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粗放增长的繁荣景象不能遮掩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虚火症候,在肯定电影产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电影文化的价值危机和产业链缺失票房收入突破百亿、银幕数量节节攀升、影院建设风生水起,电影企业成功上市,资本追捧意愿强烈……2010年的中国电影用数字大跃进向我们昭示,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由产业化初  相似文献   

2.
<正>国产电影似乎正迎来空前而非绝后的辉煌期,如果单以票房论英雄的话。短短几天的票房,就超过十余年前全年的票房——中国2004年全年票房也不过十几亿元。国产片《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三箭齐发,合力惊人。据公开数据显示,7月18日,观影人次超过1140万,单日票房4.35亿,双双创造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发行方提高票房分账比例,长期是趋势,短期很艰难,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还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票房分账之争。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全国电影票房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发行方提高票房分账比例,长期是趋势,短期很艰难,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还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票房分账之争。  相似文献   

4.
王敏 《今日广西》2007,(12):69-70
观赏国产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正是文化精神的缺失,创造活力的低迷,现实题材的缺位,使我们应该深思如何让延续了500O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向世界亮出自己的民族旗帜。 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支柱的电影业迅猛发展,收获了诸多的成功和喜悦。就拿去年来说,电影产品尤其是大片的数量之多、收益之好为历年之最,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继续领先进口电影,内地总票房达到26.2亿元人民币。应当说,国产大片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和未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大片的议论却从未间断,对大片的思考依然在继续。当下来看,我们的国产大片有着与国际接轨的电影制作和投资意识,有着阵容强大的明星班底,有着毫不逊色的宣传攻势和包装技巧,也更加具备了诸多电影的元素和艺术含量,总之,似乎是别人具有的我们都有了。但是,这些获得了高票房的国产大片真的具有了抵抗好莱坞、与世界电影对话的能力了吗?观赏我们的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我们的大片究竟少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国产大片的弊端不是没有价值观,而是价值混乱,内容空洞,价值诉求模糊,缺乏一种普适性的现代文化理念,缺乏一种清晰的明确的主流价值诉求。《让子弹飞》虽然赢得了票房,但影片的价值诉求和审美意味未能俘获大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尚道 《台声》2008,(12):57-59
《海角七号》在台湾创造了票房奇迹,迄今已有5亿多新台币进账,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有评论说,《海角七号》不仅是台湾本土电影市场的票房猛药,也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反映当下台湾世态人心的最好影像化石。本刊特刊登此片剧情介绍,演员人物,导演专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米 《观察与思考》2007,(11):62-62
<正>这是一场发生在2500年前的经典战役,这是一场刀光剑影的视觉盛宴,这,也是一部被称为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史诗巨片——《斯巴达300勇士》自2007年3月9日在美国上映之后,旋即引发了强地震。不仅票房收入节节攀升,而且映出效果异常火爆,好评如潮。这部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8.
童刚 《今日广西》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34部进口大片名额用尽,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70亿元,比2011年增长30%多,但与此同时,随着进口影片比例从20部增至34部,国产电影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全囡电影票房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影视的一道亮丽风景。相比过去而言,这些主旋律电影打破了普通观众对其的刻板印象,突出了可亲、鲜活与自然,赢得了好口碑和票房。那么,主旋律电影的出路究竟是更真实地表现历史,还是丰富地呈现人物的情感,或者加入更多受大众欢迎的商业娱乐元素?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台声》2015,(15)
<正>4亿元7月18日,全国电影单日票房突破4亿元,创历史新高,且几乎全部为国产片所贡献。当日全国观影人次超过1140万,为历史最高。据初步统计,超过4亿元的票房中,《捉妖记》贡献了1.8亿元,上映3天累计票房已达4.85亿元;《煎饼侠》贡献了1.49亿元,上映两天累计票房达2.87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7月10日上映以来,依靠良好口碑票房持续攀升,18日达6200万元,累计票房达4.05亿元,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48.8%  相似文献   

13.
一只美国“制造”的熊猫,耍着中国功夫,搅热全球电影市场。《功夫熊猫2》在中国两日的票房就突破1亿元,轻松打败《唐山大地震》等国产大片,成为新的纪录保持者。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2,(3):63-63
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将在原本每年引进20部美国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而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会由13%提高到25%。  相似文献   

15.
刘聪玲 《两岸关系》2013,(1):59-60,58
2004年,在台湾采访著名导演侯孝贤,问过侯导:您有可能跟大陆的电影人合作吗?侯导笑着反问:你是指哪方面?2013年1月10日至14日,由侯孝贤主持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在金门召开,朱延平、李少红、冯小刚、陈凯歌、韩三平、尔冬升、吴思远等百余位两岸三地的导演共襄盛举,如何促进合拍片发展和推动华语电影"走出去"成为与会导演研讨的焦点。侯孝贤表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电影将成为华人电影的最大竞争力所在,他还笑称,最近有着票房佳绩的大陆影片《泰囧》正是自己年轻时也会拍的片子。  相似文献   

16.
任沁沁 《两岸关系》2012,(12):61-62
14日公布的金球奖入围名单中,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入围“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配乐”奖项。上映以来,内地票房已占该片全球总票房四成,并成为继(《泰坦尼克号》(3D)后第二部内地票房超北美的影片。“技术师看到技术,造梦师看到梦境,宗教人士看到信仰,作家看到构思,还有人选择看灵魂…”人们以不同的视角解读着这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它引领着当下人们感受了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念,构筑了“诗意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探讨了人性与信仰。观影者同时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电影而言,《美人鱼》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在仅仅上映了29天之后就突破了33亿的票房大关,刷新了大陆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电影《美人鱼》的票房成功之道,可以归纳为"明星阵容提升关注度"、"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周氏"无厘头"风格的喜剧效果这三个方面。《美人鱼》在创造内地票房新纪录的同时还顺便建构了一套成功的商业电影生产模式,这套模式可以同时满足"叫好"与"叫座"的双向市场需求,因而对今后的商业电影生产活动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英雄》开始,老谋子的电影似乎形成了一种效应:他的电影骂的人多,看的人也多;骂得越厉害,票房越火爆。近日上档的《三枪拍案惊奇》也是这样。这部糅合了科恩兄弟和东北二人转风格的新作,遭遇包括洪晃、韩寒以及多名影评人的猛烈抨击,但是刚刚公布的票房却是直逼两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电影跃入百亿时代,展现了盛世文化景象。但在票房不断走高的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不少国产贺岁大片在捧与骂的争议声中热映,很多观众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有被忽悠的愤怒。  相似文献   

20.
当《阿凡达》的票房收入破纪录时,当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电影院观赏《阿凡达》时,当《阿凡达》获得无数奖项和赞誉时,聚集在新一届“中国影协杯”电影文学论坛研讨会上的电影剧作家们开始思考,我们的电影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