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程序正义理论源起古希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已成为现代国际化的司法理念。在法治实践中,程序正义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弥补实体法的不足、维护法律的尊严、强化权力制衡、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实现程序正义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在完善宪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公民程序伦理教育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2.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顾效率 ,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当代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 ,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得以实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关系到法制建  相似文献   

4.
唐新华 《唯实》2002,(11):50-53
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当代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应以司法公正为目标 ,充分注入程序正义的理念。在具体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应通过确保法院和法官的独立 ,辩论主义的确立和法官释明权的赋予 ,直接言词原则的确立和司法公开原则的完善等来加强对程序正义的保障 ,从而最终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司法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程序正义理论的提出程序正义,又称形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这源于一则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该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形式的公正是司法形式主义的,而一、程序正义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语言哲学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明  王成荣 《探索》2003,(6):85-87
司法公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实践中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看,在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变过程中,语言对司法公正有重大的影响,它是实现话语权正义、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职责.不起诉权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需要依法规范行使,优化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防止检察人员滥用不起诉权、督促检察人员主动行使不起诉权、防范冤错案件的发生.针对目前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监督制约机制所存在的不起诉决定程序透明度不够、检察...  相似文献   

8.
决策民主:公共政策程序正义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民主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程序正义有利于解决政治决策中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使之达成恰当的平衡,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有赖于民主决策程序的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也只有通过民主程序才能实现.因此,只有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才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贯穿在诉讼程序中的法院调解制度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社会基础。法院调解的很多制度弊端都源于其以审判权为本位,缺乏当事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导致忽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诉权被边缘化。当前,应在正当程序理念下构筑法院调解中当事人诉权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机制,以实现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长期缺失,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诚实信用原则、程序正义理念与诉讼经济的根本要求,因此,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就具有了其必要性和正当性。不过,在构建该制度时,应当对其构建模式进行认真选择,对其运行的制度环境进行全面营造和培植,唯如此,答辩失权制度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建立并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