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我一个同事从日本回来,跟我说日本人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有一种方式类似我们小时候吃“忆苦饭”。 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难以下咽甚至嚎啕大哭,校方同家长均毫不动摇,孩子们终于吃下了这顿忆苦饭。除吃忆苦饭以外,他们还常常把孩子放到孤岛上,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寒冷、饥渴。这位同事没有告诉我这些孩子体验到这些以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的另一位同事却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他的女儿经历过一次吃苦体验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去年的五一节,他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去一个偏远山…  相似文献   

2.
岩泉 《瞭望》2003,(39)
“救救天鹅”、“救救藏羚羊”、“救救娃娃鱼”、“救救红豆杉”、“救救青海湖”之类呼声可谓此起彼伏。然而,无论是天鹅、藏羚  相似文献   

3.
杨飞龙 《学理论》2008,(9):67-67
又要到“六·一”了,想必好多孩子都急不可待,可是“六·一”一过,势必又有孩子怅然若失,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让孩子快乐“六·一”这一天。“六·一”为什么快乐?玩!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任何约束,尽情的发泄自己久违的情绪。好多人大概都从小拥有这悲壮的“六·一”情绪,因为“六·一”一过,等等孩子们的又是他不想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程青 《瞭望》1998,(17)
世纪之交:我们教给孩子们什么?本刊记者程青面向新世纪,局内局外人对教育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如今有中小学生的家庭,一天中最紧张、最起早贪黑的大概就要数孩子了。而且为了这么一个孩子,往往还要搭上父母甚至祖父母“陪读”。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这话已经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狴月 《党政论坛》2011,(22):44-44
2011年5月,有记者这样问一群山里孩子:“你们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齐声答:“万叔叔!”再问:“你们最爱的人是准?”孩子们又齐声答:“万叔叔!”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往往居于首要地位。当父母的,谁不遇事都想着孩子呢? 全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然而,孩子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却远不如在家里那般重要了。在有些地方,涉及到孩子们的事情,不是写在议事日程的最后一项,就是排在倒数之列。大人们啊,对于全社会的孩子,你们为何爱得不那么深? 有一批默默培植儿童剧艺术之花的儿童剧作者,在他们心目中,孩子高于一切。前些日子,这些辛勤  相似文献   

7.
辽宁侨讯     
《侨园》2002,(4)
丹东侨办走访华侨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前夕,丹东侨办副主任张彦琳等来到旅朝归国华侨吕秀英新近开办的侨乐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并将“希望从这里升起”的条幅赠送给了该园师生。为了解决白房地区孩子入托难的问题,吕秀英自筹资金,办起了侨乐幼儿园,内设大班、中班、小班和学前班,目前,他们已招收一百多名孩子入托。这些孩子在幼儿教师的培养教育下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六一”前该园举办了绘画、书法展览和文艺表演等活动,展示了孩子们的才智与教育成果,受到有关方面的赞扬。(焦石) 沈阳市侨办获全国侨务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侨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沈阳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被授予“全国侨务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国侨政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在南京召开的。沈阳市在开展侨务信访工作中的“‘办’字当头,善维侨益”的经验,得到了国务院侨办领导及与会者的充分肯定。(乔宣)  相似文献   

8.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9.
关心孩子们健康的人都会发现:城市的中小学生戴眼镜的太多了!在电视台主办的知识竞赛活动中,有许多“小眼镜”出现在屏幕上。还有,孩子们的体型,矫健、匀称的不多,不少孩子是单薄细瘦的“豆芽菜”,还有不少是脂肪过多的“胖墩”。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沧州市小赵庄的苏玉 祥,当年是个远近闻名的乡 镇企业家,春风得意的那阵子,他拿出几十万元为村里建学校、修柏油马路、打机井,还花4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阳光儿童村,收养了17个父亲服刑、母亲出走没人管的孩子。但世事难料,苏玉祥的的企业遇到了困难,手头一下子紧起来了。他还能继续抚养这些孩子吗?人们不禁为这些孩子担心。但苏玉祥说──“无论背沙子还是卖血17个孩子咱不能亏负” 小赵庄的人都说:“当年用麻袋装钱的‘祥爷’是条汉子,如今背沙子的苏玉祥更是条硬汉子!” 我在小赵庄的村东下了车,向一年轻的村民打听…  相似文献   

