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行为体互动领域政治性的高低,决定了其相互依赖状态的属性。积极的相互依赖有利于合作,而消极的相互依赖则不利于合作。行为体谋求与他者相关的利益,就可能形成对共同利益的一致认知,以协调政策并采取集体行动。行为体稳定的合作会形成制度化进程,国际制度能够对行为体发挥管制和社会化作用。制度所涉及的领域会导致制度外行为体的参与互动。制度内外行为体的利益与意愿决定着制度的变迁。由于成熟的国际制度具有惯性,因此制度的改革往往是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性是国际关系行动领域的本质特征.不确定性构成了对国际关系行为体决策以及合作秩序的根本挑战,同时也造就了行为体决策与合作秩序对国际制度的依赖.制度通过对行为体预期的引导和保护,向行为体提供了应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建制.具有社会学与认知论意义的主体间性的制度对行为体认知与决策的引导,客观上为个体合作以及国际关系行动领域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新技术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下,国家行为体的权力、利益、观念等结构性变化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加速变迁。中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代表制度整合和制度分立两股力量,双方的制度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的方向。未来,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霸权和反霸权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角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网络将呈现复杂性增强和区域化增进的特征。面对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需要承认制度多样性,提升制度包容性,才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4.
规范与国际制度安排:一种建构主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相信 ,国际制度像其它社会事物一样 ,也是由行为体在社会实践中建构出来的。因此 ,它在分析国际制度安排时 ,与强调物质力量的理性主义不同 ,注重信念的作用。它认为 ,信念根植于社会实践 ,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再塑 ,所以具有主体间性 ,而规范就是体现这种主体间性的信念的具体形式。规范是一个行为集体拥有的关于适当行为的共享期望 ,不但界定行为的合适性和有效性 ,还赋予行为体社会角色和建构社会环境 ,从而形塑行为体的收益 ,促使行为体重设目标和调整行为 ,最终影响国际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国际制度设计中的规范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度设计日益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研究议程.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之内,忽视了社会规范因素在国际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借鉴组织社会学中新制度学派的理论,探讨了规范在国际制度设计中的作用,指出强意义合法性机制与弱意义合法性机制是国际制度设计中规范与理性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强意义合法性机制是指构成性规范通过塑造行为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身份,进而成为国际制度设计中行为体无需考虑就加以接受的"理性神话".弱意义合法性机制是指限制性规范通过影响行为体利益计算的方式作用于国际制度设计的过程,行为体出于对声誉和责任方面的考虑,会限制一些纯粹出于物质利益追求的国际制度设计行为.  相似文献   

6.
岳圣淞 《东北亚论坛》2024,(2):98-113+128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制度现象和国家在国际制度框架中的优势竞争行为呈现兴起之势.从国际制度合法性流变的视角来看,竞争性多边主义是特定领域国际制度"去合法化"及相关行为体对制度"再合法化"分歧而导致制度参与行为分化的结果,是制度改革失效后制度体系演进的必经阶段.在全球层次,国际经贸和金融领域的竞争性多边主义兴起均与各自领域制度体系的合法化困境有关.在地区层次,亚太地区小多边机制的涌现也是地区制度合法性长期缺失的结果.将对特定领域和地区制度合法性的探讨延伸到关于国际制度体系合法性的观察可知,制度体系合法性下降是秩序转型的主要诱因.竞争性多边主义不断解构着现行国际制度体系,因而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演进的重要动力.当前美国主导下的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美国制度霸权与制度合法性的动态演进规律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而面临"再合法化"难题,未来秩序转型的结果将取决于新兴国家的广泛崛起之势能否保持以及秩序主导国美国的霸权护持态度是否出现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偏好和国际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认为,行为体的物质收益是客观存在和固定不变的;偏好只是行为体在追求收益最大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排列出来的一种方式,是对结果的一种等级排列,因此是外生给定的。建构主义不否认收益的物质性和客观性,但同时强调收益与理念的关系,认为理念根植于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以塑造,具有主体间性,所以收益需要预先的主体间性的承认;偏好是理念的一种外显形式,在互动中会发生变化,不能先于互动而存在;在一个给定环境中,行为体偏好所有可能结果的一个特殊等级排序,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将满足某个更深层的目标;偏好通过形塑行为体的收益,促使他们重设目标,并据此调整行为,最终影响国际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国际制度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为协调行动、实现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系统安排。一方面, 它对于促进国际合作, 建构国际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 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决定, 国际制 度的作用发挥又往往会受到限制。因此, 国际制度的完善尚需人类进一步努力。但是, 作为一种趋 势, 国际制度必将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制度化合作的程度反映区域一体化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合作状况和合作远景。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区域性制度化合作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国际组织和制度、跨国公司等一些新兴行为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行为体对于区域制度化合作发挥了先行的效用。同时,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存在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预,区域制度化合作本身制度遵守与网络形成等方面的障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将为这一地区制度化合作前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印度洋安全治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既创建了新的制度,也有一些旧的制度被改建或者重建。例如,在海盗问题治理领域,就形成了一系列"多层次、多主体"的新制度安排。尽管这些层次不同、范围各异的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的,但新制度安排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安全治理方式的演变。