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约瑟之谜     
江南尘 《奋斗》2006,(3):57-57
仰望领奖台上的叶笃正和吴孟超。忽然想起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问世,陈景润就成为1978年“科学的春天”里绽放最美的花朵.西方科学界说.陈景润“以赢弱的身躯推动了群山。”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阅读的亢奋,感念科学精神洗礼的清爽与舒畅。  相似文献   

2.
陈琦 《学习月刊》2010,(16):15-16
“素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fDavidC.Meelellandl于1973年所写的文章《Testing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ee》中,他认为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人的工作绩效是由一些更根本、更潜在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能够更好地预测人在特定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这些“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就是“素质”。  相似文献   

3.
清远 《廉政瞭望》2008,(11):34-35
中国是一个梦。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中国梦已取代美国梦》称:“中国的经济可能会落后于美国,但它对于未来的乐观情绪、它的社会活力和它的爱国热情远超美国。”文章说,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中国人的心态:乐观、活力、爱国、进取和让下一代比自己过得更好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徐耀华 《新视野》2001,(5):55-56
一 “新经济”一词在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上首次提出,其核心含义是指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这个“长期繁荣”可持续数十年。该刊认为: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死亡,股市将继续繁荣。可见,“新经济”概念的提出,一开始主要是针对美国90年代的经济增长这层含义。这其中不免有些盲目乐观的成份。 1997年 11月,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争论,《商业周刊》杂志主编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其真实含义是什么?》的文章,指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死…  相似文献   

5.
参加省委举办的领导干部赴美培训班五个月,回来后在《党员之友》以“美国印象”为题连续刊载了十一篇介绍美国的文章。十一篇文章都是谈具体的“印象”,那么,对美国总的印象是什么呢?想起刚到美国不久,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一块儿到长春老乡家作客,这家的夫妇俩从长春到芝加哥已近十年,他们的女儿是四年前去的,我们去年到美国时,她正在读高二。有人问她:“你对美国的印象如何?”女孩说了一句很平实、很深刻的话:“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你们呆上一段儿时间就清楚了,它既不像我的同学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的姥爷想的那么坏。”她的同…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09,(4):46-47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说:“我们现在都是中国人了。”《新闻周刊》的封面讲:“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者了。”——“他们”现在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金毅 《廉政瞭望》2014,(23):48-49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名女秘书,工作中经常出错。一次,女秘书的工作又出现了失误,柯立芝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很漂亮,正适合你。”还没等女秘书“谢谢”二字出口,柯立芝就指着错误的文件说:“我希望你的公文处理也能越来越漂亮。”听了这话,女秘书脸红了,此后.她处理的公文极少再出错。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有句俗话:“世上有两件事你逃不过:一件是死亡,另一件就是缴税。” 在美国,税法规定了“宽免额”,该概念类似于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起征点”或“免征额”。但个人所得税“宽免额”不固定。一般来说,美国个税法规定的“宽免额”约为7500美元,这个数额是按年收入计算的。由于美国最低法定年薪都有上万美元,因此几乎每个有收入的人都必须缴税。  相似文献   

9.
朱健国 《唯实》2006,(12):63-63
近日,我在网上搜索“下岗领导”一词,结果令人发笑:中国没有“下岗领导”,有的只是“私带旅客过海船员下岗领导受罚”,“球迷支持祥福差点下岗领导怒吼:你不要来了”……好不容易搜到一条“下岗领导”,却是:“美国下岗领导中国人民的老友”,似乎只有美国才有“下岗领导”,中国唯产“下岗工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奥巴马在一份书面声明中指责巴沙尔“折磨和屠杀”叙利亚人民,因此已下令冻结叙利亚在美国的资产,禁止美国公民在叙利亚投资和经营公司,并停止叙利亚对美国的石油产品出口。文章指出,美国和欧盟终于呼吁巴沙尔下台了。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上的私有化主张有各种各样,其主要为:一是,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普遍化,是狂想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说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有的文章提出把国有财产分给“每个选民”,说:“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是组成任何形式的财产权利的基础。”据此,文章主张“将财产权利还原为个人权利”,“‘细分’公有权”,“每个选民都拥有一份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有的文章提出“公民产权本位论”,认为公民产…  相似文献   

12.
连中 《廉政瞭望》2013,(21):52-54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向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介绍身边的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该报道认为,刘鹤的工作是“勾勒中国的经济前景,而这一前景将指导中国未来10年的行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蒋元明 《前线》2008,(1):65-65
国内一电视主持人,在纽约华尔街拍下中国游客骑青铜公牛的照片,并在博客中写道:中国游客“骑牛”让老外感叹唏嘘,还说美国一清洁工称,在此工作快两年,第一次看到有人“骑牛”。这下引来网站、  相似文献   

14.
“穷人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的理论性学科。1965年5月,他在《美国经济评论》第40卷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贫困经济学》,指出:要“将贫困问题的理论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5.
法国:抵制美国“文化入侵”荆萱“文化入侵”来势凶猛法国号称欧洲电影业“最可靠的碉堡”,但是,法国的电影市场却被美国好莱坞电影不断蚕食:70年代,美国影片在法国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7%,到了80年代,已占57%,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8.7%以上。美...  相似文献   

16.
信莲 《党建文汇》2014,(11):36-36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一度“神秘失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疯狂猜想,对此,美国彭博社刊文指出,金正恩“失踪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外界对于朝鲜这个隐秘王国知之甚少。文章称,事实上,我们对朝鲜了解的那一少部分往往是错误的。很多人都在想象朝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灰色的天空笼罩着这个贫穷的国家?骨瘦如柴的民众在街上蹒跚?  相似文献   

17.
由毛泽东亲自主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出版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1956年初在全国正式发行。这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收入文章176篇,共计94万多字。毛泽东不仅为该书写了“序言”,还为书中的部分重要文章亲笔写了“本书编者按”。河南省有6篇文章入选,其中2篇出自许昌地区,并且两篇文章都有毛泽东加的“编者按”语。许昌地区入选的两篇文章,有一篇被毛泽东在“按”语中称作是“好文章”。其题目是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毛泽东写的“按”语全文为:“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另一篇,题目别许昌地区的办社辅导团》。毛泽东写的“按”语原文为:“这个经验很好,各地可以仿行。”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9,(1):31-31
一、最近我市先后召开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和今年的经济工作。本期在“特别报道”和“理论与实践”栏目刊登了《薄熙来:上下一心携手共济》、《王鸿举:确保重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现代农业的四大关键》等文章,  相似文献   

19.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采取“单边主义”政策,欧洲政治家们和舆论界在谈及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时,无不表示担心和忧虑。他们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9,(4):37-37
一、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本期“特别报道”集中刊登了《薄熙来:重庆要增强信心、逆势而上》、《王鸿举:重庆今年GDP增长12%有把握》、《黄奇帆:重庆有望率先转“危”为“机”》等文章,各级党组织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时,要认真学习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