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绿色消费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不仅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作者从探讨绿色消费体现"两型社会"的内涵与本质入手,进而分析绿色消费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动力,提出必须实施四大战略体系,倡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前提约束下发展经济。如果把投资、消费增长、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两者对立起来,或片面强调投资与消费增长,片面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不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或者片面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不加速投资与消费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是不可取的。武汉必须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中转变投资与消费模式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两个领域都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当代青年消费观的变化、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科学消费现实施节约型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较深入地了解武汉市民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推动全社会认识绿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以推广绿色消费为契机,提出了一些有关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晓培 《前沿》2013,(15):54-58
在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的高校社会服务积极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成果构建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批判“经济理性”,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理性”诉求;终结传统科技观,彰显了高校社会服务的科技伦理关怀;解构单向度的社会,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社会关照;消解传统实践方式,展示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实践情怀.探索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可能性路径,以生态理念引导科技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绿色转化;以“双向度”视角审视科技,注重“绿色人才”培养;以日常生活批判的视角引领现代绿色生活方式,设立社区学院;以现代“绿色消费观”消解传统“消费观”,构建绿色消费文化输出渠道.  相似文献   

6.
刘举 《桂海论丛》2014,(3):54-57
实现节约型发展离不开传统消费方式的变革与升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消费、节约与浪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实现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亦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浪费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既是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又是转换人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其中,党政机关公务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是引领中国社会走向节约型发展的关键。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须在发挥制度和市场规范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新型消费理念宣传、社会价值观教育、节约文化环境培养等手段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社会消费道德价值观进行重构,全面树立起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观。并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抑制消费主义,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推进绿色消费,需要以生态文明引领法治建设,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以生态文明引领政治新生态,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供给侧改革,创新绿色生产方式;以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加强对当代青年生态消费模式的理性建构,是新时期青年工作不可回避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青年的消费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青年在消费中所表现出的消费态度不理性、消费心理不健康、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现状,不仅影响着当代青年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培养生态消费意识、生态消费品质和生态消费素质等路径建构当代青年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入手阐明了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在此基础上指出“拉动消费”概念的出现是我国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后的一个必然特点 ,并阐述了我国出台“拉动消费”措施的近期原因 ,接着逐一分析了这些措施的作用或局限 ,提出“拉动消费”的各项措施必须与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网络消费文化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文化。网络消费行为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是当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为优化我国网络消费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改善网络消费环境,推动网络消费文化建设的管理创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网络消费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加强网络内容监管,推进网络消费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网络消费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2.
生态需要与后工业社会●尹世杰笔者早在研究人们的消费需要时就曾提出:“人们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应包括生态需要在内”。“生态需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具有极端重要性”。①在后工业社会,如何更好地满足生态需要?这...  相似文献   

13.
墨子倡导节俭消费模式,提倡加强生产、适度消费,以实用为消费原则,以发展生产来保证消费,以节用来保证消费的长远。墨子的消费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变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构建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克服工业文明的异化消费现象;倡导健康、文明、节俭、合理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树立注重精神价值的幸福观。用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取代工业文明的唯消费主义,不仅是当今时代消费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是新世纪党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又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异化消费:异化劳动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可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异化劳动成为异化消费的根源。异化消费被认为是对异化劳动中人的不自由的补偿,而消费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自由”补偿。必须扬弃异化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走合乎正义的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16.
羌薇 《中国发展》2023,(2):30-35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消费复苏正在加速,今年将迎来着力创新消费场景、持续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创新消费升级加快的新阶段,深挖新消费增长点、抓住新契机促进新消费为经济企稳向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持续动力。与传统消费相比,新消费更能将消费潜能发挥到极致,使消费市场活跃起来,进而促成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正从改善型、物质型消费需求向追求品质提升的服务型消费需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消费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我国正在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李莉  程燕 《学习与实践》2009,(7):151-155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是我们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仅靠政府来解决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压力远远不够,需要扩大公共参与,发动各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环保组织“阿拉善”的出现及其作用与影响,为推进“两型”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它所倡导的社会责任理念为社会环保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它的社会参与行动模式为环保的推进提供了可持续性动力;它的高组织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环保组织发展提供了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18.
盛丽 《求索》2011,(4):66-68
在消费社会物的包围中,作为个体的人已完全沦为编码役使下功能性的存在和附属,传统文化原真、膜拜的和自律性遭到前所未有的颠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对当代丰产社会语境下商品符码及其幻象始终持反对态度,并在个人身份认同异化与人文艺术异化两个维度对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规训话语机制进行了深刻反思、揭露和批判。然而,作家并未停留在对消费社会的抨击层面,而是从哲学视阈提出了人文社会的净化理想。本文根据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从整体上探讨索尔.贝娄人文生态价值体系中主体性、个体性诉求对消费社会过度记号生产与仿真的深层救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有些媒体将“建立节约型社会”更多地定义为“个人保持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有些媒体则有意无意地将建立节约型社会与消费特别是高档消费简单对立起来,让人感觉在节约型社会里,消费是件不大正当的事情。其实.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着力构建新的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就中国的现实而言,首先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闫顺利  王雪 《前沿》2008,(10):39-41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指出消费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系统。无论是媒体非真实性的传播还是消费的发展,符号象征性的消费以及符号可能引起的虚拟世界,其极端化趋势必然会加速社会生态平衡的丧失和人类精神的并化,使人类走出历史局限而陷入了另一个异化世界。由此,需要人们对此引起足够警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