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耆与中国近代警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警政始于清末。善耆是清末著名的警政大员 ,他负责设立工巡局 ,整顿京师警政 ,关注警政教育 ,在中国近代警政建设及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地方公安是警政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公安工作关乎着整个警政工作的成败。在现代警政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地方公安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社区警政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建设与发展已逾百年。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警政方面的研究渐趋活跃,内容涉及近代警政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的描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从制度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暴秦的速亡,促使汉代统治者重新选择警政思想,由此出现警政思想的儒家化,并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在警政职能和机构设置方面,汉承秦制,又略有区别。王国和豪强大族的存在,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警政权力的控制力有所减弱;汉代的常规警政管理措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警政人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清末,近代警政开始兴办。这其中直隶警政的成绩非常突出,对清廷办警政策和各省地方警政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央办警政策层面,无论是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总体发展方向上,还是在建立巡警部,设立统辖全省警务机关等具体问题上,直隶警政都对清廷决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发挥了引导作用。地方警政层面,直隶警政为各省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警模式,为各省所仿效,为各省培养了众多警务人才,有效推动了地方警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警政为新政之基”,警政为宪政的运行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反映出宪政的真实水平。警政建设自身不具有随意的自主性,在宪政的进程中警察制度的每一项设计都是围绕着宪政的核心价值展开。宪政发展为警政发展提出要求。警政在宪政的框架内进行着本土化校正。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提出警政构想的著名人士。他立足晚清的治安现状,汲取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海外生活的阅历,在认真研究、比较日本与西方警政制度的基础上,于维新运动期间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其警政建设的理论框架,并通过成立湖南保卫局来践行自己的警政构想,为清末民初警政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因为台湾地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其社区警政实践较早,许多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借鉴:一是开展社区警政的主体包括政治人物、警察干部、基层警员和民众;二是社区警政需要“授权基层”和“自下而上”的警察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社区警政的“灵魂人物”是警勤区警员;三是社区警政并没有固定的警察“业务,”它的工作方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警政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警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主要模式,20世纪前半期美国尚未出现具有指导意义的警政理论,警方工作仍停留在对社会治安问题机械应对的经验型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警政有很大发展,出现了系统的指导警政实务的科学理论,在短短的五十余年中,其警政历经几次大的变革,每次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交了警察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民国山西警政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和重点,并在管理体制、警察教育、乡村警政建设、警察的职能等方面有一定特色,这些都对现代警政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朝的警政思想立足于防范,警政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要求。宋朝加强治安防范、严密基层治安组织等警政措施维护了宋朝统治区域内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但由于防范成本过于庞大,导致国库空虚,加之民族矛盾,政权最终归于败亡。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警察制度,警政改革作为社会制度变革下的新事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理解警政改革并给其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警政改革是近代社会转型的突出表现,它的完善同样要与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13.
警员警管区制,系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当局仿照英美、日本的警察勤务模式,并参考当时国情而提倡、推行的勤务配置方式。尽管被国民党渗入较多的“特务”内涵,成为侦缉、镇压革命的工具,但作为一种警察人事与警察勤务制度的结合,它也借鉴、吸纳了近代西方比较先进的警政经验和警学成果,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近代中国警政的效率与水平,对今日中国警政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台湾警政的发展历经日据时代、光复后的过渡期、建设期以至解严后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所彰显的先进作为与出现的种种弊病无疑成为大陆建警的良好借鉴.因此,实有必要在梳理台湾警政发展史的基础上,厘清台湾警政现代化历程与发展动向,取其精华引以为用;观之症结,以为鉴戒.  相似文献   

15.
法治警政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建立警学基础理论的概念系统,搭起警学理论与警政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生命力,对实践产生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警察教育是警政建设的重要环节.近代四川警察教育起于清末,先后经历了通省警务学堂、省城巡警教练所、四川高等巡警学堂,虽然在民初及防区制时代,军阀割据导致警政建设停滞,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防区制解体后,以四川警察训练所的成立为标志,四川警察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为近代四川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警政人才.  相似文献   

17.
比较警察研究即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警察制度或者是警察现象进行横向或者是纵向的比较,分析各国警察存在的异同,探索警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警学研究方法。对于警察学的比较研究,可以加大对于警政理论的了解程度,扩展自己的警政视野。通过研究他国警察制度的经验,比较本国的警察制度,了解本国警察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汲取他国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为本国警政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在打黑除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警政与警务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老百姓安全感增强,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警政与警务改革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人事改革与组织稳定性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清末政府初步创建近代警政的基础上,北洋政府在"划一警制"思想的指导下,对全国警政进行调整,发展和健全了警察制度。纵观其十七年的警政建设,其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建设的主动性、警察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警察教育体系化等方面,其局限性则主要表现在特殊时期强化了的镇压职能以及所形成的警察、军队与特务的紧密结合,既扭曲了制度本身,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士珍提出的统一警政机构、划清警察权责、宽筹警察经费、改进警察勤务,改革警察教育、培养“革命警察”,规范警察认识、提高警察待遇等一系列警政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现代警察行政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