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做幸福的老师"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很容易让我们把幸福视为人生的理想状态,把拥有幸福视为人生的完美境界。这样的状态和境界,如何与教师这个职业联系起来?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如何谋求幸福?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手段。有的人把锦衣玉食当成一种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有的人把不劳而获当成一种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劳动与奉献的基础之上;有的人为了谋求所谓幸福生活,不惜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以侵犯他人利益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权力谋求私利、经营幸福,以至陷入腐败泥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3.
那天,女友问我:“幸福究竟有多远?”我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有了钱当了官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房买了车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名成了星就有了幸福……有的人穷其一生追求所谓的幸福,结果是竹篮打水——幸福越走越远,有的人则没啥奢望知足常乐,幸福常伴左右。或许幸福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怎样理解,怎样对待。”  相似文献   

4.
马帅 《传承》2011,(4):48
2010年12月26日晚,"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这个由著名媒体著名机构牵头的奖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民众骄傲地大呼"给力",有的民众垂首感叹"被幸福"。在"神马奔腾""浮云笼罩"的2010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幸福感怎么评定?  相似文献   

5.
我幸福吗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21):61-61
国庆长假期间,央视派出记者,随机采访各色人等,询问人家"你幸福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中规中距,仿佛官员回答公众;有的手足无措,最初反应都是不知从何说起;更多的人是陷入困惑,觉得幸福与否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最有趣的,莫过于一位一脸茫然的农民兄弟,说"我姓曾",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开展批评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但近些年来,一些组织和个人将批评这一武器搁置一边,见到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不闻不问,见到别人的缺点错误不予提醒劝导,任其发展。有意见当面不说,却背后乱说;有的人批评上级怕丢"乌纱",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同级又怕伤"和气",对自我批评则视为是丢"面子"、关威信;有的虽然没有放弃批评这个武器,但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往往被他们开成了工作汇报会、评功摆好会,自我批评成了"王婆卖瓜",和稀泥、掩盖矛盾、息事宁人;还有的人甚至把批评"发见'成了自卫的武器老虎屁股模不得,对于批评,不论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幸福观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中国人的幸福观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是干什么的?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曾经在几十年中,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理解。有的当政者提出要培养"奋发有为的驯服工具",即要把成批大学生培养成"为我所用"的人才;有的则提议要培养"听话、出活"的人才;还有的把大学定位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至于教师和学生则又有不同理解,有的教师为了生存需要发表论文,把研究生当作生产论文的劳力;有的学生把自己当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成一种幸福,有的人把有钱、有房、有车看作一种幸福,而他则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作一种幸福。在他看来,陪妻子逛逛街、买买菜,吃饭以后散散步,过平常人的日子,是一种幸福;但他觉得更大的幸福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工作有了成绩,得到老百姓的信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观点。幸福文化是以幸福作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形态。警察幸福文化就是使警察幸福的文化。警察幸福文化对于化解警察的"幸福困境"、凸显警察社会人和职业人的存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警察幸福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责任、公正和自律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艳群 《今日广西》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形成群众上访增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条:一是公务人员官僚主义严重,没有责任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作风武断,乱施号令和决策不科学所为,所以引起群众不满,上访不断。这是其一。其二,接待或受理上访工作的国家公务人员存在着官老爷作风。他们嘴说一套,做起来又一套,根本不深入基层,怕苦怕累、怕麻烦的思想特别严重。有的对上访群众带理不理,文过饰非;有的还没有听完群众意见或申诉,就错误决断,赶人出门;有的推脱责任,欺骗群众;更有甚者,将上访群众视为"疯子"、"傻子"和"无理取闹者"。公开骂人、说难听话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13):5-5
生活是否幸福与有多少钱不是成比例的,有的人虽然钱少,但生活得很幸福,因为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有的人虽然很有钱,但生活得很郁闷,因为生活态度不健康。 6月28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州市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说。  相似文献   

14.
迟洪涛 《人民论坛》2012,(5):148-149
通过对《宪法典》等关键文本的研究和梳理,阐明了边沁民主理论的独特性。边沁认为民主仅仅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手段,并将之视为三权分立的实质性替代方案。边沁独特的民主制度建构与舆论仲裁构想,为批判性地审视当今的民主化思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读者观点     
《小康》2016,(26)
正《谁为幸福埋单》这组文章很有意思,里面"40后""50后""70后""80后"们的幸福经济观看来很有启发。每个人对金钱财富的理解不同,财富多的不一定幸福,财富少的也不一定就不幸,而在于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杨晓霞  陶云 《创造》2013,(5):84-85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总体目标,"幸福云南"的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幸福云南"的建设才刚起步,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例如,有的把GDP奉若神明,认为"只要把GDP搞上去,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自然也就幸福了";有的则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幸福云南是政府的事,与我个人没有什  相似文献   

17.
帖子主题:[原创]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姿懿为什么讨论幸福?我们真的很幸福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幸福的!难道不是吗?有的时候我们很认真,总会想想存在世界的含义;而有的时候又想想有时候活着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也会累的!都说幸福是要靠自  相似文献   

18.
退休之坎儿     
同样是退休,同样面对这道坎儿,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迈法。在九九重阳到来之际,文中"退休主角"的不同活法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这道坎儿分高、中、低。有的人很轻松地一迈脚就顺利通过了;有的人要费力地高抬腿才过得了这个坎儿;更有甚者要踮起脚尖用手爬才爬得过去,那个坎儿高得让他们看不见那边的风景……这是心理之坎儿。  相似文献   

19.
安清 《中国减灾》2012,(2X):20-20
<正>近年,"幸福指数"这个词被屡屡提及,但也有很多人在迟疑是真的"幸福了",还是"被幸福"了?笔者近期读到一篇文章说,"有没有安全感,决定你的幸福指数",很是赞同。试想,当我们要处处提防"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甚至毒奶粉、毒大米……出门害怕交通事故,坐地铁担心电梯出事,乘高铁害怕追尾……整日惶惶不安,何谈"幸福"?也许,在人们心中,"家"是最安全的。年少时,山头上有灯芯闪烁的地方就是最温暖的地方;长大后,高层如火柴盒亮着灯的地方就是家的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境界     
张小娴 《中国减灾》2011,(5X):51-51
<正>在《世纪末之诗》的终结篇,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老教授说:"有所爱的人,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便是幸福。"这句话的次序也许应该倒转一下: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有所爱的人,便是幸福。先要温饱,我们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