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标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报告。作者王良。这是一部较简明的日本侵华史 ,起于 186 8年的“明治维新”,迄于 194 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的目的 ,在于叙述自“明治维新”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 ,是如何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同时 ,作者之所以要“立此存照”,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公诸于世 ,是感于日本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作者在引言中列举了如下事实 :1982年 ,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 ,把日本“侵略”中国改为日军“进入”中国 ,为侵华战争翻案 ;1986年 ,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2.
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郭松民 《唯实》2005,(5):64-64
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有一个日本名字,叫吉田晋。这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逃亡到日本之后起的。梁启超在日本一住就是13年,直到辛亥革命风云乍起,他才带着“天若佑中国,我行岂徒然”的自信与豪情返回中国。耐人寻味的是,他回国下榻的第一站,就是日本住奉天领事馆。可见他与日本人的关系之厚密亲近。说起来,日本对梁启超是有大恩的,而梁启超也对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四处捕杀“新党”之时,若不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全力相救,梁启超恐怕早就和谭嗣同一起到刑场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后来蔡锷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当年日本侵华陆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佩用的军刀,在江西省吉安市被发现。它是日军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这把长84.5厘米,宽3厘米,重1公斤的军刀制作工艺考究,距今虽已60年,依旧完好如初,刀鞘、刀身铭文清晰可见。刀鞘近鞘口处一面有日本太阳旗,旗下方竖书魏碑“久武长运”四字;另一面有“天皇”和“昭和十五年”等字。刀身两面近柄处均压有印文。正面,上为日本军旗,旗内有樱花,中书“天皇”二字,下为横排“40127”编号;反面,竖排两行字,左上角为“昭和十五年”,右下角为“冈村宁次”。据了解,昭和十…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宾馆附近,还残留着日本占领时的建筑——“满洲医科大学”,现在是沈阳医学院(后又改为中国医科大学)。为了解日本医生进行活体解剖的情况,我访问了这处曾是日本医科大学的旧址。 这个学校是日本于1911年打着“研究中国医学”的旗号设立的,开始叫“南满医学堂”;1922年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满洲医科大学”这34年时间内,该医院并没有为中国人看病,相反却把中国人当做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医院领导杨毅力激动地对我说:“1936年的有关文章中写道,这个医科大学是为中日人民而建立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日本的一些情况,现根据日本“经济形势”、“东洋统计月报”、日本海关统计报告等材料,将有关的一些经济资料分列于后:(一)工业生产: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日本工业生产相当迅速的膨胀。到一九六一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比战前增加了三点六倍,其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最高的;目前日本工业生产量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四。(一九三七年为百分之四点八,一九四八年为百分之  相似文献   

7.
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天慧 《前线》2009,(7):53-55
发达国家普遍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别是日本2002年7月通过《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日本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升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0年1月23日,由“日本舆论之会”等右翼组织创建的“纠正战争资料的偏向展示会”在大阪筹划、主办了一场所谓“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集会”,演出了一出否认南京大唇杀,否认日本侵略中国罪行的闹剧。联系到日本小渊第二届内阁的防卫政务次官西村真悟在1999年10月19日出版的《花花公子》周刊上公然鼓吹日本要实行核武装,和日本最高法院2000年1月21日判定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日本老兵东史郎败诉等一连串事件,可以看到日本仍有一股邪恶的政治势力在蠢蠢欲动,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值得严重警惕。  相似文献   

9.
候金亮 《廉政瞭望》2011,(19):62-63
有媒体调侃道,“你换件衣服的时间,日本就会换个首相”。从1989到1998年,日本经历过十年九相,现在则变成了一年一相。加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天灾人祸频繁,日本已经元气大损。新一任“黑马”首相野田佳彦极度渴望打破这种魔咒,延长这个职位的生命力。在2011年8月29日参选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曾比喻称:“我只是条泥鳅,不会成为金鱼。”  相似文献   

10.
庞中鹏 《学习月刊》2013,(17):42-43
进入2013年7月份以来.日本保守政坛又开始了新一轮鼓噪与“上蹿下跳”。这场由安倍任总导演的日本“攻击中国秀”.是从7月3日13本政府抗议中国在东海建设油气开采设施开始的:而在7月7日那天达到了高潮.安倍在当天公开说出“日本也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希望各国相互尊重”这样一句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令人震惊的话:紧接着.7月9日.日本又发布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该《防卫白皮书》“火药味”浓厚,  相似文献   

11.
世人皆知张学良因“皇姑屯事件”与日本关东军结下“杀父之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日本关东军与张少帅早年曾经有过一次让世人切齿的“杀子之恨”。张学良1915年和于凤至结婚以后,先后生下一女二子。1920年春天,张学良  相似文献   

