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86,(5)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烈士的故居在宁乡县城西七十多公里的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何叔衡同志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故居是一所砖瓦木质结构的普通农家房舍,坐东朝西,共有平房二十三间。平头槽门,土砖围墙。头门正中悬匾额一块,上书“何叔衡烈士故居”,落款是:“廖沫沙敏书。”槽门内是地坪,两边有走廊,正堂屋门上有一九五○年当地人民献给的“开国元勋’四字匾额。  相似文献   

2.
“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是新干部上任大都雄心勃勃,变着法地想干出点名堂让人瞧瞧,在同事和下属心目中树立一个最佳的“初始印象”;“头三脚难踢”,说的是刚到一个新岗位,人生地不熟,开局几件事干起来不会那么容易。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烧?“头三脚”踢在哪?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处理得好,“火”就会烧得旺旺的,“脚”也会踢得响响的;弄得不好,就可能“哑火”、“崴脚”,甚至好心办成坏事。要想“头三脚”踢好,一要踢得恰到时候,二要踢得恰到地方,三要踢得恰到火候。说白了,每一“脚”都要踢在“点”上。  相似文献   

3.
搬家     
我虽年纪不大,但搬家的经历倒还不少。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在我两三岁左右。父亲从祖父母那边分开家,搬到离老屋两里地远的山脚下的一所新造的屋子里。房子虽是新造的,却又矮又小,屋子一共才三间,是乡下最常见的“丁弓宅”,一间做睡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则做猪舍兼杂屋。砌屋子的土砖是父亲和亲友们利用工余时间亲手做的。屋里屋外到处是稻草:屋顶上盖的是稻草,灶里烧的是稻草,地坪里垛着的也是稻草。一到下雨天屋子里总是合奏着盆桶交响曲烧湿稻草释放的烟雾在阴暗的房子里回旋,呛得人泪眼婆娑。徜若是晴天,太阳光从屋顶透过来房子里到处是大大…  相似文献   

4.
回望30年。无论在青海生活了几十年的本地人。还是曾到过西宁的外地人。都有着同一个深刻的感受——这座昔日不起眼的小城。现在楼更高了。街道更宽了,绿地面积更大了.居住条件越来越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了;农村告别“土砖屋”。住上了“板儿房”、“小洋楼”。农村人也能享受医保了。文化娱乐更加丰富了……  相似文献   

5.
“你信仰什么?” 假使现在去问某个青年,他也许会摇摇头:“我什么都不相信!” 但在十多年前,同一个人的回答却会截然不同:“我坚信马列主义,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可丢……”  相似文献   

6.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7.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8.
“九五”是万县市腾飞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对实现“九五”乃至实现2010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一切工作都要靠人来作。工作千头万绪,抓住了人就有头有绪;工作千难万难,用好了人就能克服种种困难。做好“人”这篇大文章,是组织部门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要聚精会神抓好七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徐文秀 《党课》2013,(12):63-65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经常面对和正确把握的大问题,处理好了,则健康成长,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会掉入一个个“陷阱”,但这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心得,我以为,以下“十悟”似可思之用之。  相似文献   

10.
大寒时节,我忽而忆起了老宅的“墙门间”。旧时江南,殷实人家的宅院或略有规模的老屋,都有几间“墙门间”。所谓“墙门间”,就是门厅两侧的厢房,用来堆放一些生活杂物,或供级别最低的佣仆居住使用:一来,可以房尽其用;再者,一旦有“风吹草动”,家丁们方便及时起身“看家护院”。  相似文献   

11.
老屋     
老屋卖了。买它的是隔壁邻居。父亲没有回来,委托我和我的堂姐全权处理。买屋卖屋,民间自有一套程式,我不大懂,忙里忙外的倒是我的堂姐。当我在两张麻纸写就的契约上摁下手印,心中一阵悲凉:老屋从此不再属于我们了。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手续办完了。父亲只说“哦,那就好。”院子里  相似文献   

