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儒学复兴论"事实依据的"东亚经济奇迹",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逻辑分析,抑或是方法论检讨上,均呈现出一种疑窦丛生的暖昧不清.而至于在理论依据上"儒学复兴论"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攀附,则更是一个由于时空错置产生的怪胎.作者在厘清以上种种谬误的同时,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相关问题所持的观点与方法.最后点明,"儒学复兴论"就其现实性而言,不过是类似历史推背图的一厢情愿的憧憬罢了,而且还有碍于我们当前正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跨世纪迈进.  相似文献   

2.
余显礼  王力钢 《探索》2004,3(5):66-68
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科学发展观。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其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哲学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是以矛盾斗争观点为根本特征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是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根本特征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李育军  陈岚 《世纪桥》2010,(9):67-68,70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3年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到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这个阶段主要是"合力论"内容的形成,即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从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到1890年写给约.布洛赫的信,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合力论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恩格斯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恩格斯科学主义倾向;恩格斯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都有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彭朝阳 《理论学刊》2006,3(8):24-27
党风建设方略,就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对党的作风建设制定的计划周密的方式方法和行动方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建了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的党风建设方略,同时也注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第二代领导集体创建了依靠制度改革和建设的党风建设方略,同时又注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创建了思想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党风建设方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党风廉政建设方略。党风建设方略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周竞风 《世纪桥》2008,(9):14-15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成熟的过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也不例外。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中共的领导集体不断结合自身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它进行完善和补充,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之中一大不可或缺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成熟的过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也不例外.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中共的领导集体不断结合自身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它进行完善和补充,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之中一大不可或缺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党史中,思想史是灵魂。党的思想史应当是科学思想发展和价值观演进相互结合的历史。中共在价值本位论上,经历了从以人民为本位到以工农为本位的变迁、再到以人民为本位的复归、进而实现向以人为本的转进。在价值内涵论上,有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共曾经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倡导为公、兴国、团结、勤俭;而到了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共的价值内涵进展到强调公平正义,倡导精神上的爱国主义、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人民民主、社会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05,(19):33-33
一、天是我们的天 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我们天地不能让给日本鬼子,参加八路军打游击。  相似文献   

9.
发现问题是科学方法论的中心课题。科学发现究竟有无逻辑性,长期以来,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及科学家都有不同的见解。传统理性主义发现观认为,发现逻辑与证明逻辑是同一体;现代非理性主义认为,科学发现是非理性因素在起作用,它是“灵感”和“直觉”;当代科学发现观认为,科学发现具有理性的特征,但并不排除非理性明素。这就是在科学发现观上正——反——合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根本前提;正确处理共产党员与宗教的关系,把充分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武装党员的头脑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现中国化的一条基本原则;从中国宗教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出发,始终把宗教工作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根本任务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张学浪  戎向东 《唯实》2010,(8):88-92
安乐死自产生之日起,其合理性与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也已超越了生死本身,涉及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诸多方面。细究宗教界的生死观,安乐死已失去理论支撑,陷入一定的伦理困境,并由此引发出公众对生与死、顺境与逆境、有限与无限三对关系的反思。当然,随着这三对关系的渐趋明朗化,公众将会认清安乐死的真实面目,走出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随着文明的演进不断改变着其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具体特征。在当代人类文明演进进程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它既是加强社会整合的重要环节,又是应对文明碰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社会,德治将成为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在这四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奴役走向解放.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日益得到彰显,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严和人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正走向后工业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人类分别拥有了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和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将建构起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在历史演变中的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嬗变也会表现为伦理精神的迷失与回归。本来,人类社会中是包含着伦理精神的,但是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却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仅仅在表现形式上反映出伦理的特征,而在实质上是与伦理精神相背离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在突出了法的精神的时候,则把伦理精神彻底抛弃了,而我们正在进行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则呼唤着伦理精神的回归。这意味着,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倡导公益至上的伦理精神,充分实现善的价值,使人类社会恒久存在的公平、正义等追求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各种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弱化了传统至圣先贤伦理道德教育。只有在教育中充实“实心实学”的儒学思想,在重视和借鉴东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部分地方先搞试点的办法进行普及推广,才能真正把儒家伦理的精髓在现代真正弘扬开展,发挥其在工商科技时代正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分析董仲舒的“天道”观和“王道”论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政治思想的改革本质。董仲舒虽然是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却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中杰出的政治改革理论家。他的政治学说,尽管存在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并带有某些神秘甚至荒谬的成分,但其主流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与道德人文精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代表了解放生产力的方向,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因而在本质上是进步的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孕育于根据地建设时期。夺取政权后,党的执政方式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其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创新,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传柱 《理论学刊》2001,2(2):53-55
公民政治文化或谓公民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的权利义务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态度和倾向。它包括公民的政治知识、政治技能、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安全感和政治效能感等。 1 978年 1 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伴…  相似文献   

19.
陈超 《新视野》2005,3(2):60-62
宗教伦理是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的产物,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而构建的伦理道德体系.面对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宗教伦理以其神圣性和世俗性的方式作出了独特的应对,从而为全球伦理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因此在全球伦理视域下考察宗教伦理的现代价值,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而且对人类世界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完善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亮 《探索》2006,(4):172-175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