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 发闻《魏志·武帝纪》:“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卢弼《三国志集解》(下称《集解》):“不曰‘事泄’,而曰‘发闻’,谁发之?谁闻之?”华按:“发闻”,谓其事显见,被人闻知也。《同语·齐语》:“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韩非子·说疑》:“众归而民留之,以誉盈于国,发闻于主。”《潜夫论·潜叹》:“虞舜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载董崇  相似文献   

2.
《广雅疏证》是王念孙的一部专著。最近得钟旭元《广雅疏证补》一文,读后深受启发,兹在钟文基础上,用殷周甲骨文、金文及秦汉铜镜铭、瓦当、刻石等材料再行补充,藉以证《广雅》所训,亦存商周之古义。事属初试,谨以此求教于训诂学专家学人。兹定凡例如下: 一、每一条目列一词,先列《广雅》原文。  相似文献   

3.
本文例举《现代汉语词典》中长期未予更正的错别字,对正、副词条的确定与编排,对若干异体字的定性和词条释文提出商榷,并提出增加现代内容、增加现实使用功能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吴金华同志从研究汉语史、整理古文献等角度考释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在本刊发表了《〈三国志〉解诂》(81年3期)、《〈三国志〉考释》(83年1期)、《〈三国志〉拾诂》,(85年3期)及《〈三国志〉杂笺》(86年增刊);在其他刊物发表了《〈三国志〉标点献疑》(《中国语文通讯》82年3期)、《〈三国志·吴书〉“定”字疑义释例》(《文史》18辑)、《〈三国志〉校点拾遗八则》(《中国史研究》84年4期)、《〈三国志〉词语札记》(《语言研究集刊》1辑)、《“卒暴”“部”义辨》(《中国语文》86年2期)等文。其中《〈三国志〉解诂》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国志〉拾诂》等文最近又荣获198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本文是上述一系列论文的尾声。  相似文献   

5.
《游仙窟》释词补张美兰早在八十年代郭在贻先生就撰文释《游仙窟》词语.其解释精辟.见解不凡,给我们不少启迪。本人不揣鄙陋,将阅读《游仙窟》中的词语心得写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之家。1、音声儿两人俱起舞,共劝下官.下官遂作而谢曰:“沧海之中难为水,霹雳之后难...  相似文献   

6.
曩读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文,颇拾其古义时语之费解者,就管见所及,为之疏证。兹删存十余事,皆于前修时贤之说,有所订补。末学肤受,不敢自信,达人方家,幸垂教焉。(一) 所在《魏书·董卓传》“(李)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引文据卢弼《<三国志>集解》本,标点为笔者所加。下同。) 按:“所在”,即“何在”,魏晋口语。《后汉书·董卓传》作“吕布何在?”可以参证。“布所在”一句,语气急促,活现董卓窘迫惶遽之状。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1975年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社科院法学所杨一凡教授主持整理的《洗冤录汇校》一书的情况给予了说明,并将《洗冤录》的有关研究成果作了目录索引,以便于有关人员研究,学习之用。  相似文献   

8.
《唐刺史考全编》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实际上付梓的时间较早。因此后来发现的新出土唐人墓志中的若干刺史材料,已来不及收入,同时,还发现书中有个别错误没有改正。考虑到这些材料对唐代史研究颇为有用,也为了不贻误读,现在把已经发现的新的刺史材料和未改正的错误54条发表出来,作为《唐刺中考全编》的订补,供研究唐代史的学参考。章分三个部分;一、增补刺史姓名及材料;二、增补重要新材料;三、订正任职年限和名字。  相似文献   

9.
10.
南宋名臣、文学家虞俦,<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虞俦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相似文献   

11.
徐泉海 《法制与社会》2010,(20):238-239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校正诠释儒家经典《大学》之时,认为,《大学》对于格物致知一节已佚,故朱熹增补其传。《补格物致知传》集中反映了朱熹重视格物穷理工夫的特色,囊括了从工夫之始到豁然贯通境界之达成的全过程,在朱熹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史·地理志》补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史·地理志》补校考施和金二十四史中,《宋史》向被史家讥为芜杂之书。其《地理志》部分,早年便有聂崇歧先生做过《宋史地理志考异》,指出了其中许多问题,后被收录在《二十五史补编》丛书中。但聂先生的文章既然名为“考异”,所以他所做的工作便也只限于考校异同...  相似文献   

13.
《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写作年代,顾炎武从避讳考察,近人多从东汉末年动乱易产生游子思妇诗考察,都认为作于东汉。这里,想就牛女故事的形成,对这一论断进行补证。牛女故事,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撇开讽谕之意,这里的牵牛织女只剩下男耕女织的形象,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以至有“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  相似文献   

14.
《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三卷,因种种原因,唐初成书时,便多乖舛。后世传抄翻刻,又增讹脱衍倒不知几许。及至清末,杨守敬三复是书,见其枝梧丛生,文义抒格,遂作《隋书地理志考证》九卷(以下简称《杨考》)。其“稿凡五易,时阅卅年”(《隋书地理志考证》跋),对《隋志》详加考订,所获甚多。一九七三年中华书局出标点本《隋书》时,《地理志》之校勘,得力于《杨考》处就有不少。然智者千虑,亦难免有失。今细检《杨考》,或引文有误,或所断不当,九卷之中,间或有之,或资料欠缺,或思虑不周,  相似文献   

15.
正读《光明行》丛书成了必修课自从北京监狱系统为服刑人员编写的第一套教育读物《光明行》系列丛书问世以来,阅读《光明行》丛书就成为服刑人员改造学习生活的必修课。《光明行》丛书从法律、道德、劳动、心理、文化、健康等诸多方面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学习生活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提升了素养、启发了心智;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打开了心锁、融合了亲情。我从《光明行》丛书中吸取新的精神养分,以一种昂扬的姿态进行崭新的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16.
<正> 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编纂的《法经》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被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编纂法典的规范,李悝也被尊为封建法典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17.
18.
夏承焘先生撰《周草窗年谱》,旁征博引,最称详赡。本文不揣鄙俚,拟对夏谱中的一些问题补充考证,深望专家和读者指出。一、高祖异名夏谱引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五《弁阳老人自铭》云:“高祖立,赠大中大夫。”今检《适园丛书》本《珊瑚木难》,别作“高祖讳位”,“立”与“位”异。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言先秦“立”与“位”通,然而人名流播口耳,其取在音而不在形、义,是以“立”、“位”必有一误,或书坊刻误也。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热风》的题名,鲁迅在该书《题记》中曾经这样说过:“……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日《热风》。”一般论者都据此发挥,解释为这些杂文好比是鲁迅在寒冽的空气中吹出的热的风。说这些作品“洋溢着对于人民的炽热的情感,能够激发起人们献身革命的战斗热情”,这样解释当然不能说有什么错。但作为对《热风》题名的阐发,总有一种意犹未尽,语未中的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