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劳动关系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诺基亚、裕元鞋厂等企业集体劳资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构建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性。对于当前的集体劳动事件,本文认为其本质还是集体协商,与西方因协商不成而采取的压力手段有所区别。由于制度缺失,我国的集体劳动事件并不是所谓的"野猫行动"。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现有制度内协商的广泛而低效,与制度外协商的个别而高效之间的悖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推"、"拉"、"谈"、"倡"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首次将"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纳入法律规范的内容。那么,什么是集体协商机制,集体协商机制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这是劳动关系双方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力图解答和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姚鑫 《学理论》2013,(11):144-145
我国劳动关系跟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个别劳动关系所占的比例已经缩小,集体劳动关系的比例越来越大,改变了我国个别劳动关系为主的劳动关系的局面。集体劳动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劳动争议的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闵行区工会在利用集体协商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总结出群体性劳动争议状态下开展集体协商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在此类协商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公开透明、搭建平台理性对话和把握协商代表推选、协商议题归集、协商结果公布的关键环节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于解决劳动争议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已不断暴露出其弊端。应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立法,实行“双轨制”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和完善“三方机制”。  相似文献   

6.
朱京安 《理论探索》2016,(4):113-117
《劳动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一商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排解机制,这是一种非诉与诉讼方式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制度设计。然而,看似设置合理的劳动纠纷处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非人们所预想的那般行之有效。由于仲裁和诉讼是最重要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所以"先裁后审"模式备受争议,饱受批判,正因为如此,二者程序衔接和相互关系的处理就成为人们探寻完善之道的"焦点"。"或裁或审"模式契合了效率与平等的一致性,不仅具有合理性也具有现实基础。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会使"或裁或审"模式的运行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影响,不少西方国家的劳动关系也随之遭遇挑战。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的态势。究其原因,"德国模式"的集体谈判制度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依托行业开展工资集体谈判、政府主导集体谈判争议处理制度以及完善的集体谈判法律体系,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1995年《劳动法》确立了"集体协商"的法律地位,试图将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与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不同,中国的"集体协商"是在国家主导、党政合作、工会参与的集体协商模式中,工会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地位并构建起一套规范化的协商机制,对于避免集体协商的形式化,发挥工会的维权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一、集体协商中工会方的主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培训动态     
<正>劳动关系协调员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宣传和监督劳动保障法律实施、管理劳动合同、参与集体协商、促进劳资沟通、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等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专业人员。为提高工会干部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培养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预防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劳动争议及法律制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工会组织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加强参与,在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三方仲裁机制上发挥作用,同时要注重立法,探索建立劳动法庭。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在现行我国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机制中,劳动仲裁是作为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设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劳资关系的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 《行政论坛》2008,(5):10-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劳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转型特征表现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我国劳动关系的复杂化矛盾凸显;我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影响明显.从新时期新视角看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从经济体制转型的视角看,要突破"利益一体"的传统理论,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视角看,要摆脱"两大阶级"的传统观念,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视角看,要超越"阶级斗争"的传统认识,正视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的民心所向;从劳资关系矛盾的视角看,要克服"传统工会"等体制难点,重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民生需求.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亟待新的突破,具体在于:政府部门在处理劳资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在法律规范和社会道义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建立以工会为代表的工资集体协商等集体谈判制度,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争议也出现了激增和群体化的倾向,劳动关系的协调重心已经由点及面指向所有的企业。面对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海工会以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切入口,努力协调劳动关系,形成了立法参与、机制构建、法律监督、法律援助、控制宣传的五大法律工作特色,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劳动纠纷调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调研访谈,梳理分析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尚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设计、发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调解员能力素质、强化调解协议效力等构建劳动纠纷综合调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训动态     
正劳动关系协调员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宣传和监督劳动保障法律实施、管理劳动合同、参与集体协商、促进劳资沟通、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等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专业人员。为提高工会干部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培养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预防和协调处理劳动纠纷,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培训,现已累计举办十多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通过培训,使学员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和上海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并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普陀区一些外贸类企业陷入困境而相继搬迁,其中以长征工业区为例就有4家此类企业因搬迁、职工经济补偿等问题发生集体劳动争议。园区工会第一时间介入,在第一起争议妥善解决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集“预警、应急、调处”于一体的劳动争议调处无缝衔接机制,后面3起集体争议均“短、平、快”解决,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有效地保护了搬迁企业职工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劳动关系正转型并呈现出运行市场化、类型多样化、矛盾政治化、协调国际化的特征.现有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和劳动争议激增的现实,亟待变革.在集体谈判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工权益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要在劳动关系中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在社会道义和法律规范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的中国解决方式主要是依仗行政内部机制。由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权限争议解决的主体,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正确性、及时性、高效性等优势,契合了行政权完整性的诉求;但行政解决机制确是固有着制度化规范化严重不足、民主性正当性缺失、公开性公正性不够、背离法治原则等致命缺陷。单单凭借行政内部机制并无法通顺有效地解决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现实亟待我们建构一套系统、科学、理性的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矛盾日趋激烈,劳动争议不断增加,且群体劳动争议和集体上访尤为突出。本文在初步总结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机制建设的主要途径从“四个健全”上进行了阐述: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健全监督制约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愈益强劲的多元化市场改革的导向下,劳动关系的复杂化使得劳动争议有增无减成为必然态势。一、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不堪重负。突出表现在:总量扩张的劳动争议案件,造成现行专司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