印度洋安全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受到多重因素驱动,包括外部环境变迁、制度学习和不同制度间的竞争、重要的利益攸关国家对制度建设的重视与推动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相关治理实践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制度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未来,相关治理主体在制度发展与重构过程中应该继续发挥能动性,在参与治理实践过程中从观念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不断推动制度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主体行为与制度变迁的双向影响为线索,对影响俄罗斯转型的制度性因素和影响制度变迁的政策原因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一种转型时期所特有的政策选择模型。受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启发,本文强调了既有制度框架对转型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俄罗斯转型进入最初的非效率制度结构的重要原因;又具体分析了俄罗斯转型期政策主体的互动与博弈,这是实现制度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旧的制度框架→政策主体的互动→政策创新→制度供给→新的制度框架形成”的循环往复是转型时期“制度-政策”的双向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重视制度建设, 为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们亟待明确建立 的制度之一是“重大事项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评估制度” , 即建立一套制度化的办法, 在某 些重大国家行为、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发生之前, 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 组织专家和职能部门管 理人员对特定行为未来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的正负面影响进行评估, 为政府高层最终决策提 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制度能够推动国家围绕某一北极治理议题进行合作与协调,从而规范国家行为。随着北极治理的实践理念从自助式的“丛林法则”向合作式的“制度法则”演变,国家面临遵循何种国际制度的选择困境,而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则是国际制度权威性的基础,这促使北极治理国际制度的主导国和参与国,都致力于提升国际制度的权威性,以维护本国的北极利益。“国际合法性”“国际认可度”与“制度刚性”是判断国际制度权威性的重要指标,而权威性差异造成北极治理国际制度体系呈现出层级结构。北极治理国际制度竞争分为国际规则竞争、国际组织竞争、国际秩序竞争三个阶段,当前北极治理国际制度竞争主要处于国际规则竞争阶段。由于北极治理具有议题局限性,国际规则供给呈现出相对过剩状态,这必然导致国际规则之间、倡导国际规则的国际行为体之间进行竞争,这亦是北极治理国际制度体系变迁的核心动力。未来权威型北极治理国际制度体系构建包括域内自理模式、公约治理模式和协商治理模式。北极利益攸关方之所以围绕国际规则设置权和国际组织主导权展开竞争,既是源于捍卫本国北极权益的考量,更是为了构建符合本国长远战略利益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制度对一国内部的影响主要通过该国既定的国内结构产生,由于国内结构不同,国际制度的影响的方式、范围、强度、持续性以及对国际制度的遵守情况也有差异;同时,国内结构的存在也会对国际制度产生"过滤"作用。国际制度不仅对一国内部的政治、社会发挥着影响,而且还构成了一国社会变迁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跨国沟通行为体是其影响国内结构的主要途径,其最终影响是通过国际制度的内部化表现出来的。只有国际制度、国际规范真正为一国国内法律所支持时,才可以说某种国际制度真正被内部化并构成了一国国内结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叶江  甘锋 《国际观察》2007,(3):58-64
国际非政府组织已非常广泛地参与当代国际事务和处理全球性问题,其在数量、规模、活动的范围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惊人发展必然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初步探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发展现状,以及它们对当代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国际体系中新兴的行为体,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改变了国际体系中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丰富了当代国际格局的内涵.此外,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治理,在加强全球治理的同时推动国际格局向新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海外库尔德工人党在欧盟的制度结构影响下,从暴力活动群体转型到和平的社会运动.欧盟独特的制度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库工党转型的原因,并且使该党成功地将自己的诉求传达到欧盟的决策层面.欧盟的制度结构包括:欧盟成员国层面的制度和规章、欧盟层面的制度,以及成员国和欧盟两个层面的制度互动.而土耳其的入盟要求又促使海外库工党成功地通过欧盟向土耳其施压.欧盟的治理模式是由市民社会、利益集团、欧盟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等各个行为体的复杂互动来实现的,这种独特的治理结构也为海外库工党的政治诉求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制度作为国际规范结构,会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产生影响.尽管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塑造作用,但是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的动因何在,其作用是否等同于对成员国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是当前研究所缺乏的.针对有些国家未加入特定国际制度却遵从该制度的规范体系的经验事实,本文试图提出一个理论解释的基本框架.本文指出,如果非成员国同国际制度互动的渠道存在,且非成员国对此渠道的依赖比较高,那么国际制度可以塑造互动发生的环境,进而塑造非成员国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非成员国的行为会体现出对规范体系的遵从.  相似文献   

19.
郭萍 《东南亚纵横》2005,(12):43-46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霸权衰退的惊呼之中,国际关系学者开始质疑物质性权力在维持世界稳定中的作用,其中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尤其突出,形成了与现实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是可能的。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它们建立的国际制度的规约作用,都可以降低战争的危险,加强国家间的合作。自此,各国学者开始注重对国际制度的研究,虽然所含的概念及所用名称还未达成统一,但基本上都是指在国际社会某一领域中,为了约束国家和其他国际社会的主体而设置的机构、设施、规则的系统体系。它具有制度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为社会所承认和予以一定评价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凡是人们承认、接受和愿意遵守的一套合法的规范与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制度。制度分析的出发点是认为制度与其成效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国际关系领域中国际制度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权国家。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制度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性公共问题的制度合作上,为创造新的制度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