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2,(6):106-106
5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部与《中国审判》杂志社联合主办,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承办的"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罗东川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中国审判》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2.
正5年多时间,3万户拆迁,一段"零强拆"的历史。"零强拆"的背后,是当地法院在"决不让被拆迁户吃亏"的基础上,通过"拆迁培训"来转变当地政府的工作方法,从源头终结"野蛮拆迁"。本文背景2013年6月中旬至11月底,本刊主编先后两次深入江苏省镇江市法院系统采访。在对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镇江中院)院长茅仲华、润州区人民法院(简称润州区法院)院长吴猛、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简称开发区法院)院长高国华和多名一线办案法官进行采访后,发现这里的法院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既有看得见的"庭园文化",又有摸得着的"法官素养"。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让陷入纠纷或打官司的民众受益良多。镇江中院院长茅仲华对法院文化建设颇有研究。在一篇题为《创新与发展:法院文化建设之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浩浩荡荡的长江之畔,在闻名遐迩的金山脚边,有一个活力四射的法院——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该院通过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和法院文化推进年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百花酿蜜”,勇立潮头,坚持不懈地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打造文明法官队伍,促进审判和全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百花园里的一束奇葩。  相似文献   

4.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官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青天"法官共性的分析,参照西方法官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指出树立起人民心目中信服的、坚守公平正义的新型"青天"法官形象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心,也是提升司法素质、保障司法公正和保持司法权威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黄书乐 《法制与社会》2013,(14):102-103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法院司法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新时期法院司法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通过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发挥法院文化的作用,强化法官人文素养,重塑新时期人民法官和法院的新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6.
闫晓辉正在本院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兄弟法院的法官从来院参观的人群里走过来和她聊了起来。"看到他对我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现出那么强烈的羡慕之情,我一时间感到无比自豪!"闫晓辉语带羞涩,自豪感溢于言表。2008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来自黑龙江的闫晓辉就考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工作。这个时间,正是东营区法院着手进行法院文化建设的起步期,而闫晓辉就恰好参与了法院文化建设这一项目从规划、论证、设计、建设和完善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引领,文化是动力,文化是灵魂。这是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大力开展法院文化和法官文化建设的初衷,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先进文化熏陶人、高尚精神鼓舞人,为促进干警全面发展,确保公正司法,实现审判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通过构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法院文化体系,切实提高法官干警文化素养、弘扬司法理念、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这就是三原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近日,记者在三原县法院采访时,该院院长焦鹏向记者介绍构建法院文化和法官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冯明 《中国审判》2011,(11):37-3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中宣部等部门部署的“走基层”活动,本刊由社长杨亚平,总编辑张益民,编辑部主任高绍安带队先后奔赴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湖北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和汉江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就几个地方的法院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项考察,本期特刊发一组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走基层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筱琴 《法制与社会》2014,(13):165-166
队伍建设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人民法院实现"中国梦",需要一支富有战斗力、具备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本文通过阐述法院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困境,以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探析"中国梦"语境下法院队伍建设之出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淬炼民族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法院干警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和传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法官作为法院工作的主体,其职业精神理应成为法院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力培育法官职业精神,增强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提升人民法院的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促进司法事业发展、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言,非常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1.
大荔县人民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监督及政府、政协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政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法治时代先进法院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院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法院建设的灵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自2008年至今,已获得"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先进集体"、"全市优秀法院"、"全市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单位"等数十项殊荣;有15名成为省、市政法系统"先进个人"、10名被省高院表彰为"201 1年度办案标兵"、曾娟莉个人荣获"全省十佳法官和全国优秀法官"称号。一、抓精神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昂扬向上的法官队伍。大荔法院党组一班人认为,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一是抓好政治学习。要求每名干  相似文献   

12.
"把全院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势加以凝结、固定,提炼和升华为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软实力,这是我们力抓文化建设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目标。"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院长晏宝光如是说。以廉政文化净心结合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禹会区法院把进出工作区的法官通道辟为廉政文化长廊,载有廉政承诺、廉政制度、廉洁警言的牌匾顺着文化长廊的延伸,次第悬挂。"天平之上,法律事实慎权衡;法槌之下,百姓利益多思量"、"扬清风正气,鸣廉政警钟"……一幅幅格言警句,被布置在法官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审判经验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一)法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关于法院文化的具体内涵,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为此,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方式,在法官群体中进行了调查。根据总结提炼,目前法官群体对法院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追求的理解如图(见图一)所示:调查问卷显示:71%的法官认为法院文化所包含的4部分应齐头并进,属并重关系;64%的法官认为法院文化建设所追求的各类目标应通力推进,  相似文献   

14.
郑金玉 《行政与法》2006,(11):108-111
在“凡进必考”的要求下,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当前多已采用公务员考试模式招考“工作人员”。但无论从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来看,这种招考制度都不能被认为是遴选法官的理想模式。重新审视法院招考制度,将法官的选任从目前普遍采用的招录法官助理、书记员甚至法警、法院行政人员的公务员考试中分离出来,疏通成熟法律人才进法官队伍的渠道,建立符合司法特质、体现法官独立要求的法官选任制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与"法治文化","法院文化"与"司法实践",这些关键词组合到一起后,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1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与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佛山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法院文化建设"高峰论坛揭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及法院代表齐聚一堂,智论"法院文化建设"。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兼《中国审判》杂志社社长杨亚平认为,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与佛山中院、佛山传媒集团举办此次法院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及时而有效应,取得了预期效果。本刊刊发的一组文章,即是围绕法院文化建设的有关方面展开的一个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李玉臻 《中国审判》2012,(6):99-101
法院文化建设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十七大关于"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以来,法院文化建设的形势不仅日益紧迫,而且已经不只是法院自身发展的问题,这项工作实际上已经被提到了  相似文献   

17.
基层法院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审判权是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决定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而法官的素质则是司法改革的基石,教育培训是提高法官政治、业务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更加艰巨,基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省市县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山西省昔阳县人民法院以全周法院文化建设会议精神为统领,始终把党的革命优良传统作为激励和教育干警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全力打造文化型法院和知识型法官,力求形成“以红色文化建队伍,以法院文化促审判”的浓厚文化氛围和良好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让湖路区人民法院以“建设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理念.提高法官素质.践行为民宗旨“为目标.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打牢文化基础.丰富文化载体.深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卢君 《中国审判》2013,(12):98-99
<正>法官是推动法院工作的主要力量,法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法治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当前法院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法官长期处于超负荷重压之下,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关注并解决法官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机制不全,许多人甚至法官自己都认为法官心理健康问题属于法官自我调节的个人"私事"。即使在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的今天,也多是"见物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