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在《小世界》中洛奇成功地采用人物反讽、情境反讽、典故反讽等,通过文本的具体呈现,将隐含的价值观念渗透在文本中。本文时从反讽的角度分析《小世界》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是其最大的艺术特征。在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反讽手法如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表达出强烈的批判性。文章针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红字》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文论史上,反讽经历了从古希腊戏剧、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到新批评文论的抵嬗异衍,由普通的修辞格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原则。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在多维度上都显现了反讽的特征,尤其对文本层面反讽的使用,比后来的新批评提出的相关反讽理论,早了近一个世纪。对于《红字》的反讽艺术,可以从言语反讽、功能反讽、模式反讽三个层面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对警察的界定,霍尔巴赫对警察的关切,德萨米对警察的反讽。哲学思想家关于“警察”的思想认识成果,同样是人类思想史中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朱天心小说《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套用浦岛太郎故事的原型结构,描写在现代语境中一个老左派从沉迷于时光童话到梦幻破灭的荒谬生命历程。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反讽式的重写,主人公似乎在自愿地演绎一出现代版的浦岛太郎故事,他注定无法摆脱时光的悲剧,这次重写呈现出的荒凉意味更加深广,成为一则现代人理想与生命荒谬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6.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馆员始终是服务的主体,为读者服务是馆员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图书馆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员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主动了解读者的需要,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及时、新颖、准确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办法.  相似文献   

8.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主体。在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能不能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以及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鲁迅乡土小说主题的复调上,主要谈论小说的反讽意义和启蒙者的启蒙困境,而对思想冲突的多层性研究不够,而这可从鲁迅乡土小说叙事中的多层次对话结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认识各类读者的阅读心理,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他们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阅读心理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才能有利于图书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从话语嬗变的角度,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特殊的方式介入主题,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小说在话语生态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撕裂、重组中展现生存状态的空虚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个体在话语生活的急剧转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异化进行的后现代深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活动中,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读者批评具有不同于其他枇评方法的理论特征.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读者的性质,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更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模式.当然,如何恰当地评价读者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44-144,F0003
沈从文在小说《灯》里改变了叙事策略,他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一方面运用反讽手法对老乡村儿女的不合时宜予以讽刺,另一方面,他又在故事结尾抹杀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殊的叙事策略造成了虚幻的氛围,这正是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与艾柯、卡勒等人有关“阐释的限度”的论争中,罗蒂不仅以富于反讽性的论说策略对实用主义的阐释观做了生动的演绎,还通过一系列兼具力度与新意的论辩,将实用主义的哲学逻辑、文学诉求与政治考量渐次展开。其“阐释即使用”的主张提供了一条极有价值的思路:阐释的焦点不在限度而在目的和需要,因为后者关联着更大的难题,既是伦理难题,更是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15.
康德穿越了是与应当、认知与欲求的界限,强调人是目的的良善意志只以纯粹理性为根据,却不包含任何感性因素。结果在积极彰显不坑害人的素朴伦理常识的同时,不仅掏空了良善意志得以存在的事实性基础,而且也扭曲了其设定底线的规范性功能。最终在反讽性的自败悖论中,将这种自由意志变成了只服从必然义务,却难以从心所欲,因此也缺乏自由的抽象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16.
朱天心小说<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套用浦岛太郎故事的原型结构,描写在现代语境中一个老左派从沉迷于时光童话到梦幻破灭的荒谬生命历程.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反讽式的重写,主人公似乎在自愿地演绎一出现代版的浦岛太郎故事,他注定无法摆脱时光的悲剧,这次重写呈现出的荒凉意味更加深广,成为一则现代人理想与生命荒谬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将新媒体应用到读者服务中。通过探讨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指出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主体。在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能不能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以及作者一编辑一读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西方《围城》”的《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之一,既是洛奇创作巅峰的代表作品,又是他小说研究的热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主要从典故反讽、滑稽模仿、直接引用、平行结构的角度来解读《小世界》,分析互文性在文本《小世界》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此来分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该书《序: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之誓”》中写道:“这是一本发人省思的书,不只法律人该看,非法律人但关心台湾法治发展的普罗大众也该看。在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即下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标题:‘人的光明,法的黑暗?’文中反讽地指出,法律人地位日隆,但法律尊严却荡然扫地的荒谬现象。书中语重心长地指出:‘社会如此善待法律人,法律人自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