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最多最重要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和新起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分配制度上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2.
"大爱"精神是人类在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自觉世代传承、发扬起来的;社会主义"大爱"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扬弃;社会主义"大爱"体现了新社会的新文化;"大爱"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道德观;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营造"大爱"氛围.  相似文献   

3.
李树林  康媛璐 《实践》2015,(3):18-20
<正>核心观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创新,即新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列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等八大思想亮点;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关系——对六大关系的深刻阐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新论述和新部署;新布局——"两个坚持"表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及其内在关系;新方针——新十六字方针体现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与  相似文献   

4.
陈立旭 《唯实》2004,1(1):75-7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价值在于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给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正确指导;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基础上所作出的新理论结论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揭示了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问题;指出了21世纪多模式社会主义新的共同本质规定性;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是党团结率领人民经过90多年坚持不懈地追求、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的最新实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新要求下,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引力和创造力,是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1956-1966年间,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见解.这些新见解包括: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努力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等,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12)
<正>核心观点:"四个全面"是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要求,贯穿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宏大战略布局。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总体布局、发展目标以及领导力量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新征程之"新",体现为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新",还体现为战略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厦门市马塘村为典型,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后该村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再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股份合作制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揭示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列宁提出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一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