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政治尘埃和政治微生物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的肌体的侵蚀,才能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我们党才能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才能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状,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很好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我党的这一优良作风和传统得到坚持和发展。他指出:“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90页)一、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状和原因充分认识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状、原因,是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从总的方面来说,党内民主气氛的确比较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反映到党内来,给党的建设带来一定难…  相似文献   

3.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我们党建立70多年来,自觉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清除自身沾染的政治灰尘,保持了党的肌体的健康,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但是,近年来,在大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探索搞市场经济的新路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部门、一部分同志忽视和放弃党的优良传统的问题。党内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民主生活会不触及确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这种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是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有人就说是打棍子。现在我们开展批评很不容易,自我批评更不容易。”(《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9页)  相似文献   

4.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国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要用整风的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党中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推动全党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党总结经验、制定并执行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中国历史新时代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党正是在不断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审视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鲜明特征。其特征为:第一,继承发展,科学完备。我党对自我批评的科学认识首先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和对辩证法的深刻把握。毛泽东曾指出,人们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相似文献   

6.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与后、优与劣、好与差、良与莠的不同状态,归根结底取决于主体自身先进因素与后进因素的力量对比及其消长,开展领导点评、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夯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根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制造矛盾,而是正视矛盾。阐明党内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夯实认识根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大大开生面,红日散乌云。陈毅同志这首诗,既表现了他的革命胸怀和敢于自我批评精神,也是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的生动而又真实的写照。历史证明,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大问题,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党的优良作风。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它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清除自己的政治灰尘,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针、方法和目的,总结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现今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仍然存在庸俗、态度不诚恳、与实际工作脱节等不足。为了改进这些不足则需要在实践中践行毛泽东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思想,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前提下,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群众联系,与实际工作联系,从而促进现今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南淑芹 《河北党风》2003,(10):25-2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重要法宝,是党内生活实践中总结成绩、纠正错误,弘扬正气、荡涤邪气的必要途径,是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保持  相似文献   

1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活力。加强党内团结的重要法宝。在“三讲”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拿起并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切实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贯穿于“三讲”教育始终。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一、加强学习,端正认识加强学习,端正认识,提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这是用整风精神搞好“三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批评难、根治“好入病”的前提条件。要针对当前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难的现状,紧密联系个…  相似文献   

12.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过程,是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政治洗礼和党性锤炼的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变得庸俗化、平淡化,主要原因就是好人主义盛行,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刀枪入库",长期不用,已经锈迹斑斑。这次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纪委二次全会以后,中华大地涌起的反腐倡廉风暴势不可挡。随着反腐斗争的纵深推进,一些腐败分子违法违纪方式也随之变化。“一对一”的个体腐败曾是他们惯用的伎俩,然而,曾几何时这种“你知我知”的“两人世界”正悄然发生变化,一种多人乃至团体违法违纪中饱私囊的腐败新形式——集体合谋,正在潜滋暗长,大有迅速裂变,取而代之之势。  相似文献   

15.
张常明 《学习导报》2013,(19):49-49
从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前往各自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并强调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读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领导干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阵”之一,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应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  相似文献   

16.
17.
在即将离开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这一重要领导岗位之际,我们的老书记沈国俊同志5月8日在省纪委第八次全会上作了一个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的讲话,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博士的胸襟和宽广的眼光,体现了一位领导干部尽职尽责,殚精竭虑的敬业精神,也反映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刻思索和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不论我们在什么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应当保持和发扬的。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个讲话,并借此机会向沈国俊同志表示深切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新形势下保持党风纯洁的重要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已不容回避,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的开展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在态度、内容还是方式上的表现,都在不断地偏离其原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然而,从现有的问责实践看,问责范围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正副职、不同层级的官员之间,责任如何分配也带有一定的不可预期性。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目前实行的首长问责制的框架下,使一些副职的“配角心态”、“副职心态”进一步常态化,有些副职对正职作出的决议或工作安排不论正确与否,不假思索,一律照办;有些副职明知正职有决策失误却不谏言,甚至对正职的错误乃至违法行为一味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