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对于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各种说法,大都依据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和中共及新四军方面的史料。笔者因工作关系,查阅了国民党军方有关皖南事变的档案史料,深感事变制造者的史料应该是我们考证这个事变若干史实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拟根据国民党军方史料,对皖南事变若干史实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1941年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战中一手制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主要事件。其间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遭到预伏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受到重大损失。这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确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不幸事件。但是,由于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正确方针,使事变后国内政局的发展,迅速出现不利于蒋介石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反共事变.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9000多人奉命由泾县云岭分成3路纵队出发向南绕道北移.6日黄昏,走到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的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袭击,新四军奋起抵抗.不久,陷入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的重重包围.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国民党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几天之内,围歼皖南英勇抗日的新四军共9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共遭致的最大损失。延安,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一时沉浸在悲痛与激愤之中。毛泽东曾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蒋介石大开杀戒,自毁长城,制造如此天下奇冤,中国共产党该如何反击呢?这是事变后中共中央日夜商议,而又难以决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皖南事变令周恩来痛心疾首,他在《新华日报》上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初期,坚持在华中敌后作战的新四军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敌后各方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和国民党等极力制造各种谣言攻讦、诬蔑新四军,以损害新四军在全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在国统区的“发声筒”。皖南事变以前,《新华日报》从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报道,树立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促进了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与了解,增进了国内外对新四军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2):43-44
皖南遗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覆没,罪魁祸首是蒋介石、顾祝同。如果从新四军内部来讲,项英、叶挺之间相互让步,特别是叶挺为了满足项英“大主意由我来拿”的欲望,对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不能果断坚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40年12月10日,皖南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由云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到苏南溧阳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再待机通过敌占区,渡江到苏北。这条路线是苏南第一、二支队往返皖南军部所走的路线,也是顾祝同认可的“合法”路线。但这条路线自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10月…  相似文献   

8.
1989年第3期的《四川师大学报》载朱峰文认为,叶挺是被俘而不是被扣。据新四军军部保存的档案《皖南事变要报》记载,“叶挺军长亦负伤被俘”。周恩来于1941年1月19日写的《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相》谈到叶挺情况时说:“打伤了他的臂后,捉起来加以污辱。”陈毅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中,更多次提到“叶挺军长负重伤被擒”。国民党军52师上报也说:“156团第二营第四连十四日十六时搜剿鹿角山以西山冲中,将叶挺俘获。”顾祝同第三战区少将参谋处长岳星明和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之棻在解放后写的文章,也都说叶挺是被捕。事实是:叶挺为挽救危局,主动下山与国民党军108师谈判,但还没来得及下山,就被敌人的搜山队俘虏了。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后,不少人对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等人所引导的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提出质疑.笔者试从当时的现实条件出发,就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谈点个人看法.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发出皓电,强令江南(包括苏南、皖南)所有新四军部队限期北移.中共中央从团结抗战大局出发,于11月初作出新四军江南部队北移至长江以北的决定.至11月中旬,经叶挺与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谈判,顾祝同同意皖南新四军经苏南移苏北,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一直是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一问题的研究自80年代起步并逐渐深入,迄今已近20年,其间分别以皖南事变50周年和即将临近的60周年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亦即前十年的研究情况已有文章介绍①。本文着重介绍最近十年的研究情况。1 近十年来,又有一批皖南事变的文献档 案陆续公布,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 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的一套丛书《新四 军》、其中《新四军·文献》(2)收入了关于皖南事变的95份电报和文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和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相似文献   

11.
梅兴无 《党史博览》2021,(10):47-52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皖南第3纵队司令员张正坤率部与顽军血战七天七夜,最终伤重被俘,是除叶挺之外被国民党军扣押的新四军职务最高的将领.张正坤在上饶集中营坚贞不屈,1941年秋组织越狱,为掩护难友英勇牺牲.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团结抗战的一次最严重的罪恶活动。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变,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成功地领导全党击退了反共逆流。但在具体分析和制定反击策略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前后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即从对《皓电》最初准备答以强硬的“炸弹宣言”到态度温和、晓之以理的《佳电》转变;从新四军在皖南“现偏要再拖一两个月”到立即北移的转变;从政治、军事上的“全面大反攻”到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转变。本文将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对毛泽东的这三次思想变化的前因后果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将士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被叛徒杀害。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通告,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对国共双方、中国的抗战大局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走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成为国共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三战三捷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刘少奇、陈毅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新四军深入敌后作战,每个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组织员,在频繁的战斗中,宣传和组织群众、搜集情报,发展组织,锄奸反特,打击日伪反动派。  相似文献   

15.
陈毅在苏北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主任。这  相似文献   

16.
列平 《党史纵览》2005,(2):34-38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国共产党多方努力,最后以释放邯郸战役中被我军俘获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为条件,换回了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队无理扣押达5年半之久的新四军军长叶挺.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 ,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遭受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没有被这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 ,反而认真地吸取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即 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作出《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英“对统一战线的了解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不认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独立性斗争性 ,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  相似文献   

18.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4日,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8000余人为了顾全抗日大局,遵照党中央向国民党让步的决定,向长江以北移动。但行至安徽泾县以南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7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被俘,项英等死难,是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举国震惊,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反动派这一破坏抗日统一大业的倒行逆施,对共产党与新四军表示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14日,即事变结束的当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指示:“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除已令苏北、山东迅即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关系曾一度紧张。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防止国民党继续扩大军事冲突,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