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天,南海主权争议正是因为美国基于霸权利益的政治和外交干涉,正在变成东亚区域安全脆弱的根源。虽然美国在嘴上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担心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围绕着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难言之痛。不仅是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即便是东盟国家内部,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之间也存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解决这些争议,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霸权护持理论,用地缘政治学和安全困境理论对美国的对华外交,特别是对台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两国三边的关系。美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其整个区域霸权乃至全球霸权护持的总体框架来考虑的。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分析,台湾具有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从"安全困境"理论角度分析,美国认为,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以及东亚国家问陷入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是阻遏中国发展、护持其东亚霸权的—个成本较低和较有效的方法。因此,从和平统一台湾的角度,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更多将是消极的角色,问题只在于不同时期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3.
问:一些舆论近日称,南沙海域的"航行权"不能因紧张的扩大而受到侵犯。中国对此持何态度? 答:关于南海航行权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是明确的,即中国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及相关海洋权益,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按照国际法通过南海国际航道的航行、飞行自由和安全。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不要因存在争议而影响各国船只通过南海的正常航行。问:你对英国贸工大臣访华有何评论?  相似文献   

4.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公私分界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自由多些还是福利多些的争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以家庭价值观为核心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之争。中国的家庭政策不能纳入任何一种西方经典模式,它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国家主义治理模式的缺陷,未来走向家庭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在于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论两岸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合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南海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价值的议题.两岸是否需要和能否在当前激烈的南海争端中进行战略合作,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马英九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重新回到了1994年的政策轨道,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并有意推动两岸合作开发南海资源.但是,两岸的"南海合作"不得不面对内外因素的制约.两岸之间能否搁置争议、构筑互信和建立必要的沟通平台是必须考虑的内部制约因素,而制约两岸合作的外部因素则主要是美国的阻挠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总体看来,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谋求合作,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3)
<正>当地时间11月22日上午,正在吉隆坡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南海问题阐述中方原则立场,并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李克强指出,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建设合理合法,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有利于维护航行自由,应对海上灾难,谈不上"军事化"。李克强表示,中国致力于南海有关争议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的"双轨思路"。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南海争端逐步加剧,其复杂程度也逐步增强,究其原因,不外乎:南海巨大的油气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领土所有权归属、美国的"抑制围堵中国的政策"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南海周边的国家已频频向中国出牌,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几个大国更是虎视眈眈,南海资源不断被侵吞,南沙群岛岌岌可危。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南海争端加剧的原因,抓住时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果断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盛亚捷 《今日中国论坛》2012,(10):155-156,158
当前世界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两超多强"逐步演变,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以及美国在"重返亚太"口号下介入南海争端,这是世界格局演变在亚太地区引发的动荡。在由此形成的中国、东盟、美国的三角关系中,东盟处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中介的或尴尬的位置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战略宜以实现社会现代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价值准则和根本出发点,力求用悬置和钝化矛盾的方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同时对带头闹事的个别国家开展孤立它们的斗争。在对美关系上,坚持既在共同利益方面肯定合作,又在反对霸权上有所作为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9.
史春林 《新东方》2012,(2):7-10
目前影响南海航行安全的因素有海洋环境和航运条件因素、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因素以及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因素。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会造成航运公司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被袭击的是油轮或化学品船还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会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挑衅,使原本就复杂的南海局势更趋复杂化,中国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及相关海洋利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按照国际法通过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刻不容缓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如何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是刻不容缓且责无旁贷的重任。它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两个全球基本现实:一是美元霸权早已是维系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和帝国的关键和内核;二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称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已形成,即若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中央银行突然将其资金从美国金融市场转走,  相似文献   

11.
问:有报道称,中国在南沙岛礁上建立设施不利于南中国海的航行安全。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地方渔政部门在美济礁修建避风设施,是为了保护中国渔民的生命和生产安全。中国在维护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根据国际法履行了保障外国船舶和飞机通过南海国际航道的航行、飞行自由的义务。散布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和平利用影响航行安全的说法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体系,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中国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命脉和安全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时认为,近年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积极深度介入南海争端,由后台已经站到了前台,对我国南海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南海问题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在军事上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经济上攫取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大幅提高在亚太地区军演的频率和规模,三是强化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未雨绸缪,应对有力,突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海洋扩张动作频频。先是在冲之鸟礁问题上“误报”得到联合国承认为岛屿;关于东海划界问题,即使在大地震之后也不放弃严密监视中国对春晓油气田的开采;尤其是南海争端发生之后,日本更是推波助澜,支持菲律宾,配合美国强调所谓航行自由;放话“购买”钓鱼岛的闹剧最近更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南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复杂的地缘特性、重要的战略地位、激烈的海权争夺.中国与南海地区邻国关系密切同时又存在着敏感的南海问题.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却得到了其他争议国家"争议搁置、我先开发"的结果.在南海危机频发的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样态不同,进入新世纪后,法律帝国主义呈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将本国法律向世界范围大幅扩张的态势。这种法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和司法权凌驾于国际法与国际社会之上,通过建构全球法律帝国秩序来阻遏中国发展,维护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全球霸权。面对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因素骤然增多,我国应从宏观外交与微观法律两个层面重点发力,反制美式法律帝国主义的掣肘与蔓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台湾问题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然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者,其对台政策深受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美国对日本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贯穿于“三个历史时期”、体现在“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根据我国犯罪的发展态势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确定的一个法律概念.但是,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不明显、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含义;如何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范围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黑社会的含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何振鹏 《人民论坛》2010,(12):182-183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真问题应当集中于两个方面:在社会层面,如何在传统文化现代化中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度诠释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合法性;在个体层面,如何在个性文化构架中确立个体向度,以深化对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耶鲁大学教授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他的新作《惊奇,安全和美国经历》中指出:美国的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和霸权的政策可以追溯到共和国最早的时期,但他又说单边主义是美国面对威胁,特别是遭遇诸如1814年英国攻占和焚烧华盛顿、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及"9.11"等突袭事件后的反应。实际上,美国的单边主义有着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历史渊源。遵循历史发展顺序,美国的单边主义分为萌芽、发展和成型三个阶段,在美国霸权衰落以前,单边主义都将是美国外交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真问题应当集中于两个方面:在社会层面,如何在传统文化现代化中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度诠释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合法性;在个体层面,如何在个性文化构架中确立个体向度,以深化对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