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MBO,即管理者收购,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从管理意义上说,它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批判继承。本文首先分析了MBO的积极意义和制度缺陷,接着提出MBO应因企而宜,最后就我国推行MBO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成功实施MBO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法律法规的颁布 ,政策环境的改善 ,管理层收购作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结构、减持国有股的有效途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 ,就在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国民经济运行绩效的同时 ,却对市场竞争者、股东及公司员工显失公平。本文对国企实行MBO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提出了建议 ,对实现MBO中的“强调效率 ,兼顾公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购过程中融资风险的转移是影响目前我国MBO公允性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和金融体制造成的融资环境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效解决MBO融资风险转移,是提高我国MBO效率的关键。本文就目前我国MBO的融资风险转移的形成及规避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有资本正在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通过实施MBO,让管理层来收购其经营多年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从已经实施MBO的案例来看,收购价格的确定有失公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平问题。MBO作为国企改革的有效手段,不能靠行政命令禁止,而是应尽快出台相应法规,以规范和监管为原则对这些负效应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成因和企业的性质是公司治理的基础问题。本文力图从纷繁的企业理论流派中有选择的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基础理论加以剖析 ,通过研究企业契约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近年来的发展 ,阐述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市场竞争与治理机制、人力资本与共同治理的相互关系。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治理结构缺陷的实证分析 ,提出了应当通过建立新型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大力培育二级产权主体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和 EVA绩效管理模式、加强对银行治理结构的引导等措施来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MBO: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批判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两权合一的理性回归.MBO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而言,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制度缺陷,运用MBO应因企业而宜.我国企业目前在推行MBO时不能盲目.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企业战略调整和公司重构的重要方式。但在我国,MBO是作为产权改革的措施,加之中西方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西MBO的不同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MBO的动因、收购的运作和收购后绩效改善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MBO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海英 《求索》2007,(7):29-30
本文以主流企业理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于剩余索取权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以我国2004-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MBO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过低的现状,而实施MBO后管理层持股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9.
MBO在国外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上市公司MBO螫是的定价问题影响MBO效用的发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基于该问题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梁海  赵丽娟 《理论月刊》2004,(3):143-144
我国正准备实施MBO上市公司收购主体的确认,然而,现有法律、政策是否允许这样的公司存在尚没有规定。这样就带来系列问题,如:收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收购价格的公允性?MBO完成后上市公司如何保持独立性?现有的MBO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