11.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3):62-62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赞“高官”结“穷亲”江苏彭辰阳据1994年11月7月《报刊文摘》载:辽阳市城乡的1000多个贫困户,如今都有了一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亲戚”,他们交往密切,感情越来越深。短短几个月。这些“穷余”在“高官”“亲戚”的帮助下,或危房得以修缮,或孩子有了...  相似文献   

13.
给老师送礼     
给老师送礼张林岚读小学的孩子说,近日班上办了个“敬师礼品展览会”。可能是社会上的送礼风刮进了学校,倒也可以看出世俗人情之一斑。就教师来说,初衷是提倡尊师重教,也有点将孩子们的奉献“公之于众”的意思;但在学生中却造成了互相攀比的空气,千方百计,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一直抨击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几经反弹,至今仍在孩子们的叫苦和众多家长的抱怨中继续。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记者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走访了一些省市主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校长、教师和家长。他们大多认为,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难以减轻,根子在于应试教育还有很大的“地盘”。过重的负担是怎么加出来的孩子从学校带回的一封给家长的信,上面列举了“有益”的理由后,“希望每位家长能为您的孩子订阅一份《xx报》,接下来,孩子还要特别提醒一句:“老师说了,都得订。”老师的话对小学生就是真理。不少…  相似文献   

15.
茹荻 《瞭望》1991,(35)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给孩子、家长和老师、儿童工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记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但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往往不那么使人印象深刻。即如孩子们平时大量的功课、作业已经压得他们的肩头、头脑都很沉重,还有更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压在他们的心头,可是对此许多大人却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这个压在孩子心头的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我以为培养“乖孩子”的理论和做法就是要点之一。所谓“乖孩子”,顾名思义,就是一、“听话”:听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辈的话;二、“乖巧”;对大人柔顺、“识  相似文献   

16.
暑假的一天,北京天文馆内天象厅那一场场仿真的人造星空表演,吸引着一队队身着“少年夏令营”文化衫的小学生,以及一拨拨带着小孩的外地游客。售票人员说:“学校放假后,这里每天要接待三四千人。”在馆前空地上,大开了眼界的孩子们,脸上挂满了喜悦,而那些给孩子拍...  相似文献   

17.
秦湖 《党政论坛》2013,(22):23-23
有一次,一位女政治家应邀参加首尔“六三”大厦举行的“支援麻风病人之夜”活动。作为一位重要人物,现场聚集了不少的记者和媒体,很多长枪短炮都把焦点对准了她。她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亲切地和孩子们一一握手。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的离婚夫妇不断增加。1980年全国平均每天离婚数为494对,1985年增至1255对,1988年已达1795对。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这些破裂家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孩子们或失去父爱,或失去母爱。家破之苦,离别之痛,便落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9.
陈冀  李舒  季明 《瞭望》2006,(51)
在深圳乞丐中出名的“花子首富”,把拐骗而来的病残儿拧断胳膊、打断腿,制造惨相多要钱一位76岁的老人扮为乞丐,卧底行乞同吃同行两月,自费万余元,揭开残害胁迫流浪儿童行乞的重重黑幕,撰写了《救救孩子,深圳街头弃婴和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调查手记》。  相似文献   

20.
朋友,当您看到这些流落街头的孩子们的照片时,可能会发问:他们的爸爸妈妈呢?记者怀着同样的疑虑,于1987年至今多次采访他们后了解到,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人并非无家可归。他们流落街头的原因,有的是因父母离异不甘寄人篱下;有的是享受不到家庭温暖离家出走;有的是不服父母“管教”漂落在外;有的则是随双亲靠讨饭过“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