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自身和谐4种形式。紧迫性、前瞻性和远景性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3种形态。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应从解决那些已经和正在危及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和消除那些可能危及社会和谐的隐患以及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3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与和谐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具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一个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矛盾激化的社会根本谈不上和谐。不断防止和消弭社会冲突与对抗,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维系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除了依靠经济、社会、政治甚至军事等力量的协调和控制以外,更需要意识形态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3.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一些方面和环节,是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改革是消除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它虽然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和谐,但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制约规律来看,还有赖于构成社会结构体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种因素的和谐,如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自然环境等和谐要素的支撑。其中和谐道德是一个突出需要重视的方面。因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义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应该成为目前和谐社会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涉及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历史观的诸多问题。要促进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不能离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作指导。本文仅就学习科学发展观,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中蕴含了内涵丰富的关于党内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了关于党内和谐的目标和内涵、党内和谐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等主要内容。研究邓小平关于党内和谐的思想,对于当前更好地增进党内和谐,并通过增进党内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共和县按照“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综治责任机制等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自共和县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先进县以来,按照“试点先行、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先进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第一,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当前,我国社会稳定虽然面临着总体大局稳定和局部问题凸显的双重复杂形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等有效途径,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适应经济利益格局多元的发展现状,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有效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对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不和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诱因,极大危害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和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建设。通过利益机制、心理疏导、价值观教育、民意表达等渠道使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心理,这对缓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理想追求,是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和谐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人是社会和谐的责任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自身要和谐,必须使自己的期望适度。期望过低过高都不行,甚至危险。化解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期望调节。加强期望调节,能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形成共识,求得心理平衡,保持期望适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内心的和谐,是和谐的最高境界。唯有人人内心和谐,方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怎样实现内心和谐呢?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构建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机关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机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我国历史上,从古代的孔子、墨子、孟子.一直到近代以来的洪秀全、康有为等,对社会和渚都有过不少描述在西方,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博立叶、欧文,也对社会和谐有过美好的懂憬。  相似文献   

18.
监狱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社会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社会,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当社会中有不和谐因素时,这种运行机制就能自发地搜寻、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并发挥调节矫治作用,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力量,使社会结构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9.
胡蕊 《奋斗》2012,(5):46-48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在调整,诸多利益群体在涌现,经济生活变得活跃起来,生活中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种种原因使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不断涌现.社会管理任务空前繁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所必须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但是,社会管理并不是要把社会管住、管死,而是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加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我省社会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9,(9):8-9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经济体制转轨、利益关系调整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