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 ,而且也打破了理想教育的固有模式。理想教育出现了一种不符合现实要求的现象 ,但是我们又需要理想教育对人们的理想追求起到导向的作用。笔者认为 ,要解决好市场经济下的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切实处理好共同社会理想与最高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理想与现实三大关系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及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理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坚持理想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坚持理想内容的具体发展、坚持理想表现的层次发展、坚持理想认识的深化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理想发展 ,对于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孝暸 《求索》2008,(6):94-95
冯契在继承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注重理想的传统基础上,将自由与理想、价值相联系,提出“自由是理想的实现”,“价值体系就是理想体系”等主张。并对自由王国作为理想社会、自由人格作为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继承与超越。如果说大同理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乌托邦”,那么,中国共产党则不仅有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而且也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30多年前,"潘晓讨论"揭开了当代国人理想"失落"问题讨论的序幕,由于认识水平、文献资料和学科视野等历史的局限,问题的探讨往往就事论事难以深入,而"失落"的现象及其后果却日益凸显。对此,应引入当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理想的工具性异化、认识的片面性和文化的基因性等多个视角追寻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在理想的现实主义和现实的理想主义的互动中,重建"现实的乌托邦主义"之理想。  相似文献   

8.
理想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理想,笼统地说,西方人的理想偏功利型,中国人的理想偏道义型.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角度,论证一种不同于普遍的理想观念的“常态”理想;以人们较为普遍的理想观念为切入点,论述为什么要提出所谓的“常态”理想,进而论证中庸作为一种常态理想的可能性及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9.
白志坚 《前沿》2008,(1):229-23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贯注了作家老舍对社会、人生、生命的理性的思考,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样子的生存、人格、婚姻理想的失败来分析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进行了考察分析,从价值取向、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政策五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精神王国。  相似文献   

11.
说“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和”的观念源远流长,渗透到政治、道德、文化、艺术多个领域之中。“和”是中华民族人格理想、家庭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人格和理想人格是思考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当代理想人格的合理性在于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婷 《传承》2012,(13):6-7
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张闻天关于青年理想的观点,包括革命青年要有坚定而高尚的理想;要为实现理想奋斗到底;要学习实现理想的方法,同群众一起去实现理想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重温张闻天青年理想观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德育要有理想性的追求,既要按照高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人,引导学生对理想性的道德准则规范积极适应和不断超越,促使学生追求和接近这种理想。又要把引导学生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作为发展人、完善人的外在条件,而不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绳索。  相似文献   

15.
蔡克文  ;蒋玉林 《传承》2009,(10):42-43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理想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的启示意义: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历史教育,理想教育的最好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理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理想教育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的出发点是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理想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的启示意义: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历史教育,理想教育的最好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理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理想教育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的出发点是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存在的七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必须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指出我们应当教育和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确立四种理想 ,同时也指出了为实现这四种理想必须具备的四种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理想教育的特点作一探讨 ,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党的理想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 ,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也为现阶段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的“三讲”教育提供经验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理想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行的价值坐标。本文主要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 ,阐述了邓小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思路 ,并就这一理想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理想问题的误区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前仆后继、不懈努力,实现了几千年来最具革命性之变革。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是我们取得成就坚强保障。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开辟了到达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途径.但路遥途长,仍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持,方能为理想境界之实现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