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通胀的年代,在未来的5至10年,中国的通胀水平都将处于一个高位。  相似文献   

2.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刊载价格研究专家徐连仲的分析称,中国当前虽有通胀预期,但正常情况下2010年难现严重通胀,并要防止部分利益集团基于自己的利益借助媒体对通胀过度炒作。文章分析称,本轮通胀预期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的货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10月份的CPI达到了最近2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美、日陆续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推动通胀风险进一步上升。在近年的首次加息后,央行连续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强烈预期,中国央行二次加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此时,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防通胀"亦将会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称,若中国通胀继续上升,地方社保基金存在贬值风险。戴相龙是在参加"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作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有了重大发展,通胀与失业的“负相关”说、“无替代关系”说、“通胀-失业螺旋”论、“紧跟”关系论等相继产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我国要合理借鉴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的有益成分,树立供给可以创造需求的理念。在目前国内失业严重而通货又相对紧的状况下,可采用适度的通胀办法来启动市场、扩大就业,拉动经增长。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8):47-47
谢国忠:必须加息,越快越好 中国目前的利率结构符合通缩环境,而完全不符合通胀。在低息环境下,货币供应只会迅速增长,结果是房产价格继续走高。但如果利率正常化,房地产市场就将缩水50%。因此,调高利率有利于防范危机,相反,任由实际利率为负,通胀将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危机。因此,中国必须加息,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通货膨胀来得有些突然,但也不必过于担忧,通胀不会高到6%以上的程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上海理财博览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在上海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陈东琪在东北证券二季度投资策略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下降期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成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家,并建立了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宏观经济外部均衡的根本性改善,促进了宏观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持续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粮食、肉类等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治理通胀有利于长期发展,政府不应对目前经济发展中的调整托市。樊纲说,在目前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将控制CPI上涨当作优先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通胀,分别是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平均涨幅为3.8%1,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f平均涨幅为6.0%),2010年7月至今。前两次通胀的时间跨度分别为12个月和20个月,而本轮通胀预计将会持续三年左右,CPI同比上涨超过3%的态势会一直延续至2013年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目前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治理通胀有利于长期发展,政府不应对目前经济发展中的调整托市。樊纲说,在目前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将控制CPI上涨当作优先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中国开始富了,那么究竟是谁富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究竟受益多少?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  相似文献   

15.
刘国光 《前线》2010,(1):25-26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胀通常发生在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时候,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实际增长率进入潜在增长率区间。现在物价指数逐月上涨,产生了通胀预期,但是并不强烈。通货膨胀重在防范。只要实施灵活扩张的宏观政策,收缩适时恰当,就不必对通胀过分担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核心不是说从8%的增速下降到7%这一两个百分点的波动。"新常态"的核心就是低通胀,更准确说就是"分配公平",当下,它应该包括"低通胀+反腐败"。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如何在保障分配公平的前提下来推动经济增长"。在"新常态"下,正确地处理"分配公平"和"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经济瞭望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师梁红最近在高盛年终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货膨胀。梁红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并不好,由于外需偏弱,所以抑制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政策取舍已越发困难。  相似文献   

18.
马亚学 《探索》2011,(2):88-93
在"交易方程式"的基础上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认为近期的物价持续上涨已经进入了通胀时期,这一轮通胀是由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同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同时也注意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并不给当期经济带来通胀,而是具有滞后效应。通过对货币流通过程中微观变量M2向M1M0流动的论证,发现流动性弱的货币向流动性强的方向转移,会带来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近期通货膨胀是由于外汇占款过多、真实利率偏低、币值低估等因素造成货币超发,同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消费需求增加,房价高涨、食品和农产品涨价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通胀的表象或是通胀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09-02本书是网易财经采访众多国内顶尖级经济学家关于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史诗之作。这些热点问题包括房价、通胀、百姓收入、人民币升值、国企改革、财政制度等等,它直击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第四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预防通胀仍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过去,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