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协调渗透于公务员的各种行政行为之中,对保障行政工作的平衡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行政矛盾的逐步显现需要公务员具有较强的行政协调能力与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意味着公务员在行政协调中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本文将伦理思想融入公务员行政协调之中,提出统筹兼顾的整体协调、科学务实的有序协调、灵活多样的动态协调、客观公正的依法协调和团结协作的沟通协调等建议,并分析了其中蕴涵的伦理原则,以期实现行政组织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陈锡钢 《法制与社会》2010,(33):172-173
行政争议现行的主要解决方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某些争议的解决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弊端,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整利益格局的新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本文从运用行政协调化解行政争议的可行性入手,分析了行政协调解决机制的优势,对行政协调机制的具体架构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涉企铁路运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存在需要平衡铁路运输安全和企业经济损失、企业安全公益和相关单位私益等矛盾。针对铁路沿线生产作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铁路检察院与地方检察院协调联动,分析问题成因,找准关键矛盾,积极介入排查和整治。检察机关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在消除铁路运输安全隐患的同时,协调解决涉事企业经营困难,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将协调和解机制引入行政审判,有效地化解了官民纠纷,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社会矛盾,做到案结事了,提高行政机关和法院的公信力。2012年上半年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1件,通过协调  相似文献   

5.
卢建华 《政府法制》2007,(19):48-49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笔者认为《条例》存在若干立法缺陷。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完成管理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运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达到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此,应当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纠纷和稳定社会秩序等功能,充分运用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复议、信访等机制在解决纠纷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平台。近几年来,我国相关行政机关努力提高办案质量,畅通复议渠道,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提高行政复议能力,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了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好方法。现有相对独立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难以适应新时期解决社会矛盾需要,应当在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内部大调解,充分发挥各种调解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的,积极主动的,三大调解相互联动的大范围、多层次、综合性的大调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诉前置程序是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前设置一个程序,通过提出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有关行政主体依法履行职责。它使部分社会矛盾在非诉形式下得以解决,促进社会和谐,防止滥诉,节约司法资源,还能体现对行政自治的尊重,发挥行政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域外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除少数未对前置程序作出特别规定外,大多数国家均有相关的限制性规定。我国未来构建行政公诉前置程序时,要合理设置前置期间、科学判定纠正效果并严格限制前置程序的免除。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多样,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纠纷和行政矛盾,并潜在积累着社会大众对行政主体的不满,日益制约着行政主体职能的发挥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法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行政主体行政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纠纷和行政矛盾进行分析,运用法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公众参与理论,在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围内为行政纠纷的解决提供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自出台实施以来,成绩巨大,但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增加的最终裁决行为是否合适。本文试图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行政执行的冲突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涛 《法学杂志》2001,22(3):27-28
行政执行功能的双重性、执行主体的二元化构成了行政执行的内在矛盾和冲突。调整行政执行的矛盾和冲突需依法规范行政执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方式逐渐向民主和开放转变。在行政诉讼领域名为协调实为调解的解决纠纷方式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重点分析协调方式处理行政纠纷案件的现状,并对建立行政纠纷协调解决机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周游 《时代法学》2012,10(6):53-58
相较于现有的行政诉讼调解、协调的理论与实践,预防性行政协调在合法性与正当性方面有所突破,强调在行政争议尚未诉至法院之前,通过司法权的主导,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提前介入到行政决策或者协商过程中,针对行政过程的预期侵害作出风险评估,及时发出预警,或者针对行政过程的合理性问题提出协调方案,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的激化,并为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新的视角与进路。  相似文献   

15.
一、在行政管理杠杆上探寻行政协调的支点一般认为,行政协调就是指行政领导者为了完成行政决策目标以及为此拟订的计划而进行的各种工作,目的是解决行政组织之问,人员之间发生的矛盾,使之互相配合,实现统一目标.行政活动中,无疑存有决策本身不完善而产生运作过程失调的现象,但主要的失调还是出现在执行环节上,因为无论是行政行为与组织目标的偏差,还是组织或人员的小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不一致,都要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样,把行政协调看作是以行政领导者为主体,直接指向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就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困难,人民群众的有些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检察机关做实行政检察工作,参与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可以依托检察机关既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手托两家"优势。重视控告申诉等窗口部门的前台作用,收集行政争议案件线索,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多方面了解争议方诉求,重视和发挥好调解这一"东方经验"的作用,采取协调化解等手段,寻求双方、多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践行为人民司法和行政检察"穿透式监督"理念,切实减轻当事人讼累,实现诉讼经济,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开展行政检察工作,要坚持为人民司法,能动履职,通过带案下访、释法说理、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方式回应申诉人实质性合理性需求,多措并举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要为大局服务,在依法履职、能动监督中护航民生民利,对行政监督中发现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以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以“我管”促“都管”为抓手,缓解社会矛盾,实现诉源治理,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范愉 《中国司法》2004,(10):55-62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行政司法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准司法,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有关争议进行调解、裁决和仲裁的活动,它既包括对行政争议的处理,也包括对民事争议的调处。行政司法的程序既非完全的司法程序,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以其所具有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等重要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工作任务也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