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长怀 《世纪桥》2008,(10):74-76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闪光的瑰宝。徐霞客及其《游记》在科学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游记》,就必须扩大视野,在继续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开拓前人还未尝试的研究领域。在采用一些新的、或过去不曾采用过的理论工具——从情感符号的角度对《徐霞客游记》中的《游黄山日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闪光的瑰宝.徐霞客及其<游记>在科学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游记>,就必须扩大视野,在继续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开拓前人还未尝试的研究领域.在采用一些新的、或过去不曾采用过的理论工具--从情感符号的角度对<徐霞客游记>中的<游黄山日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话说读书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5):107-109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过“敬惜字纸”,在古代文人抑或说古代读书人的眼睛里,凡是对待有文字的纸张,都应该采取一种小心翼翼进而神圣珍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提出的“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就是用“同感”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体验古人和古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检讨应当以同情的了解给予分析评价.在理论上,同感不同于移情和内摩仿,它与体验紧密相关,宗白华在寻绎中国传统文化时,正是强调只有用敏感而富同情的心灵,才能真切体悟到古人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借景     
中国以独特、优秀的园林艺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导园林建造的理论之一就是借景。《园冶》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因借之巧在于因地制宜。这样一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脉相传。在中国文学中,对表现手法强调“比兴”,对艺术境界强调“物我交融”;在中国绘画中,对创作主体强调“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对艺术境界强调“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古人正是在借鉴这些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理念。借景则是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象景物的设计手法。古代社会有帝王祭天祈地活动,三山五岳之五岳就是封禅之地。东…  相似文献   

6.
王宏波 《奋斗》2012,(6):62-63
美丽是充满诗意的,而旅行的历程就是一次次美丽的展现和美丽的感受,旅游者在这种历程中记叙客观事物和阐发主观情感的文体——游记,更是美丽的集粹,那往往是诗意的,在读者面前洞开一扇扇窗口,在绚烂的世界中享受流动的美丽。祝寿臣同志的新作《五洲神韵》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寿臣同志现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但他却有十数年新华社驻外新闻记者的经历,利用在国外采访和以后对外新闻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称:白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目99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在国内外具有...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的学术研究给研究古代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价值立场。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古代文论研究对古人提出一些问题,很多古人的价值立场表达很明确,政教是价值的核心所在,但古人真的不把文艺和文艺批评当回事么?在他们生命世界里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价值的,这些都值得反省和重估。古代文论是古人讲自己对创作的经验、理解,今人讲文论是面对他者,看到的是别人的,容易当成封闭自足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读书如远行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探险,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飞翔,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美容,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呼吸……这些关于阅读的诸多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11,(5):41-41
5月19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称:白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目99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空城计”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罗贯中的妙笔。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堪称为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但这也仅仅是古代文人的杜撰而已,事实上是否有其事还很难说。但在现代,在为新中国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却真正地导演过绝不逊色于诸葛亮的真实的“空城计”。毛泽东通过四封电文,击退百倍于己的傅作义部队,可以说是战争史上前元古人的“佳作”。这个真实的“空城计”故事,不论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新闻史上,都开创了军事与政治结合、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而取得重大胜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用过许多典故,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古人说过的话、毛泽东的某些诗句,还有中国俗话、外国谚语。他使用这些典故,轻松自如,信手拈来,却恰当贴切、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既体现他讲话中包含的厚重文化底蕴,又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文风,展现出很高的用典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拥有丰厚"绿色资本"的贵州,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心灵栖息地。"被荔波小七孔特有的魅力所折服。这是一个绿色世界,一处世外桃源,一幅天然画卷!"来自北京的网友"飘乐岁月"在他的游记里这样写道。7天时间,他游历了贵州的荔波大小七孔景区、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以及镇远古城,留下3万字游记、400张照片。他说,在贵州找到了"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4.
审视我们的人生,显然的,肉体上的负重受累少了,而精神的负重受累却逐渐增加。这是什么东西造成我们如此沉重和痛苦呢?那就是紧张的现代社会,复杂的现实生活。当我们还没有走出心灵的地狱,然而人生又有所警醒,这时,躁动的我们对造就和滋养我们的大自然便产生天然的怀想,崇拜和依恋。大自然在以力量之源、艺术之泉对人的精神进行诱惑和召唤的同时,人们便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超越,寻找感恩、寻找自己的精神寄寓。 诱惑和寄寓,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就表现出“人文”关怀,表现为生命的灵感与艺术的生机,表现为内涵丰富的旅游文化。 游记散文是这一精神活动留下的最多最精彩的文化产品。 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旅游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也就可以说是游记的文化。纵观几千年文学史,游记散文是文学大观园中不可缺少的一座石山,一潭清水,是历代文人离不开的一种家常文体。我们一旦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游息身心、陶冶性情时,山水的人文光辉便照帽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智慧在崇敬自然,赞美自然时得到显现,我们的文化人格在感受和体验人文风光中得以形成,而游记散文本身也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认为古人的生活都很粗糙,其实古人远比现代人精致。每日以香熏衣熏屋已是稀松平常,帝王将相出行伴香、是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会抚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觅知己。焚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还是一种修习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他们是如何用香的,今天小印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道关于香气的嗅觉风景。以香熏衣古人的“香水味儿”与形象管理香于现代而言,是一种自我形象管理和氛围营造的需求,香用得好可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粗暴来说就是古代 IP 打造的一个部分,是谓“闻香识人”。但“香水”不是现在才用,嗅觉类的自我形象 管理也不是现在才有,在古代特别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对“衣衫飘香”的追求,只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喷”,而是“以香薰衣”。  相似文献   

16.
收藏的悲哀     
《理论与当代》2013,(11):58-58
马未都在其著作《马未都说》(人民文学出版社)里指出,中国古代的椅子,全都让人正襟危坐。中国人讲究坐姿.坐如钟,站如松。低矮的西式椅子在中国古人看来,坐之不雅,瘫坐一团,不成体统。中国古人不是不知道舒服,而是不放弃尊严。  相似文献   

17.
马亚伟 《党课》2020,(6):97-98
朋友爱好旅行,曾经和几个人一起徒步去了五台山,来来去去整整半个月。回来后,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却说,人虽然瘦了,心灵却丰腴了,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带着心灵去旅行。他们一行人结伴,走走停停,和遇到的人交谈,一路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8.
留学德国期间,在欧洲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可看到成群结队的日本游客。一次在希腊旅行时,我到一座古代露天圆形剧场去看音乐剧。当时是盛夏,  相似文献   

19.
行万里路,写万卷诗,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境界。王驰在诗集《一路奔波一路歌》中记录了自己足迹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播撤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催放出了真挚的诗情和浓郁的诗意的美丽花朵;这些从心底弹出来的动人乐章集兴怀、记游、记事、交谊、记忆于一瓯,“兴观群怨”于一体,于景物之中见人性,于生活之中见哲理,于平淡之中见真情,给人以极具价值的人生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很高的修养。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他几乎无所不读。二十四史约4000万字,他通读了,还写了大量批语。《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这是专业的史学家和思想史家也很少能做到的。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问题上,他拥有很充分的发言权。他的关于如何对待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