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灵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动物,亦可作观尝用。杭州动物园自1968年开始,在不满1岁的小灵猫中出现一种以肠炎血便的特征的传染病,以后逐年加剧,严重影响小灵猫饲养业的发展。1984年冬季开始,我们对该园小灵猫的肠炎进行了研究,初步诊断为小灵猫细小病毒性肠炎。 (一)发病情况 本病的发病季节为冬末春初,且均在当年出生不满一岁的幼猫中流行,当年下半年新进的幼灵猫也有发病。其发病情况:1980年发病率为67.16%,死亡猫占总繁殖数的47.37%,占发病数75%;1981年发病率为92.28%,死亡灵猫占总繁殖数的78.58%,  相似文献   

2.
对我场15年间(1969年1月~1983年12日)的绵羊病史资料做了整理分析,基本摸清了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动态和发病原因。并认为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发病情况 自1969年以来,本场所饲养的5个品种羊群中,共发生肠套叠132例,发病率0.35%,死亡68头,致死率51.52%。分析发现本病的发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与季节的关系: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冬季(11月~次年1月)发病为最高(57例,占发病总头数的43.18%),春季(2~4月)次之(40例,占30.30%),其次为夏季(5~7月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于1989年4月在我县首次发生,随后呈广泛性流行并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局兽医诊断室记载,从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诊断的89群病鸡96781只中,IBD占67群74061只,分别占诊断群和发病鸡的73%和76.5%。鉴于IBD在我县流行严重,我们于1991年2月,开展对抗IBD高免蛋黄液进行研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5.
(一)流行情况 1985年12月,本病首先在本县舒桥乡呈地方性流行。最初一自然村9只狗相继发病死亡、接着迅速蔓延到数个行政村,至次年6月,发病终止。此后每年呈周期性流行,并逐步扩散到周围一些地区。据1986年统计,在第1个流行期内,共发病107只,占发病地区家犬总数335只的31.9%。从发病年龄看,未满1岁的小狗及青年狗发病率高,107只病狗中,1岁以内的小狗30只,占28%;1~3岁的青年狗64只,占60%;4岁以上的狗13只,仅占12%。本病有极高的致死率,未经治疗的101只狗,死亡98只,致死率97%。近年流行强度、致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我县于1979年10月下旬开始发生猪弓形体病,至1980年1月底止,据统计,全县13个公社有12个公社、93个大队、874个生产队先后发生流行,分别占全县总大队数的6O%,总生产队数的43.6%;发病猪只达13371头,占存栏生猪的35.6%;死亡6671头,占发病猪只的49.9%。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传染快,呈爆发性流行:首先在县城镇发现部分已经过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防疫  相似文献   

7.
(一)情况调查 在养鸡生产中,曾多次遇到仔鸡发生肌胃溃疡病。1985~1986年两年的时间就有15个专业户鸡场发生本病,如某鸡场养鸡320只,20日龄发病,10天死亡62只,占19%。另一个鸡场养鸡831只,41日龄时鸡发生死亡,因没有明确诊断,17天中死亡167只,占20%。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发病品种为星布罗、AA、罗曼肉用商品仔鸡,以20~63日龄多发,20日龄以下63日龄以上鸡尚未见发病。病程3~12天,随着日龄增大,症状表现轻微或不显症状,死亡率相应也低。  相似文献   

8.
1984年7~11月,贵州省江口县的鸭群爆发一种群众称“软脚瘟”的疾病。经我们调查现已查明为鸭嗜气管吸虫病。 (一)本病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江口县的磨湾、镇江、兴隆、交白乡及双江镇和太平乡的苗匡大队,共调查1141只鸭,其中发病的占80%;死亡227只,死亡率为19.9%,其中2~4月龄,体重0.5~2.0市斤童鸭死亡的多。  相似文献   

9.
1984年春至1986年,在西安地区的犬中,流行着一种以发热,眼、鼻、呼吸道发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犬瘟热。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西安地区过去未曾见到过。1984年春开始有零星发生,以后逐渐增多。1986年3~4月,突然呈地方流行性。该病主要见于黄狼犬、德国黑背犬和杂种犬。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每年的3~5月份发病较高,据统计,在1125例犬的病历中,3~5月份发病者占全年发病数的79.8%;本病多见于幼龄犬,6月龄以下的发病者占总发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昭苏垦区的绵羊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并伴有神经症状和部分母羊流产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及微生物学检验 ,诊断为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垦区现有新疆细毛羊 30余万只 ,近年来随着牧民定居和畜牧业投入的加大 ,羊群冬季逐渐以舍饲和饲喂青贮、微贮饲料为主。 1999年 3月该垦区某团有 1群羊发病 ,初期病羊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 ,2— 3d后出现神经症状 ,孕羊流产。从 3月 15—31日该群羊共发病 36只 ,死亡 2 5只 ,发病率 15 .7% ,致死率达78.0 %。 2 0 0 0年 3— 4月 ,该团又有 2群羊出现上述病症 ,前后共发病 2 5…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1月底,江苏一兔场从西德进口青年安哥拉长毛种兔80只,在隔离检疫期间,发现该批种兔流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这批种兔于1987年11月23日由西德运至北京机场时,发现一只公兔死亡。次日晨转机运往南京隔离检疫,经检查发现部分种兔患有呼吸道病。据不完全统计,11月24日外观有鼻炎症状的9只(占11.39%);12月4日检查,病兔达42只(占53.16%);在隔离检疫期间共死亡15只,死亡率为18.75%。  相似文献   

