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关于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本基地定于2009年6月8日~6月12日在上海举办法医毒物学鉴定-酒精检测培训班。培训内容:乙醇滥用的分析;血液中酒精检测的质量控制;血液中酒精浓度与酒后驾车的关系;能力验证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酒后驾车BAC标准及检测程序等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后驾车,是全球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国外对此的检测、处罚等都已有相当成熟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处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使实行了血液或呼气酒精检测的省市,其操作和检测等也很不完善。已颁布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做了修改,但关于确定酒后驾车酒精检测值标准及如何实施酒精检测等诸方面的工作,尚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就酒后驾车认定标准、呼气检测证据价值、事故发生时血液中酒精浓度推算、血液检测程序及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规范化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乙醇相关问题的综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乙醇的体内过程、乙醇造成的疾病及行为异常、酒后驾车以及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检测方法等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醇对家免脑基底动脉零应力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家兔血液乙醇浓度梯度的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家兔局部脑微区的血流灌注量;并通过测量血管张开角的方法测定各组家兔脑基底动脉的零压力状态。结果家兔灌酒后局部脑微区血流量值明显增大,至30min后,各组家兔脑血流量基本恒定;血液乙醇浓度持续增高,灌胃后1.5~2h,血液乙醇浓度达到峰值。灌酒后局部脑微区血流量值和血液乙醇浓度与灌酒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各组家兔酒精灌2h后基底动脉张开角均明显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灌胃量的增大基底动脉张开角降低越大。结论家兔基底动脉零应力状态随血液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嫌酒后驾驶者男性居多,年龄在20~50岁间占92%。事故多发生于20~24时,以县市区干道为主,肇事车辆为摩托车占46.72%。在1000例乙醇检案中,28.7%为未检出,9.3%为酒后驾车,59.5%为醉酒驾车。结论 2012年贵州省发生的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案件中有一定相关特征,可为"酒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酒精检测的结果是认定驾驶员责任的关键证据。本文对酒精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解释酒精检测结果,提高交通警察日常酒精检测程序规范意识提供帮助。1血液中酒精浓度测定的意义酒精对人体大脑的作用与血液中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饮酒对驾车能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08年1050例道路交通违章、事故酒精检案特点分析,为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方法在Excel表中对肇事者性别、年龄、出事日期、时间以及对肇事者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作统计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20~50岁居多。事故发生在20:00~22:00最多.以郊区主干道为主。1050例酒精检案中,BAC检测结果14.19%为阴性,2.00%酒精含量未超出法定范围,11.14%为酒后驾车,72.48%为醉酒驾车。结论200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酒后违章、事故案例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可为酒后驾驶的及时监测及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乙醇快速检测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能够快速简便地检测呼气中的乙醇成份 ,以减少酒后驾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 ,我们利用化学显色反应原理 ,研制出一种乙醇快速检测管。与其它的乙醇检测器及测定方法比较 ,它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作为一种常规的交通管理和随机抽样检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济南市惩治“酒后驾车”爆出官员醉驾丑闻。2月18日夜,一涉嫌酒后驾驶的某局机关处级干部被交警当场查获。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内的酒精浓度已达醉酒驾驶标准。更让交警惊诧的是,该官员虽驾车多年,但一直没有取得驾驶执照。目前,公安部门已依法将其刑事拘留,并将相关结果通报其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酒后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驾驶员少量饮酒后体内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利用呼吸式测酒器对驾驶员酒后30min以后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每隔20-30min测量一次,绘出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为线性关系,拟合曲线斜率略有差异。结论对于喝1瓶啤酒的情况,酒后30-60min内都降到20mg/100ml以下,可为驾驶员掌握酒后开车时间和交警执法检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乙醇、乙醛慢代谢与酒后驾车肇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体内乙醇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有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和细胞色素P4502E1酶(CYP2E1),它们均具有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个体对乙醇的耐受性存在差别,表现为酒后的行为反应能力不同。