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在现代政府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下,惠民理念的兴起、行政权的规范行使、行政主体和行政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等为行政自制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杜一平  张闯 《河北法学》2012,(2):143-151
行政评价是源自行政系统内部对行政活动作出的自我评价,通过行政评价可以衡量行政行为的好坏。行政评价的结果伴随着奖励与惩罚,以此来激发行政主体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实现行政主体的自我纠错和自我提高。行政评价作为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是在行政自制的框架下构建行政系统内部的评价体系,通过在源头上遏制行政行为的违法或不当,有效地对行政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3.
行政自制是对传统行政法治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立法、司法对行政的外部控制不可或缺,但亦存在先天的制度性局限。挖掘行政自制的空间,激发其内部管束制约的动力,驱动行政组织修炼"内功",建立行政系统内外协同联动的控权机制,对预防和遏制行政权滥用,提高行政合法化水准和服务质量,确保政府公信力与社会安定和谐,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辅助原则要求决策优先由市场或低层级政府机构做出。行政立法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在耗费一定资源的同时获取收益。按法经济学理论,辅助原则可以从不同层级政府机构之间的立法权力分配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立法资源分配两个维度来提高行政立法效益。加大分权,在纵向上实现低层级行政立法、放松管制,在横向上让权与市场。同时,促进信息沟通之上的主动辅助和分权机构间的立法竞争。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我国行政机关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雄 《河北法学》2006,24(7):21-25
当前,我国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渠道,这些争议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一方面明确规定各行政机关的权限、尽可能减少行政机关之间权力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赋予权力争议机关寻求争议解决的法律责任、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系统内部权力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行政机关第三人诉讼制度和构建机关诉讼,将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绳之以法",以促进法治政府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行政自制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行政理念作支撑。从根本上说,政府的价值取向、目的追求、自身定位等一系列作为精神依托的行政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政行为的方式和结果,而以行政主体自我控制为指向的行政自制,需要配备以惠民理念为基点、以政府角色的服务者定位为取向的现代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以行政自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裁量基准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发展,亟待从制度层面对裁量基准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加以合理的定位。在行政自制的视角下,考察各地所推行的裁量基准实践,裁量基准在性质上应当被看作一种行政自制规范。它对裁量权正当行使的自我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情节的细化和效果的格化技术,来达到对裁量权的限定、建构和制约。然而,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规则化的自制,亦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对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充分把握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在羁束与裁量之间的平衡、规则与原则之间的平衡以及自制与他制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倡导一种功能主义的行政自制观,以此推进中国行政法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自制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行政法学新课题.该理论一方面是基于对立法和司法的功能不足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基于对我国行政自制现象普遍化和内部行政法重新崛起的总结.行政自制理论的提出,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立法和司法为中心建构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体系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模式,其对于行政法学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拓展以及行...  相似文献   

9.
在行政国家背景下,依据古典法治主义思想所建构之简约型分权制衡的制度框架,已经无法充分应对现代行政之合法性困境。因此,现代行政法理论必须在传统依法行政原理的基础之上,观察并分析现实行政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探索行政系统"内外结合"的法律操控模式,强化行政的自制约束功能,确立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功能分担机制,从而确保并不断提升行政的合法化与理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自制作为行政法治发展的路径之一,既与宪政和外部行政法的前提和框架作用密不可分,也是行政自组织的必然结果。行政国家的权能扩张已经使立法机关的事前控制和司法审查的事后控制力不从心,除了加快宪政和外部行政法建设之外,完善内部行政法,通过行政自制弥补外部行政法的功能性不足,以此推进中国行政法治发展,是一条必要的、有益的、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考察我国各地推行裁量基准的实践经验,裁量基准在性质上兼具"行政自制"和"规则之治"的双重性格,应当定位为一种裁量性的行政自制规范,或者说是一种自制型的裁量行政规范。然而,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规则化"的"行政自我规制",亦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诉诸一种正当化的制度安排,通过对裁量基准效力的合理界定来保障其存在的正当性,从而发挥其内在的制度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不单纯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法律概念。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理论对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机关、法律规范授权组织的归纳与概括而形成的,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该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行政分权问题就是行政权的资格享有者与行政权限分配问题。研究行政主体与行政分权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社会的行政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的承担,提高社会的行政理念与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行政法学以"行政行为"作为核心概念,对于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以及同一行政过程中各连续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十分关心,注重以静态、定点的方法考察单个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由于现实行政具有作为过程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行政行为概念在考察现实行政时存在着局限性、静态性等缺陷。因此,现代行政法学应当引进"行政过程"的概念,以为了实现同一行政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政过程"作为考察对象,将行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形式全盘纳入视野,并着眼于同一行政过程中各行为以及同一行为内部的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对行政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法律规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浅析以德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践行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行政".当下最紧要的是在政府行政人员中重建职业道德,要在弘扬传统行政道德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行政道德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孟楠 《法制与社会》2011,(2):168-168
当今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行政职能发展的需要,纷纷采取了行政分权的措施,同时形成了完善的行政主体理论。然而由于我国的行政主体范围过于狭窄,随着行政权的持续分散化,大量的社会中介组织在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时,其职权的行使得不到司法监督。本文从"凤铝诉篮协"案入手,介绍了国外及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其次分析了行政主体理论建立的基础——行政分权制度,最后结合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提出构建我国行政主体多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对于行政活动的合法、合理、正当等重要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行政程序立法是—个"政府再造"的契机。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及调整范围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与域外文明以及客观实践的冲突、融合过程,正确的模式选择,可以大大促进一国法制的完善进程。由此,正确选择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模式和调整范围,乃是促进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7.
责任行政与诚信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政府是与依法行政、责任行政原则密切关连的。根据行政法治基本要求、行政治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行政责任的目标,规定了现代行政机关必须做到行政合法、行政合理,实现责任行政与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判担负着对行政职权依法监督的职责,如何有效地发挥行政审判对行政职权的监督职能作用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行政审判对行政职权进行"柔性"监督与"刚性"监督,才能有效地促进政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各国普遍开展以市场、参与、放松内部规制为指导的行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可以依据将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适度分离的方式,实现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及其配套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改革试点和实践摸索,职能分离模式的行政改革能够为构建“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政府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风险规制上升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风险预防原则在实证法上的出现标志着立法者将风险规制纳入行政法规范体系之内的努力。但是,由于不得不决策于不确定性之中,风险规制实践对传统行政法治理念构成重大挑战。有必要发展"软法之治"和"参与型行政"等新的制度技术,以求得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