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礼兮归来     
《小康》2007,(2):1-1
在100年的时间里,我们渐渐地模糊了自己的标识,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归属。社会在失范,而国人开始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文化创造并取得重要成果的历史时期。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党的文化思想的逐渐成熟以及文化思潮的影响,促使党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了全面思考和积极探索。这对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建立抗战精神支撑、夯实文化自强基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面对的一个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要实现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具有文化定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自身文化传统,实事求是,破除文化焦虑,进行文化反省,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季中扬 《求索》2012,(4):162-164
从田野调查资料来看,当代农民对乡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层次的认同。乡土文化认同危机话语实质上是知识分子对乡土文化现代处境的焦虑而产生的文化想象。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我们一方面应该关注文化生态多样性,高度认识保护乡土文化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为了所谓重建乡土文化认同而让现代农民在文化上留守于前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要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所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古老的传统文化像一面历史的明镜,不仅对当代人有借鉴警示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俞吾金近期在《淅江大学学报》撰文指出,为了促使当代中国文化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应该从文化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协调好下面的关系:其一,既要接受外来文化中蕴含的普世性价值,用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智慧和价值的因素,从而对现代化的理念做出必要的修正。以开放的心态,自觉地把全球化蕴含的普遍性与中国文化包含的特殊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二,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同步性。其三,既要重视法治建设,倡导法治精神,培养法权人格,又要强调道德建设,提倡道德意识,培养道德实践主体。其四,既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提倡人文关怀。倡导人文精神。真正的精神自由存在于精神各要素的和谐之中。只有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自觉地协调各文化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促使当代中国文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袖珍式的,是单位里的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中既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开放的条件下.融合了西方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企业的主导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高层次是企业的哲学。我们讲企业文化建设,其主旨是自觉主动地用先进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克服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剔除企业中存在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保守的甚至腐朽的文化,促使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领导者或称之为企业家的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5)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一浪接一浪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高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庞杂,但各种文化在和而不同中发展,在相互交流中融合,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精华部分,历久弥新,闪烁着永恒的价值生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传统文化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与繁荣?目前我们的缺失是什么?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我想不管干哪个行当,都应当懂文化,尤其是懂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是谁,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畏是出于信仰神圣而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禁忌意识,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我立法.在信仰匮乏、价值失范的时代,面对精神窄门的焦虑,敬畏启迪着我们跨过精神窄门之槛,走出内心世界荒芜,塑造理想人格.当前,我们亟待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人对道德律令的敬畏之心.因此,重新检视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敬畏感、养成理想道德人格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开放、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单纯的经济诉求无法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续奋斗的精神价值,文化认同的空心化现象凸显。为什么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存在越来越浓厚的文化焦虑?中国人是否做到了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刘练军 《人大研究》2012,(6):2-F0002
<正>当下我国一切诉求归根结底都是权利诉求,我们正处于一个为权利而奔走的时代。在这个对权利和权力认知双重觉醒的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已然笼罩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儒家传统文化,委实让吾国与吾民纠结不已、焦虑不堪。众所周知,本土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竖起了"儒教宪政"的大旗,他以排斥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的政治儒学为基  相似文献   

13.
民主焦虑、泡沫焦虑和信任焦虑,恰好是集权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国家资本向市场资本转型、体制文化生产向全民文化生产转型的结果。分析和面对这些焦虑,乃是为了认清这些焦虑背后中国社会发生转变的特殊进程。只有通过分析这个进程,才能让我们去除问题,求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认为“我们缺乏学习盖茨的文化根源”,则明显是因为不了解传统文化所致。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的现代化关系到中国能否从整体上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源,它的现代化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动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合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素材之一,我们应该深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把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意识转换成爱国行为,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卉 《前沿》2008,(10):75-78
草原文化是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则充满着萨满教观念意识。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了解和认识萨满教文化,对我们正确理解草原文化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7):256-257
传统文化是祖先历经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发现的民族遗产,对于我们构建民族认同、树立道德体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苗伟 《前沿》2013,(13):37-40
全球化的深化和拓展,必然触及文化的深层内核。全球化带来的悖谬式的文化现实,以及引发的争端性的文化认识,给人类文化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两歧的迷雾。但全球化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类的福祉,却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人类要化解当前的危机,促使全球化向更高阶段跃升,必须树立文化开放的意识、文化安全的意识、文化创新的意识、文化批判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当前,影响和制约当代大学生接受文化存在着十大主要矛盾:大学生培养目的的要求与其阅读取向;大学生文化选择与文化自觉;大学生个体文化困惑的自助与他助;大学生知“道”与体“道”;学校文化教育内容的设计与遵循文化习得规律;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高要求与教师的文化素养;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大众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大学生的文化高需求与文化供给不足以及民族文化危机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立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实施“读经典名著”计划;系统开设文化教育课程;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措施切实增强大学生接受文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