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著作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篇文章,这篇只有700多字的短文,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一个因炭窑坍塌而牺牲的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作演讲,这中间体现出来的深远意味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央社会部、中共华南局、中共华南分局和中共香港工委等部门主管情报工作,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光辉业绩。笔者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对1931-1933年出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时的潘汉年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负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被捕叛变;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当时,上海中央局的负责人之一周恩来担当了重组中央特科的重任。不久,新的中央特科机构迅速改组重建,文化人潘汉年被任命为情报科科长。这对潘汉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  相似文献   

4.
筹建中央特科“四·一二”事变后的上海,敌情特别复杂。中共中央要站稳脚跟,打击敌人,发展革命力量,就必须在改善秘密工作条件的同时,花大力气做好情报、保卫工作,以保障党组织特别是中央机关的安全。这些都离不开经周恩来亲手开辟的党的情报保卫组织——中央特科的特殊贡献。周恩来对特科工作并不陌生。1927年5月,他就在武汉中央军委主持成立了军委特科,以情报工作为主。1927年冬到上海以后,他又在中央军委特科的基础上组建中央特科工作,并进行了整顿,将原有的特务股改为总务、情报、行动三科。1928年,又增设了无线电通讯科。…  相似文献   

5.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  相似文献   

6.
正一1937年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1939年2月18日,改设"中共中央社会部",这是继"中共中央特科"之后,中央一级管理和领导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部长是康生,副部长先后有潘汉年、孔原、李克农等。1938年8月,在苏联学习情报工作的我的母亲林一回到了延  相似文献   

7.
穆欣 《党史文汇》2002,(2):15-20
周恩来是我党我军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早在1927年,周恩来总结了我党领导机关屡受敌探军警打击和破坏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特务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从中央特科的筹建开始,直到周恩来于1931年底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的时候为止,党在白区进行的隐蔽斗争始终在他领导下胜利开展。在此期间,中央特科对于保卫党的中央机关、获取情报、惩处叛徒、建立无线电通讯联络、巩…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1,(1)
1945年5月初,我从晋绥军区调到延安,在中共中央警备团骑兵连当了一名警卫战士。正是这警卫战士的岗位使我有幸曾和延安军民一道,在宝塔山下载歌载舞,欢庆8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曾拿起镢头、摇起纺车,继三五九旅之后,在南泥湾垦区生产、练兵;曾骑马跨枪,跟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艰难转战在陕北高原的干山万壑,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我随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穿过晋绥解放区,来到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那些日子。那时起,我对毛泽东这位人民领袖平凡而又不平凡之处,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特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我党从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组织。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蹑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党中央安全等方面功绩卓著,并且为党的隐蔽战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中央特科工作的特殊性,有关的公开材料极为稀少,因此,在以往对这一时期党史的研究中,对中央特科情况或避开不谈,或一带而过,一些论著对某些基本史实也说法不一。根据所能看到的史料,笔者试对中央特科成立时间、分期、各期工作概况及结束情况作以下探讨。一、中央特科究竟成立于何…  相似文献   

10.
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蹶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等方面功绩卓著,并且为发展党的隐蔽战线奠定了良好基础."隐蔽战线的统帅"中央特科的创始人周恩来,家喻户晓.相较而言,另一位特科机构领导人陈云在特科的风云岁月则鲜为人知. 临危受命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并未建立保卫自身的各种武装.因此,也未专门设立负责开展情报收集、政治保卫的机构.可以说,早期的中共中央还"不懂得情报"工作,直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猝不及防中所酿造的惨案才让共产党瞬间惊醒,中央特科才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从1925年12月中央军事部成立至1935年8月底上海临时中央局军委机关人员转移至天津,中央军委情报系统在上海的发展经历了诞生、发展、突破和转移阶段。中央军委情报系统的具体工作有:发展情报力量,培训情报人员;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情报的搜集;对情报的处理严格保密,建立完整流程;建立地下交通网络和无线电通讯,有效提高情报传递效率和安全度。中央军委情报系统在上海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情报人员和领导干部,形成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和方法,为后来的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30年,在上海长大的李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她才15岁.当时,组织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严守党的秘密. 1932年,李云调入中央特科工作.她回忆说,中央特科的纪律非常严格,"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该知道的不许问""送情报的,可能不知道情报内容;取情报的,可能不知道情报来处""夫妻各自负责的工作,绝不告诉对方".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中央机关秘密迁回上海。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实行疯狂的屠杀政策,全国充满了白色恐怖。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成立了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简称中央特科,下设总务、情报、行动、通讯等科。陈赓化名王庸,担任了情报科长。192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第25号通告中指出:经过我党支部决议,可派遣一、二位忠实同志,到国民党党部  相似文献   

14.
郝在今 《廉政瞭望》2005,(10):52-5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再次转入秘密活动,中央机关又从广东搬回上海。1927年11月,周恩来从东江前线回到上海,并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周恩来的倡议下,于1927年11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利。1928年10月,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3人中央特别委员会,直接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了解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必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隐蔽斗争战线上,有许多无名英雄,由于隐蔽斗争的特殊性,加之宣传不多,他们大多鲜为人知。邹大鹏就是这样一名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务院任命为首任情报总署署长、中央调查部常务副部长。  相似文献   

16.
正导语: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危急时刻,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这份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迅速作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这份关乎大局、挽救了红军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又是谁在危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在中国共产党内擅长搞理论。他从1939年起任毛泽东秘书达31年,新中国成立后其职务最终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小小老百姓"。他不论遇到谁(包括中央负责人身边的警卫战士),双手一抱拳,张口就说:"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太谦虚了吧!人们普遍不这样认为。陈伯达遇到一个熟识的20多岁的警卫战士说,我是"一个小小老百姓"。这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览》2004,(12):28-32
众所周知,1944年9月,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后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亲题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且即兴发表了那篇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共首脑机关大祸临头,而中央其他领导人还蒙在鼓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得到一份绝密情报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共秘密党员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位同志,巧妙地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将敌人收集到的有关情报反对中共策划的各种阴谋诡计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中共有关部门,中共中央通过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准确地掌握着国民党的动态,制定了正确的对敌斗争策略,李、钱、胡三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共“情报三杰”。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共中央难以立足上海,中央同志遂陆续撤往闽、赣苏区,“情报三杰”也随之先后抵达瑞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