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默权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内容。在刑事诉讼中,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沉默权最突出的优点是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它是司法文明的标志,也是司法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拒绝回答权”与“沉默权”接轨的日期已不会很遥远了。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并已为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在目前之中国,建立沉默权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行。沉默权首先是一项宪法权利,其次才是刑事诉讼法上的诉讼权利。建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应注意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沉默权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有利于预防刑讯逼供等非法取得口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本文将从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为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权的程序保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权保障以及人类司法走向文明、民主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必然。由于沉默权直接威胁到“公权力”的实施,因而极易受到司法人员的侵犯。因此,对沉默权的程序保障应当与确立沉默权制度本身一样重要。本文从现有国外立法入手,借鉴国外经验,认为应当在我国确立“告知规则、放弃规则、排除规则以及律师参与规则”以确保沉默权真正成为嫌疑人、被告人“行为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制度的产生是社会和刑事诉讼制度进步的文明标志,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会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便全面正确理解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西方,从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沉默权制度,是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中,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在全面认识沉默权价值蕴涵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外国有关沉默权的具体做法,真正吸收这一制度的合理内核,改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倾向,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这不仅有益于抑止刑讯逼供,消除警察暴力,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进行,更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为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 ,要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制定鼓励陈述的措施 ,建立非自愿陈述的排除规则 ,建立特定案件沉默权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制度,经历了十余载的争论后渐渐地趋于了平静。争论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沉默权制度建立与否尚未尘埃落定。首先从我国的诉讼模式、司法理念、刑事政策以及现实国情简要分析了未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原因。进而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考察研究该制度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最后简要探讨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建立一套功效等同于沉默权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上看,沉默权属完政视野下的人权保障问题,但从微观上看,沉默权又不能不关涉诉讼程序问题.从诉讼程序的视角,我国当前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之争实质上是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孰优孰先之争.因此,只有正确把握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关系,才能正确对待沉默权.对于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关系的解读,应遵循位阶排序、综合考量、利弊权衡和社会发展原则.虽然移植一项制度容易,但移植一制度的精神与气质却难,所以,沉默权的确立应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及社会形势分析,我国暂不宜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纷争梳理及我国沉默权制度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足于中国国情 ,着眼于科学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我国应适时建立沉默权制度 ,即有限沉默权制度。并追求在既不降低对犯罪的有效打击 ,又有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司法诉讼中的权利的情况下 ,努力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文明 ,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警察权是行政权。这是因为:1.警察权在国家权力谱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权力属性;2.侦查权具有完全的行政权属性而不具有司法权特征;3司法机关所具有的行政权应予剥离。  相似文献   

12.
生命权是西方宪政制度中的基本人权之一。本文从分析生命权与生存权的产生演变过程入手 ,通过比较研究 ,澄清了这两种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生命权的涵义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深入论证人权、人格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驳斥“人格权是宪法上的权利”的观点,重新确立人格权的民事权利性质;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法基本理论方面一些不必要的混乱的产生,减少在人格权立法体例方面的一些无意义的争论,从而为实现人格权立法的科学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制定民法典人格权法编,应当集中精力解决我国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法.在立法和实践中已经规定和保护的人格权,应当继续予以肯定和完善,没有规定但是应当予以保护的人格权和人格利益,也应当予以规定,例如信用权、形象权、知情权、环境权、平等就业权、信息权和商品化权等.在保护方法上,应当确立人格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与侵权请求权相配合,更好地保护我国民事主体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域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及域外民法,有关探望权的规定各不相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构建应从探望权的主体范围、探望权的客体、探望权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还应明确探望权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方式仅限于自益权和共益权同时让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股权转让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基于自益权和共益权的不同性质,在股权转让时,应把这两种权利分离,分别进行转让。对于可能因此而引起的权利冲突,可通过规范股权转让行为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利体系由基本权利体系与民事权利体系共同构成,通过对两者的进一步分类明确了权利体系的构成,并对权利保障等其它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先验式权利与经验式权利是权利完法化的两种权利来源.而成文与不成文成为权利宪法化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律师权利体系中,具体执业权与执业保障权是律师权利的基本分类方式;具体执业权利就其来源,又可细化为固有权和代理权。固有性辩护权包括证据调查权、会见通信权、阅卷权和在场权。基于此,在立法规制方面,《律师法》规范律师权利的重点在于执业保障权;《刑事诉讼法》则侧重于具体执业权,一方面增加规定概括性的代理权,另一方面完善辩护律师的固有性辩护权。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住宅的商品化和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出现,多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高层建筑物已成为普遍现象,基于建筑物区分专有权、共有权、成员权而发生的纠纷大量出现。建筑物所有权区分已经成为不动产物权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明确区分建筑物所有权的构成,及与有关专有权人、共有权人、成员权人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减少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关的“住宅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