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相似文献   

2.
肖来付 《民主》2008,(4):36-37
1757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断然做出了“一口通商”的决策,仅留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主动关上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往来的大门.从此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然而,乾隆皇帝怎么也无法想到,时隔仅100年后,1856年,英法联军就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最终杀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并且再没能回去,最终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终于隐退在漫漫的长夜悲歌之中。  相似文献   

3.
1842年至1898年,英国威逼清政府强割及“租借”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这一殖民主义的行为本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完全有权利予以收回。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曾多次要求归还英国在华的租借地,多因英国坚持殖民主义立场而未果。如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借口“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蛮横拒绝。在1929年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勉强归还威海卫,却以“防御需要”为由拒绝退还香港新界。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均势,许多方面发生对中国有利的变化,蒋介石抓住有利时机,在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中,于1942年起就香港归还问题与英国交涉。英国之所以在1942年坐下来与中国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做出了巨  相似文献   

4.
台湾岛内要求开放“三通”、“四流”和“返乡探亲”的声浪日益高涨,势如一江沸扬的春水,冲击着僵硬的“三不”堤坝,使台湾当局陷入困扰。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出了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和探亲旅游以及进行文化、体育、科学技术交流的建议,使台湾当局概以“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拒绝和抵制。这种违反民  相似文献   

5.
刘洪 《瞭望》2000,(10)
40年时光,在历史不过一瞬;对 个人来说,却是漫长而珍贵 的。而黑人普雷斯顿·金的40年,是在无奈中度过的。他流亡海外,有家难归,有国难回。阻碍他回去的是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而他的祖国,就是那个时候以“民主”自诩的美国。 金的事要追溯到1961年。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被他迫召回国服兵役,但当美国征兵人员看到他是一个黑人后,顿时毫不客气地把他介绍信上所有的“先生”尊称划掉。土可杀不可辱,具有强烈自尊心的金当即表示,除非自己的名誉得到尊重,否则他拒绝参加兵役体检。结果,他被以“企图逃避兵役”的罪名…  相似文献   

6.
祝彦 《党政论坛》2011,(16):34-35
“托派”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受当时大背景的影响,“中国托派”也是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生存的。1952年12月22日大陆的“托派分子”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直到1979年后随着郑超麟这一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中国托派”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香港即将回归,世界瞩目,中国人翘首企盼。这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笔者不禁感。慨万千。香港何以在100年前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别让、“租借”?英国又何以会在100年后被迫将主权归还给中国?回顾历史,正视现实,不难看出一个基本事实:香港的“租让”与回归,与中国的国力兴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枪炮强行轰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面对强敌的野蛮入侵,腐败的清政府显得极其软弱无能,既没有强大的国力抗击侵略,又缺乏与对手进行外交周旋和斗争的本领,致使英国得寸进尺,迫使…  相似文献   

8.
翁里  代星 《党政论坛》2013,(9):17-18
微博反腐,在2012年的网络世界中十分红火,被曝光的涉.腐人物包括“表哥”杨达才和袁占亭、“房叔”蔡彬、“房爷”周伟思等。这些人一经微博曝光,立即引发公众对其财产来源的强烈质疑,然而当公众要求公示这些官员的工资收入时,却几乎都被相关单位以“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为由拒绝,这反映出在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正规反腐渠道的不通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法规范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各界》2013,(2):68-71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0.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按照当时苏联当局的要求,必须取一个俄文的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是“博古诺夫”。  相似文献   

11.
木木 《侨园》2014,(2):68-6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名校,申请者纷纷托高托福sat分数,2013年中国学生的sat平均分比2012年高131分,但是常春藤名校的录取率却创下新低,耶鲁大学的录取率由2012年的735%降至68%,不少sat满分的“高考状元”也被拒绝。这让高分学生和不“优秀”学生都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2.
李景贤 《党政论坛》2009,(10):16-17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13.
“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对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地处沿海的福建有着深切的体会。早在100多年前,福州、厦门就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的口岸;更早些,泉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创造过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  相似文献   

14.
学会拒绝     
拒绝,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难道也需要学?是的。君不 见,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善拒绝而带来人生烦恼甚至是人生悲剧。 通常情况下的难以拒绝是碍于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的情面,但也有不少则是因为诱惑。比如,你是身份不低的“公仆”,别人赠送巨额金钱、豪华住宅、名贵字画,你收不收?还比如,摆在面前的是一桩能获巨利但又触犯国家法律的生意,你干不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拒绝,因为该拒绝时不拒绝,就会被真理拒绝,被社会拒绝。必要的拒绝实质上是一种去旧图新、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学会拒绝,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当…  相似文献   

15.
“全盘西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称“全盘欧化”,或全盘欧化派”、“传统否定派”、“时髦派”、“国新派”、“极端崇外派”、“西体中用派”等。它的简义就是中国的一切东西都要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不符合于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英国甘当小伙伴王振华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只有英国“热烈支持”美对伊实行军事打击的方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伦敦跟在华盛顿后面亦步亦趋”。伦敦何以对华府亦步亦趋?“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被认为是英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和...  相似文献   

18.
水银河 《各界》2010,(5):3-3
话说1793年的3月13日是乾隆老爷子83岁的生日,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任国王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想为英国的资本家们打开中国的大门,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于是在1792年派出了“狮子”号、“印度斯坦”号和“豺狼”号组成的“贺寿舰队”,由曾任驻俄公使、  相似文献   

19.
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由于自幼熟读古典书籍,深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他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多多陪伴他们,便毅然拒绝学校保送他硕博连读的邀请,返港求职。  相似文献   

20.
中英香港问题得以和平解决的因素分析陆卫明中英香港问题得以和平解决,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法理与正义都在中国方面。英国强占我国香港领土的所谓“法律依据”,即是近代中英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活证。香港岛和九龙都是被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