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美国的区域贸易协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美国已签署和正处于谈判过程中的RTA为研究对象 ,探讨美国RTA政策的演变、动机和当前布什的政策。本文认为 ,美国的RTA政策更大程度上是为其政治外交服务的。现阶段 ,布什政府的RTA政策对东亚地区造成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的果蔬贸易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0~2009年作为研究的起止年份,首先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及其果蔬产品贸易现状;其次选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果蔬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及东盟各国果蔬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原产地规则是指一国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命令,其核心是确定判断货物原产地的具体标准。原产地规则是一国运用关税税率、数量限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政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5.
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与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与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1979~2010年中美贸易规模呈现百倍以上的增长,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通过对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研究,均显示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是紧密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是显著和稳定的,这充分说明中美所处的国际分工的地位及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使双边贸易往来处于有利的局面,但也应看到双边的贸易摩擦纠纷一直不断,这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因而成为阻碍中美贸易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目的及实施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关系,迎接区域化的挑战,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助于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区域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以降低关税和消除配额为主要工具的传统区域贸易协定正在向现代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现代区域贸易协定通过增加覆盖产品的种类、制定与贸易相关的政策、执行贸易协定机制的制度化和成员国意识形态同化等方式降低了区域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在现代区域贸易协定中,出现了重叠自由贸易区、跨区域贸易协定等新的合作模式,这导致了区域生产网络的多边化、交叉化和互补性。基于这些分析,本文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由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与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区域间货物、服务及要素交换所产生的外部作用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推动与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阶段展开对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分析,无疑有着相当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云南省与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内的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与五国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因。本文研究得出:云南省与GMS五国存在的不同的产业比较优势是推动双方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云南省发展与GMS五国贸易的对策建议,包括充分发挥云南省的产业比较优势,优化贸易产品结构,积极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现状,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劣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两国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墨西哥两国的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除水产品和未列名动物类等少数产品外,整体上墨西哥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要远远大于中国农产品。文章最后就如何提升中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近年来双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1997~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51.6亿美元增长到1608.44L美元。其中,出口从127.0亿美元增长到713.1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例相应从7.0%上升至7.4%;  相似文献   

15.
中印两国商品贸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中印两国主要商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的基础上 ,对两国的商品贸易进行了比较 ,并对中国和印度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相似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加强四省区跨区域合作是东北振兴规划的延伸与具体化,是实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点。东北三省与蒙东省际合作的主要领域:能源领域、原材料领域、加工工业领域、科技文化领域、地区中心城市间合作、跨省际的生态环境与流域治理合作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该组织发展的车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利用 Gravity模型分析了该组织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同时论述了成员国在投资领域的现状、问题及促进投资的主要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机制 ,以及中国在推动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根据UN COMTRADE数据,本文对2002—2013年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非常低。2002—2013年中印农产品总体的贸易增量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当前我国一方面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倡导产业内贸易以获得动态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是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经济合作的外部动力,谋求自身发展则是内部动力.对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经济资源结构互补性的探究表明,双方的比较优势资源和比较弱势资源可以实现交叉互补.非洲葡语国家的自然资源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也有利于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葡语国家论坛的双架构机制是双方合作的现实选择,但如何使双方的经济互补潜力真正变为现实,尚需增进沟通,进行更多的战略思考.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合作的互补性及其潜力决定了这种合作的前景是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中俄蒙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地理位置相互毗邻,政治关系稳定密切,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本文通过对中俄和中蒙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俄以及中蒙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两国应加强经贸合作,减少贸易障碍,并着手构建中俄蒙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