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正奥巴马执政以来,推出了所谓"亚太再平衡"政策,并对亚太地区进行了极为密集的访问,迄今已到访十次。十次出访几乎覆盖全亚洲每年秋冬季节是奥巴马展开亚太之行的重点时期,这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峰会、东亚峰会的召开有很大的关联。多年来,这些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都是美国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重要场合,奥巴马往往会利用参会的机会专程赶到亚洲,除了安排对东道国的访问之外,还会对周边一些国家进行访问。奥巴马的亚太之行路线安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29)
李登辉7月9日借一家德国媒体的采访,公开抛出了所谓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谬论,再一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公愤和同声谴责。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彻底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真面目,必将受到中华民族和历史的唾弃。此时此刻,人们十分关注:李登辉意欲何为?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台湾当局的一些人士四出解说,为李登辉谬论添加注脚。他们赤裸裸地称:李登辉此说的短期目标是要对付预定于今秋进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长远目标则是要使面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5.
秦华 《瞭望》1999,(31)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两岸关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一时兴高采烈,但很快就遭到了一切维护祖国统一人士的迎头痛击。分裂不得人心,又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蓄谋己久精心策划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称,台湾“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是李登辉继抛出妄图肢解中国的“七块论”后,干脆撕去伪装,公开、明确的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的分裂活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6.
盛夏,亚太地区的气候炎热异常。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刚向里根总统汇报完他的中美洲四国之行,又于7月5日晚打点行装,离开华盛顿,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中国、南朝鲜、日本和新近成立的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九个亚太国家和地区。舒尔茨的这趟亚洲之行,持续半个多月,行程数万里,这是他代表美国国务院在亚太地区所作的最长一次正式访问,也是他作为美国国务卿,最后一次出访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这些基地的存在问题日趋突出,要求“美国佬回家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亚洲: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它们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与苏联抗衡和支援  相似文献   

8.
正"新连线"出走,"新党"成立李登辉不择手段巩固权力和推行"本土化"路线的行为,终于激化矛盾,导致国民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带头分家的是"新国民党连线"。"新国民党连线"成立于1989年8月,由国民党内一批外省籍"少壮派"人士组成,主要成员有赵少康、洪秀柱、郁慕明等人。他们原本支持李登辉上台,但在见识了李登辉一系列排斥异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以武力进行干涉的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为其武装干涉披上了合法外衣。其实,美国利用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是其在亚洲的既定方针,可  相似文献   

10.
东京专电5月12日至14日,亚洲协会在东京召开年会,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领导人,银行、企业家出席了大会,就亚洲在当今世界上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交换了意见。多年来,亚太地区局势比较稳定,经济繁荣,举世瞩目。“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萧条之中,一些地区纷争迭起、烽火频仍,而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1.
玉德 《瞭望》1999,(29)
李登辉又在玩火。最近,李登辉在接受一家德国电台专访时公然露骨地表示,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至此,李登辉彻底撕下了最后的伪装,将他分裂中国的“台独”真面自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他是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李登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海内外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并不陌生。这位台湾当局目前的头号当权人物,人们对他上台以来的统独倾向一直质疑不断,虽然他也没少费口舌辩解自己不是搞“台独”,但却无法取信于天下人:因为每当他屡屡挑风波、搞…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党政论坛》2008,(8):18-18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以武力进行干涉的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为其武装干涉披上了合法外衣。其实,美国利用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是其在亚洲的既定方针,可谓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5)
美国对中国西藏事务的干涉虽然开始较晚,但与早期涉藏的帝国主义国家相比,其特点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涉藏主体更为多元,涉藏方式更加多样,干涉领域大为拓展等,因此,美国涉藏给我国在西藏施政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更为持久和深远。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7):21
奥巴马中东"新思维""新"在何处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刚就中东政策发表演讲,提出了中东"新思维",有几大特点值得关注。1.主导中东地区事务的决心未变。2.明确支持目前发生的中东大变革。3.仍以"世界老大"自居,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一次在亚洲谋求主导权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并使大多数亚洲国家投到了华盛顿的怀抱。现在,中国又开始尝试。不过,这一次角色颠倒了过来:美国被视为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它咄咄逼人、到处插手事务,对从人权到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施加要求。与此同时,中国摒弃了早年那种向邻国输出意识形态的做法。它承诺发展互利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8,(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1.冷静看待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加入WTO并没有完全按某些西方国家的意志发展,西方文化并没能改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西方式的民主也没能让中国产生政治分裂。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0,(Z1)
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的座谈会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发表了重要讲话。钱其琛说 ,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是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和发展 ,是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思想。钱其琛指出 ,近十年来 ,我们与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之间充满着激烈、反复的斗争。李登辉罔顾全国人民的愿望 ,公然抛出“两国论” ,彻底地暴露了他蓄意分裂祖国的真面目。钱其琛强…  相似文献   

18.
化青 《瞭望》1999,(32)
李登辉7月9日抛出两岸关系"两国论"20多天来,激起强烈义愤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声谴责这种明目张胆的分裂行径;表示高度关注的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纷纷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李登辉及其左右少数人面对重重压力,既冥顽不化又恣意进行各种狡辩。经过精。C谋划,贯彻李登辉意旨的所谓"辜董事长谈话稿"、"陆委会说帖",于7月30日、8月1日接连抛出。这两篇文字以辩解的方式进一步鼓吹"两国论",其中突出的一点,即极为辩称"两国论"不是"改变政策"。然而,世人普遍认为,"两国论"从根本上否定举世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是分裂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Saul Bernard Cohen认为:心脏地带的边缘层现在可以被更准确地称为"欧亚大陆会聚区"。北约接纳乌克兰或格鲁吉亚将是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错误。在对东欧、东南欧、外高加索、中亚和蒙古等地区的事务进程的影响上,莫斯科比外界力量更有战略优势。如果主要势力集团就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展开竞争,尤其是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那这一地区将变成分裂地带,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伊始,便出访欧亚9国,从2月15日至25日,历时10天。国务卿上任,对欧洲访问,本是例行公事。但奥尔布赖特此行更负有同盟国商讨北约东扩,消除俄国疑虑的重任,因此欧洲之行便包括了对俄罗斯的访问。至于亚洲,历来不是新上任国务卿首次出访的地区,但这次却在转完欧洲之后前往亚洲,且除了盟国日本和韩国外,最后落脚在中国,这便突出了亚洲事务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本应随冷战而去的,但1991年北约国防部长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