12.
袭击“老集团”是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在桦甸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大战斗。这次战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给日伪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老集团的由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巩固在东北的统治,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实行一系列野蛮政策。 1934年,日本侵略军在桦甸地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成立所谓“清乡委员会”,以“治安肃正”为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1945年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被美国以“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名义占领 ,一度实际上沦为美国的附庸国。美军占领期间 ,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 ,日本颁布了现行宪法和一系列重要的法律 ,日本垄断禁止法就是在这个期间颁布的 (1947年 ) ,它是为了防止财阀的复活 ,持久地维持民主经济结构和市场竞争构造而制定的。该法的制定 ,确立了战后日本的自由经济体制 ,对防止和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私人垄断及其弊害 ,使经济机能得以健康运转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垄断禁止法”在日本有…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人民日报》曾以“无法埋没的历史事实”为题目,报道了1945年6月日本国内花冈町“劳工暴动”的事件。1992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映“花冈町暴动”电视剧,具体地反映了1945年6月30日,中国被俘劳工,在日本花冈町铜矿奋起暴动,打死4个日本矿警和一个狗汉奸的壮烈情景。那次事件,是中国人民在日本国土上反对法西斯战争、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的正义行动,是一次表现中国人民高尚民族气节的英勇斗争。那次暴动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投降的情况下,所以震动了日本国,轰动了全世界。 这次日本花冈町暴动中,有原籍河北省新乐市的李秀深老人,他当时是12个暴动组织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名字曾被载入国际法庭档案。 李秀深,俗名李铁锤,男、现年72岁,是新乐市化皮村人。1991年应日本国进步人士和旅日华侨联谊会以贵客身份的邀请曾去日本参加花冈町暴动纪念活  相似文献   

15.
编译者按:本文编译自日本法律文化社于1996年4月出版的《世界中的日中关系)一书。作者古厩忠夫系日本新写大学教授。文章概述了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评价,同时扼要记述了日本受中国影响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作者认为,日本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本之所以也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是因为在。本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有与中国“文化大革命”产生共鸣的基础。文中标题为编译者所加。一、日本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1966年在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日本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作者所说,“在近现代的日…  相似文献   

16.
刘争鸣 《世纪桥》2005,(9):56-59
最近,日本政局风云变幻。“邮政改革法案”遭参议院否决,首相小泉断然决定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立法选举,在小泉的高压下自民党分裂、“国民新党”成立,这是1993年以来自民党内部最在的一次分裂。尽管今后日本政界各种力量、因素的排列组合还会有很多变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政坛万马齐暗的局面必将打破,理智地反对小泉式“单边主义”和“一条胡同走到黑”政策的力量将有所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泉在9月11日以后仍能组阁,他也会受到权力和民意的制衡,或者成为一个过渡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日本各财团紧随其后蜂拥而至,吞噬和掠夺我们的资源与财富。与之相配合的“开拓团”,是一支堪称“■部队”的侵略工具。如果说日本关东军和财团蟋踞的主要是城镇、港口和铁路沿线的话,那么作为“■部队”的“开拓团”,则将侵略的魔爪伸到了腑地、乡村,全方位填充了日本侵略的领域。“■部队”的名与实把日本“开拓团”定名为侵华的“■部队”,它是当之无愧的。当年的日本当局就把“开拓团”的中坚力量定名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日本1966年由“满洲开拓史刊行会”发行的《…  相似文献   

18.
1931年 9月 18日 ,北大营的炮声刚刚响过 ,日本在国联的代表就在 19日的声明中轻描淡写地说 :“九一八事变”是地方性事件 ,请国联不必重视。那么 ,“九一八”到底是“地方性事件”还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一场战争 ?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事实从日本危机转嫁于中国 ;制定计划针对中国 ;制造事端发难于中国 ;军事部署面对中国和中共满洲省委对其阴谋的揭露等几个方面集中论述了日本1931年 9月 18日所发动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关东军拟定的入侵东北的时间为1931年9月28日。为什么会提前发动这一事件? 中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他们的生命线,它对日本“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时所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要掌握“满蒙”(即东北地区)的权利,变“满蒙”为日本领土。这是日本整个统治阶级共同的愿望。为了早日实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最早行动起来。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在皇姑屯事件后就开始拟定满洲事变计划。河本的继承人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1,(4):55-55
丁刚在2月16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的今天。重新审视日本的发展路径,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GDP总量虽然已成“世界老二”,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日本学习。1968年日本超过了西德,GDP总量达到1000亿美元,从而在经济规模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这一年,日本的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的第二十位。人均GDP从l0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从2000美元再增加到3000美元,日本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年和3年,不仅在速度上大大快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基本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平稳度过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