12.
《党的生活》杂志约我写稿.而且,是为专栏写稿;我始而踌蹰、婉拒,继而欣然应约,这其间,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想法之一是,作文化人在党刊上撰文,总觉得有点“那个”,所以,始而踌蹰、婉拒。是啊.很难。党刊严肃,这是自然的;而我的文章一严肃,便会让读者——多数是党员干部——生厌乃至责清:你一个文化人怎么竟对我等“严肃”起来?好吧,不“严肃”,换一个路数,不妨“嬉笑”为之,可是,一“嬉笑”,又怕有违刊物的性质。“怒”又“怒”不得,“笑”又“笑”不得,多难!所以,我始而拒之。可是,编辑同志说,我的文章,大家都…  相似文献   

13.
莱芜市丙纶厂吕铭和孙汝成、张东贤,一个是村党支部书记,一个是镇党委书记,职务不高,但都是“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好榜样。榜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身先士卒。孙汝成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张东贤身先士卒的廉洁自律,都是难能可贵的。战争年代,我军指挥员和共产党员喊出“跟我上”后,会使士气大振,勇往直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孙汝成、张东贤喊出了“向我看齐”,使一个村、一个镇的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认为。小平同志的谈话是经理、厂长的春天,是党的工作者的冬天。这不对,都是春天,都能作出好的成绩。理论对了头,路线对了头,我们的工作就能作出成绩。去年宣传小平同志的理论,宣传得好,宣传战线的同志们出了大刀量,作出了大的成绩。有人担心在精简机构中宣传部门会撤销,我说撤销宣传部门就等于把党撤销,只要有党存在,大到中央,小到支部,都必须有宣传部门或宣传工作,即使党员很少的地方,也要有分管宣传的委员。因为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见解,都离不开宣传,没有舆论不行,没有宣传工作不行。毛主席说得最清楚,任河人都在做宣传工…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个党小组,是医院行政党支部第一党小组,8个组员中有7个分别是党委副书记、支部书记、党委委员、主任、科长等大大小小的“头”。只有我这个党小组长是“兵”。刚开始,我确有些顾虑,因为我的组员们党龄都比我长,有的同志党龄比我的年龄还大。而且,他们都担负着大大小小的领导职责,能否按时参加小组活动都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在哪里?它有哪些持点?我们如何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本文作以下解读:  相似文献   

17.
许进 《世纪风采》2008,(8):28-29
日前,我读到刘文澜女士所撰《父亲刘仁静的“监护”岁月》一文,对刘老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境遇有了详细的了解,也唤起了我对刘老的回忆。我是从中学课本上第一次知道刘仁静的,当时的课本上介绍说陈独秀和刘仁静是中国“托派”的头头。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中国“托派”又称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当年,所有被列入党的历史上十次路线斗争中的人物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相似文献   

18.
一看这个题目,就会有“溜须”、“拍马”之嫌,其实不然。笔者和所有的正直之士一样,是最痛恨那些溜须拍马之辈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在一些单位调研时,发现不少有才能、有水平、有业绩且是一门心思干好工作的人,因为没有注意和领导处好关系,结果,年纪都一大把了,还只是个“老干事”、“老医生”、“老编辑”、“老教员”。职务升迁,职称待遇都没他们的份,甚至连分房、工资都远远落在同事们的后边。他们本人感到很委屈,别人却说他们“混得不明白”。看来,和领导处好关系太重要了。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和领导处好关系呢?一、要…  相似文献   

19.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20.
“惯例”是个好东西。这是我的一位在官场颇为得意的朋友闲侃时无意告诉给我的。 我们知道,所谓“惯例”指的是业已成为习惯的一些老规矩.本是属于“改革”要“改”、要“革”的对象,何以在“深化改革”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竟依然以“好东西”受到宠爱呢?既是受宠的“好东西”,我想大概必有其究竟。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到底“好”在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