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1995~199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了本病的主要病原:除山东省外,河南、江苏、吉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均从病死家畜的病料中分离出了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山东省从病死山羊的病料中很规律地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apneumoniae)和凝结芽胞杆菌(Bacilacoagulans);青海、海南、四川等省除分离到魏氏梭菌外,还从部分“猝死症”死亡牦牛、水牛和黄牛病料中分离出溶血梭菌(Cl.haemolyticum);江苏、四川、河南和甘肃等省还从病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腐败梭菌(Cl.septicum)。病原调查结果为这类病的预防免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3.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4.
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陕西合阳、麟游、洛南、汉中、宝鸡、凤县疑似牛猝死症疫区采集到14份猝死的牛病料。经厌氧培养和细菌学检查,在12份病料中分离到21株疑似魏氏梭菌。从每头牛各选择1株形态、培养特性较典型的菌株,经肠毒素、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培养物离心上清液毒素检查及菌型鉴定等,确定其中9株为A型魏氏梭菌(毒素),其它3株因毒力较弱未进行定型。  相似文献   

5.
魏氏梭菌病四联浓缩灭活疫苗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测定马乐英杨爱玲吕红蒋祯罗显驿(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为检验兰州生物药厂研制的浓缩魏氏梭菌病即产气荚膜梭菌病四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抽检中试生产的若干批疫苗免疫黄牛、家兔和绵羊,用小白鼠测定了血...  相似文献   

6.
绵羊魏氏梭菌A型病的诊断韵洪亮,仝镇方,史夏云,雷怀明(山西省家畜疫病防治站太原030024)魏氏梭菌A型多见于感染兔和鹿,而感染绵羊使其发病的则相对少见。1994年4月山西省某羊场在引进的夏洛来绵羊中发生了魏氏梭菌A型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时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枝苗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75%。该疾苗有效保存期为4~6℃10个月,10~15℃6个月,18~25℃3个月。在流行兔瘟、已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的兔场试用该疫苗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天至8个月内能有效地预防这几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牛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条件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病程短 ,死亡快。本病病原血清型主要是A型 ,也有C型和D型。 2 0世纪 90年代 ,该病在我国频繁发生 ,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探讨本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给诊断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对病原分离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自然病死牛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病料采集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自然病死牛立即解剖 ,无菌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以及病变小肠 15cm以上 ,系统观察各实质脏器的…  相似文献   

9.
1976年以来,在我国西藏昌都地区一带的牦牛群中流行一种类似于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腹泻,体温升高,口鼻腔溃烂、流涎,眼结膜充血、流泪,孕母牛流产等,并常引起母牛和小牛死亡。1988年8月在西藏类乌齐县和巴青县一带又爆发本病,我们赴现场采集病料,并进行动物的回归试验以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藏北高原的牦牛中流行着一种疾病,当地牧民称为“苏中”(藏语),意即四肢关节病,也称“奶牛病”,因其多发生于奶牛。本病死亡率很高,加之近年来病势不断蔓延,严重地影响牧民生活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了查明病因,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早日控制本病,我们于1974年在那曲地区安多、聂荣两县部分社队,对本病进行研究,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以及免疫试验等,说明本病为C型肉毒中毒,肉毒梭菌(C型)菌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A型魏氏梭菌分布广泛,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主要的是α-毒素),是引起人、兽的气性坏疽和人的食物中毒的病原。本文研究了A型魏氏梭菌生长和产毒的动态,并探讨了以糊精作为碳源对此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一)料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 or Cl.perfringens)引起绵、山羊的肠毒血症、猝狙比较多见,且已有比较满意的预防办法,而马属动物的肠毒血症则较罕见。自1964年以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张掖等地区陆续发现马属动物也患有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胡世华等已在《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9期发表了有关本病的免疫试验,现将本病的其他方面再作如下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犊牛常发生下痢病,对养牛业造成较大损失。引起下痢的原因各场也不相同,梭菌性下痢国内少见报道,某牛场犊牛发生下痢,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引起。  相似文献   

14.
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Flagyl),又名灭滴灵,是治疗人的滴虫病、贾第虫病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的特效药物,近年研究证明该药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是由专性厌氧菌A型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亦称产气荚膜梭菌A型引起的一种以发生急性水样下痢为特征的爆发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试验用甲硝哒唑对A型魏氏梭菌实验性感染兔进行治疗试验,以检查该药对魏氏梭菌病的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甲硝哒唑,由天津河北制药厂提供,粉剂,批号:88093。试验前,按编组后规定的每只兔每天1次性投药剂量分别装入胶囊备用。  相似文献   

15.
魏氏梭菌肠毒素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编码基因分析研究进展王云峰,崔尚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能引起人或动物组织病变的魏氏梭菌毒素至少有12种 ̄[1],这些毒素中有一种热不稳定性肠毒素能引起空肠的液体蓄积和人的腹泻(食物中毒)。但是,...  相似文献   

16.
国营黄泛区农场猪场自1983~1989年每年春产仔猪出生后有30%~40%于2~3日龄全窝死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剖检、微生物学等试验,确认该病为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红痢病),并在春秋两季对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的母猪肌肉注射产气荚膜杆菌多价菌苗,收到了满意效果。 (一)流行情况 从1983~1989年春产仔共1232窝,发病217窝,死亡217窝,发病率为18.5%,死亡率为100%。根据试验患本病的仔猪是在胎儿期受到感染的,而且同一头母猪春产仔猪全部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牦牛泰氏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报道。1980年8月我县恰哈公社两个大队将牦牛从草场赶回农区参加夏收,后相继发病死亡。依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料鉴定(经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鉴定),诊断为泰氏焦虫病。现将流行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宁夏泾源县牛魏氏梭菌病调查白慧勤(宁夏泾原县畜牧兽医工作站756400)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位于六盘山东麓,是农业部确定的养牛基地县。近年来随着商品肉牛的不断发展,黄牛的交易及流动量随之增加,一种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和季节性强的疫病在全县大面积流行。牛...  相似文献   

19.
囊病宁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疗效报告吴杰(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永丰乡畜牧兽医站22405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简称IBD)。本病1957年首先发生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南部甘博罗,称月“博罗病。1962年从病料中分离出病毒,...  相似文献   

20.
1991~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