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时间词是词汇的一个部分,根据其语义和功能,时间词分为时点词和时段词两种,二者在词义和用法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就汉语时点词和时段词及其用法加以阐释,并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词和话语词有区别 ,应该加以区别 ,其重要区别是语言词意义的一般性和语话词意义的具体性或特指性、语言词意义的多重性和话语词意义的确定性、语言词意义的规约性和话语词意义的开放性等。区分语言词和话语词主要在词汇学、词典学、语法学以及修辞学领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十二生肖动物有关的词和相当于词的固定结构,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词义类聚。十二生肖动物词群的词义,既源自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源自汉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民俗心理。其语义特点是:词义引申借助隐喻手段、意义系统呈现有规律的发散状网络构成、意义与汉民族“托物寓情”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具有的不同内涵的分析,说明了文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红霞 《工会论坛》2009,15(1):112-113
语感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项终极目标,是最难以把握和提高的语言感性认识。本文从词块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语感的培养,论证了词块对培养语感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在语言的教与学过程中,利用词块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感。  相似文献   

6.
静态主指关系作为词义中最重要的成分,以其客观性、概括性、概念对应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等性质,发挥着确定词形、确定词在词的总汇中的位置、确定词义在静态中的宏观聚合关系的内部功能和备用、认知、承载等外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达人”一词作为一个新增词语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达人”不是新词,在中国古籍中已有该词出现,同时日语中也有“达人”一词。据称现在的流行语“达人”是源自日本,属于日源新词。关于“达人”一词的来源、中日相互交流中的词义影响与变迁,中日语中该词的使用状况等都有待详细的考察。文章通过查阅中日两国典籍考察“达人”一词的意义,并通过搜索人民网,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报纸网络版收集语料,就汉语和日语中的“达人”的词义变迁、使用特征等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之宗,而且还具有其他词派的某些特点,这就使她的词具有婉约、洁新、刚健、隽永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主要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正诗的语言,在精炼、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娴熟程度。《醉花阴》、《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多半是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含蓄、委婉,语言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英汉颜色词异同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英汉颜色词及其词组在特定环境中的联想意义的异同点进行探讨分析 ,以展现其语言文化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0.
正如一个演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一样,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不少词语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比喻义。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大量存在,为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提供了雄厚的基础。蓄词固然要求量的增加,但也要注意质的变化。掌握词语的不同义项,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筛选不同义项的典型例句,才能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颜色词汇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维汉两种语言有着相应的颜色词汇,对颜色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文化含义,即又具有不对应性。所以,维汉颜色词汇的差异只有从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文化特征等方面去分析,才能从中正确把握维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素和本质要求。在公文语言中准确选词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六种:一要认真区别词语的理性义;二要严格区分词义色彩方面的差别;三要注意模糊词语和精确词语的选用;四要消除因多义词、多义词组造成语句中有关成份间的语法关系不明的现象;五是数字表述语要力求准确;六要使用规范的简称。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大多数场合下,他是从“语法”一词的广义上,即从“哲学语法”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就是说,在他那里,这个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含义。不过,又与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不同,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和语言是不能分离的,他的形而上学是描述的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还首先提出了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的区分,指出表层语法是显现于语言表面的语法,深层语法是对出现于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所作的内在分析。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日常语言游戏的多样性,依据语言的表面现象错误地以为不同的词似乎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吸收外来词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被吸收进来的外来词越来越多.吸收外来词,主要有音译和音加意译两种方法;一些多意词则根据其语境而定.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遵守汉语语言规范,符合我们民族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词汇的文体意义是其关联意义的一种,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但在很多时候,由于交际者使用文体意义不同的词汇,而影响交际的进行,或是由于对词汇的文体意义把握不当(如忽略了现实的语境)而使交际无法实现。讨论词汇的文体意义,并重点论述其在语言交际中对交际目的,交际过程和交际者的影响,对于研究词汇的文体意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汉语新词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汉译英中常用的对应法、解释法、词汇并行法和缩合法四种词汇翻译方法 ,并论述了各种方法适用的场合和弊端。翻译过程中要学会各种方法兼顾 ,注意各语言的背景知识、语言特征、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表达效果有三:真值效果、侧效果和逆效果。其中,逆效果是客观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在语言运用中的反映,逆向思维是其得以产生的前提。要实现语言的逆效果,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种手段。语音方面,有音长、声音的高低升降、婉曲调等表现形式;词汇方面,有习惯用语、二元用语和反训三个类型;语法方面,常通过虚词、标点符号的运用及词序的不同来实现;修辞方面,逆效果的运用就更为广泛,几乎无处不在。语言的逆效果是在公众语境中获得的,它增强了汉语表意的丰富性,能突出语意,表达特别的情感意蕴和写作倾向。  相似文献   

18.
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俨然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的色彩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特色,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尚色文化和尚色习俗。反映在语言中,就赋予了汉语色彩词特殊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的色彩词十分丰富,它们蕴含并传达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古代尚色文化的生动记录,对于了解和研究传统礼仪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理解语言必不可少的因素 ,语境对语言具有释义功能 ,翻译过程中确定词义依赖于语境的释义功能 ,在翻译中确定词义应考虑文本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或相互知识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