12.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情况 1986年6月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病危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主要症状是拉血,治疗无效死亡。自此以后,每年春末夏初和初秋都流行拉血病,每批发病率占全园大熊猫总头数的30%~90%,至1986年5月已发病29头次,死亡8头。症状轻的一般能治愈,拉血严重的治愈率很低,幼龄熊猫死亡率100%。整个病程为3~4天至1周多不等。春季发过病的熊猫,秋季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至10月,汝南县城关狼犬爆发流行胃肠炎。共有狼犬1238只,发病722只,发病率为58.3%,经采取综合措施,治疗672例,痊愈565例,总有效率为90.6%。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在发病的672只狼犬中,1~3月龄的471只,占70.1%,4~6月龄的160只,占23.8%,7月龄以上的占6.1%。从病型看,可分为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急性型。①慢性型病犬发病缓慢,病程中患犬精神尚好,但可见食欲减少或不食,偶有呕吐白色带泡沫的粘液,大便呈糊状或呈暗黄色稀便,潜血试验阳性。小便淡黄,结膜潮红。体温39℃~39.5℃,脉搏125~135次/分钟,呼吸20~25次/分钟,持续4~5天。②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15.
1983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的群养鸡中发生一种以进行性消瘦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治疗试验诊断为鸡类星形念珠菌病。 (一)流行病学调查 1983年从外地引进大批幼鸡,饲喂进口混合饲料的鸡,便开始发生本病,经调查5个单位21个养鸡户,有497只鸡发病,占总养鸡数606只的82%,死亡477只,死亡率78.7%,致死率96%。如县拖拉机站某养鸡户在1983年5月份购进3批62只本地种幼鸡,先喂进口饲料笼养,30日龄时平均每只重240克,后改为放牧。在75日龄开始发现  相似文献   

16.
兔瘟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国内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兔患病后,以呼吸系统和实质器官的郁血、充血、出血和肿大为特征。1985年至1986年春,我省也发生一种兔的传染病,症状同兔瘟相似。为查清病原,我们在排除细菌和寄生虫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电镜观察、兔瘟荧光抗体检查、兔瘟灭能苗保护试验,确诊为兔瘟病。 (一)流行情况调查 1985年元月,我省贵阳市郊的兔群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迅速蔓延到贵阳市区,形成爆发性流行。1986年春,除贵阳市的兔群继续发病外,思南、普定等县也有本病发生,死亡兔6000多只。堡子两个自然村饲养西德长毛兔530只,发病死亡441只,死亡率为83%。人工接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鸡、鸭、猪等动物均不发病。 兔自然感染发病,潜伏期2~3天;人工感染一般在38~7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0.8℃~  相似文献   

17.
兔传染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流涎病。1987年6月,新疆军区驻乌鲁木齐某部试验站饲养的家兔发生本病。 (一)发病情况 该站共饲养中国家兔58只,其中成年兔10只,30~90天仔兔、幼兔48只。1987年6月22日~7月4日,40只仔、幼兔相继发病,发病率为68.9%;死亡19只,死亡率为47.5%。成年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8.
犬细小病毒病,最早发现于美国(1978年),以后蔓延全世界。病毒从感染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中排出,此病毒抵抗力很强,在粪便中能存活一周。康复犬仍可长期带毒,对犬危害严重。 (一)流行情况 犬细小病毒病散在发生,呼兰县自1982至1985年止,全县21个乡镇,300多个大队均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其中1982年呼兰镇有犬5500只,发病275只,发病率为5%,  相似文献   

19.
犊牛的尿石症在临床上一般不多见,但近年来,我县犊牛(特别是水牛犊)的尿石症日趋增多。笔者在1984年和1985年第一季度中,共治疗6月龄之前的水牛公犊尿石症18例,治愈13例,(一)发病季节 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其它季节也有零星发生。在治疗的18例中,冬季发生的就有16例,占86%。  相似文献   

20.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丘疹和疱疹为其特征。据记载,我省1935年就有羊痘发生。从1947~1980年累计发病134146只,死亡17121只,死亡率12.76%。80年代初,羊痘再度流行,截止1982年上半年,疫情已蔓延到武威、临夏、定西、天水、兰州和甘南7个地、市、州的15个县(区)。仅古浪、景泰、民勤、夏河、永登、永靖6县就有145482只羊发病,死亡5031只。对当地养羊业造成很大危害。80年代后期,羊痘疫情再度大面积流行,尤其是1988年秋季以来,在河西地区呈爆发流行趋势。仅1989年河西包括兰州市永登县和白银市景泰县在内的7个地(市)22个县(市、区)中就有19个县(市、区)的91个乡(镇)、347个村大范围爆发疫情,共发病129665只,发病率达22.87%;死亡7391只,致死率达5.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尽快控制疫情,我站拟定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羊痘综合防制技术”,并以区域性联防的形式,在流行区组织实施。通过连续三年的工作,完全扑灭了疫情,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养羊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