司机若为慢代谢型,乙醇、乙醛代谢速率低下,即使少量饮酒,酒后开车也可造成交通肇事。通过对ADH、ALDH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乙醇、乙醛代谢能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头发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基葡萄糖醛酸酐(ethy lglucuronide,EtG)为乙醇的体内代谢物,摄入的乙醇大约0.02%~0.06%以EtG的形式排出,其消除时间较乙醇缓慢,即使当乙醇在体内完全消除后,EtG仍可作为酒精滥用的生物学标志。测定头发中的EtG可延长检测时限,获取饮酒史的信息,在法庭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头发中EtG的检测主要采用以串联质谱为主的高灵敏的分析方法,且注重头发采样、去污、水解、提取、分析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头发中EtG的研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临床医学、征兵、招工、驾驶能力测试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含酒精0.65g/kg和0.80g/kg体重的剂量给予酒精饮料,于酒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样。用乙醇脱氨酶(ADH)氧化分析法测血样酒精浓度(BAC),所得浓度-时间数据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拟合。结果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符合非线性消除伴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模型。据此,作者建立了描述酒精在人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符合度良好,可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些食品、药品可能造成"酒驾"的传言,有记者买来蛋黄派、藿香正气水等进行测试,实验发现,吃两个蛋黄派就可达到"酒驾"标准,而喝几口藿香正气水后,酒精含量达到每百毫升血液271毫克。如此看来,不喝酒也可能"酒驾"。此外,也有人饮酒后转天早上检测仍属醉酒状态。于是,网上酒精检测仪热销。但警方说,警用酒精检测仪不对市民出售,网售酒精检测仪灵敏度多有偏差,市民可能会被误导,关键还是杜绝酒后驾车。笔者认为,仅宣传杜绝酒后驾车是不够的,任何法律(包括犯罪行为界定标准)都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相似文献   

16.
酒后书写的笔迹,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合同、协议、借据、收据等文书之中。一方面,由于饮酒人酒后常常处于亢奋或不清醒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违背自身意愿签订文书、书写文字,而清醒后常常对自己的行为全部或部分遗忘,从而否认笔迹系自己书写;另一方面,酒后书写笔迹由于与摹仿笔迹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也容易被错误地认定为摹仿笔迹。因此,对酒后书写笔迹的分析与检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研究所办理案件中涉及的几件醉酒人酒后书写的笔迹,对醉酒人酒后书写笔迹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增设危险驾驶罪之法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民生活步入汽车时代,交通安全犯罪呈现日益突出的态势。尤其在酒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尽管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酒后驾车,但酒后甚至醉酒后驾车导致重大伤亡的案件却屡有发生,这使得人们对交通安全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开始反思。如何在有效发挥刑法行为规制指引功能与保障公民自由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怎样在驾驶机动车这一高风险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可以接受的妥协;是否可以通过危险驾驶入罪来严密交通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网等,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期特遴选了一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我国酒后驾车立法方面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不同国家酒后驾车的血液乙醇浓度界值、检测方法选择以及相应处罚等进行比较。结果目前世界各国此方面立法的变化趋势为:(1)1BAC界值普遍下降。(2)对不同驾驶员的具体BAC值作出不同规定。(3)对酒后驾车的处罚越来越严厉。结论建议我国有关立法机构:(1)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2)规定最小饮酒年龄和驾车年龄;(3)对不同驾驶员规定不同的BAC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界值;(4)政府给交警部门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5)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9.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u DQ  Pang H  Li JR 《法医学杂志》2006,22(1):I0004-I0007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神经行为测试系统评价酒后行为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运用神经行为测试系统评价酒后行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汉化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49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功能的测试,并与步行回转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和数字筛选均在酒后0.5 ̄2.5h的时间点上能力指数有所下降,视简单反应时能力指数下降则延续至酒后5.5h;步行回转在酒后0.5 ̄2.5h间有阳性案例。血中酒精质量浓度在0.50mg/mL以上,视觉保留、线条判断及视简单反应时的能力指数有明显下降;血中酒精质量浓度在0.80mg/mL以上,心算和数字筛选的能力指数有明显下降。步行回转实验的阳性人数在血中酒精质量浓度0.50mg/mL以上有明显增加。结论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作为一个定量指标,可反应酒精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功能的关系,且比步行回转试验更客观、更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