多为 2~ 5岁的黄牛和中国黑…  相似文献   

15.
牛焦虫病在我县流行时间较久,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进行焦虫病原、传播媒介蜱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灭蜱和病牛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牛焦虫病。(一)病原及传播媒介蜱的调查1.调查方法:1981年3~12月,根据全县自然地理条件,在发病区设固定点,对自然发病牛耳尖采血涂片,常规染色镜检;并在牛体采集蜱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 10个地 (市 )山羊蠕形螨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山羊蠕形螨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根据其流行规律提出了防制该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夏泾源县牛魏氏梭菌病调查白慧勤(宁夏泾原县畜牧兽医工作站756400)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位于六盘山东麓,是农业部确定的养牛基地县。近年来随着商品肉牛的不断发展,黄牛的交易及流动量随之增加,一种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和季节性强的疫病在全县大面积流行。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对从日本北海道地区引进的黑白花奶牛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牛群感染线虫5个属、绦虫1个属、吸虫3个属、艾美耳球虫8个种和2种螨。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动物 为1986年12月从日本进口的黑白花奶牛54头,其年龄为12~16月龄。 (二)调查方法 内寄生虫检查采用“三粪六检”制,奶牛到达口岸,即在隔离场把牛随机分成4个隔离群,每群10~15头,采集新鲜粪便,并间隔1周、3周又采粪样,每次粪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状况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河南和河北省的6个规模化肉牛场随机采肉牛血清89份,直肠粪拭子165份,分别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抗体和抗原。诊断结果:BVDMD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6.2%~65.0%;BVDMD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1%~77.2%。从而证实我国中原地区肉牛群中存在有BVDMD。  相似文献   

20.
选择自然感染牛痒螨的杂交牛30头,将其分成6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按0.2,0.3,0.4和0.5mg/kg体重剂量在牛背部皮肤1次浇注给药;第5组用阿维菌素注射液(阿福丁)皮下1次注射;第6组为不治疗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每头试验牛皮肤固定部位的寄生虫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评估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治疗后第7d显微镜检查时,仅从阿维菌素浇注剂0.2mg/kg体重剂量组的2头牛分别查到1和3个活螨(寄生虫指数为1);之后,第14,21和35d显微镜检查时,各治疗组牛都未查到活螨(寄生虫指数为0);治疗后第7d观察,各治疗组牛的临床症状和皮肤病变都有程度不同的减轻,到第21d治疗组牛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康复。对照组牛被观察到14d,感染程度较试验开始时更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浇注剂体表浇注给药,0.3mg/kg体重剂量对牛痒螨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与阿维菌素注射液推荐剂量0.2mg/kg体重剂量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