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监察》2010,(17):F0002-F0002,F0003
湖北省枣阳市地方税务局在税务实践活动中,积极引用风险管理理念,认真开展腐败风险防范工作,通过清权查险、监督防范、预警控制、兑现责任,逐步建立了"制度科学、责险明晰、程序严密、多维监控、防范有效"的税收权力运行机制和腐败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了系统上下“零发案”,推进了“五税”战略进程,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  相似文献   

2.
李满春 《中国监察》2009,(14):37-38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预防腐败”的工作理念和风险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行政审批或管理事项的工作岗位和重点工作环节,对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点,科学评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对策,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先耀 《中国监察》2010,(15):40-42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近两年来,湖北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探索对重点岗位、重要领域和主要区域腐败现象进行超前预警、防范、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全省全面开展腐败预警防控工作,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廉政风险的分析查找、应对防范、监督控制、预警处置、保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务腐败和商业腐败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把手”犯罪同时牵扯出周围一帮人犯罪。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类腐败是圈中人互相庇护机制的形成,这种相互依赖共同做事的威力显然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俊红  吴永 《法制与社会》2012,(15):141-142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既是法治社会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我国反腐斗争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之一。为此,根据我国的实际,并结合权力运行的特点,建立独立运行的司法系统、采用权力位移法、建构科学的分权制衡制度,尽力缩小监督的盲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有利于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静 《行政与法》2007,(8):111-1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提出,治理腐败犯罪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综合的社会预防机制。这一机制的提出,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机制,特别是对反商业贿赂犯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赞 《时代法学》2012,(1):81-90
国际组织的职能性豁免是随着联合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豁免是一种职能性豁免,意味着国际组织职员只有在从事公务行为时才享有豁免权。职能必要是判断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主要标准。在卡恩案中,卡恩的行为纯属私人事务,与公务职能无关,故不受豁免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国司法反腐的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司法是治理腐败的国家行为,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方式,是治理腐败的重要领域,是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我国的司法反腐具有刑罚惩戒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建制防范功能、权力制约功能等功能。我国进行司法反腐需要选择以下路径: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司法反腐的政治性;坚持聚焦中心工作,体现司法反腐的人民性;坚持公正司法,彰显司法反腐的法律性;坚持全球视野,适应司法反腐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9.
陈建贞 《行政与法》2006,(11):119-121
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一直是政府腐败和商业贿赂的一个重要领域,鉴于现行的诉讼机制不能很好地对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追责,为了有效防治政府采购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及其泛滥,笔者认为宜建立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地方职务犯罪的特点,根据当前地方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地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些措施,用更好的制度规范政府行为,从而达到减少腐败,保障地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公务行为的清正廉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遏制腐败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目前腐败现象的特点,对腐败行为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了腐败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论证了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缺乏制约机制是导致目前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制约机制和实施相互制约的诸项举措  相似文献   

12.
徐晓冬 《中国监察》2008,(16):27-28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滋生的空间和漏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但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对权力有效监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制度,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力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第五部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3.
胡涛 《法制与社会》2013,(21):155-156
近年来,随着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加。在行政诉讼的发展实践过程中,作为具体实施公务行为的主体——执行公务人员,则同时具备了普通公民和公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公务行为应当如何认定,要求对公务员所实施的各种行为进行正确的识别,从而区分、确定其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界限,从而对我国该方面的立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其矫正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是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所享有的正当不服从的程序权利,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重要机制。我国应在行政程序法中赋予行政相对人防卫权,明确防卫权行使的条件与方式,并通过建立快速的无效确认机制与相对人主张无效的简单程序,保障其实现。防卫权的行使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超过必要限度的,可通过妨碍公务责任制度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5.
刘少夫 《法制与社会》2012,(10):255+265
近年来,随着花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妨害公务案件程上升趋势.通过研究妨害公务案的特点和原因,应当从区别案情正确适用法律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文明执法、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有效打击防范妨害公务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一旦失去约束和监督就会产生腐败。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乱收、乱罚、乱支,甚至贪污、侵占、挪用等腐败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现行的政府收支缺乏完善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财政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因此从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制度及有效实施机制入手,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强资金监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的重点。要通过法律形式约束和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政府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必须由一系列法律规定构成的财政制度加以约束,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7.
何涛 《犯罪研究》2016,(2):88-92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反腐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经济制度等进行制度反腐、预防腐败犯罪也愈发成为共识.纵观我国当前的情况,大额现金消费的管理制度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建立一套大额现金消费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对于及时洞察腐败行为的存在,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腐败势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腐败资产追回机制是构筑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而直接追回资产机制则是资产追回机制的核心制度。直接追回腐败资产机制由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命令犯罪分子向遭受侵害国进行补偿或损害赔偿,一国法院或者主管机关作出没收决定时承认另一缔约国对所转移的腐败财产主张的合法所有权等三项具体制度构成。创立独立的法人手段,协调附带民事诉讼与追缴制度,以建立或完善我国与《公约》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分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分界傅国云公务员(含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公务行为已被我国立法和行政法理确定为行政侵权的前提,从而使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划分标准理论成为现代国家赔偿的基石,公务行为的认定不仅关系到公务员相应行为的效力,而且影响到由谁承担相应行...  相似文献   

20.
杨天阳 《法制与社会》2010,(26):212-214
职务犯罪是指负有国家具体管理职能的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的过程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亵渎职守而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它是破坏国家政权结构和统治秩序、侵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极端行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以贪污贿赂、渎职等为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日益严重。纵观近两年的全球政坛,职务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涉及高层领导人的腐败丑闻也越来越多。这些腐败案件的发生,使许多国家加大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而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在此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首要难点就是如何对各类职务犯罪进行有效的处置。由其在我国当前高检院要求加大力度查办职务犯罪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以学习贯彻"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指导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办案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提高打击职务犯罪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