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文学活动中,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读者批评具有不同于其他枇评方法的理论特征.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读者的性质,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更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模式.当然,如何恰当地评价读者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制文学”这一近年来产生的新概念,就其内涵,可作如下界说,即以法制生活为主要题材的文学.它包括各种侦探故事、推理小说、惊险小说、犯罪故事、破案通讯、谴责小说、公案传奇等.在法制文学作品中,悬念技巧的大量运用,已成为法制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法制文学作品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群的主要奥秘之一.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与非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进行比较,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层次之丰、设置之妙,都是非法制文学作品的悬念望尘莫及的.下面,笔者就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的特征和规律作一次探讨.一、悬念的内涵及作用悬念是个奇妙的东西,它犹如一块心理磁铁,常常把读者松散、飘忽、游离的目光牢牢地吸附在作品里,使读者不忍释卷,一口气把作品读完.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悬念正是作者利用读者关切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的好奇之心,将人物与情节的谜底暂时隐藏起来,以吊读者胃口,撩读者欲望的一种写作技法.悬念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加强人物塑造、深化主题思想等辅助性作用外,最主要作用就是发挥其磁性效力,吸引读者,使读者不停息地把作品读完.请看《法制文学选刊》刊载的小说《罗愫之谜》的内容提要:“窈窕淑女”罗愫,孤身一人,出没无常,她从何而来?要到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确立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能动性,提出"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两个核心概念"。召唤结构"留下的空白和缝隙需要读者去填充,它们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并形成文学文本的基本结构;"期待视野"是读者过去的阅读记忆和经验、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定势。它不仅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影响作者的创作活动。用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夏洛克的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出发,对其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叙述视角、对话、语调和节奏、象征意蕴等方面的艺术性"空白"做了探讨.海明威有意为之的"空白",留给读者的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审美自由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
武和平博士撰写的该书《序》中介绍说:友文从警十数年,抱一颗赤子之心投入文学评论工作,凭着他多年在警营熏陶出的警察意识关注文学作品,潜心领悟和开掘文本中的内涵,体察很多公安作家刻骨铭心的审美轨迹,与这些作品零距离碰接对话,带着对作品、对时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6.
语言禁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和性质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禁忌现象做分类研究,有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对外国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法制文学作为宣传法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普法工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法制文学的审美特质使受众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教育,法制文学的形象性使法律宣传更为直接和生动;法制文学的审美取向和通俗特性使其拥有众多的读者,体现了法制宣传的广泛性,法制文学的道德教化使用使其具有远比法律条文更为宽广的普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学欣赏的视角切入,以文学创作基本规律把握作品向度结构、作品内容和特色,通过对《松花江上》剧多方面信息的解读,带领读者进入到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为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苏青的文学作品表达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关注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表现了她特有的"女性意识",她用笔为我们讲述了作为独立个体而生存的女性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喟.她总是从自己作为人、作为女人的一般角度出发,描写自己的女人生活,表达着一个小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历,却将某些宏观式的革命文学作品所没有触到的最底层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她的作品也在集束时汇成了一道真实的"女性生活流".  相似文献   

10.
新散文是相对传统散文而言的一次文体突破和创新。和传统散文相比较,新散文的探索者们更关注表达主体内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写作上则借鉴了诗歌、小说等文体形式。它存在的意义是明显的,它使我们在模式化的传统散文之外,又获得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全新的形式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视角冲击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三个部份,分别论述了公安文学作品中的丑陋形象也具有审美意义;对"审丑"与"审美"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背景下的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在公安文学中丑美相生相克的原理.表明在公安文学中存在着相当的丑陋形象本属正常,符合公安文学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叠音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学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但大多数情况下汉译英只能舍其形式译其意义.文中以《红楼梦》及Hawkers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探讨汉译英过程中叠音词的音美、形美以及意美的缺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后现代主义颠覆性的讨论的深入,审美与伦理观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王尔德与纳博科夫作为将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典型作家,他们的创作时期前后相接,大约跨越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时代,反映了现代审美性伦理观的产生与发展,也透露出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困境与突围。  相似文献   

14.
法制文学具有独特的普法作用。其通俗特性、审美特质使众多的读者能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法制文学的形象性使法律宣传更加生动 ;而其道德教化作用又使之具有远比法律条文更为宽广的普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文艺研究,一般重视了文本本身的美学价值,而忽视了读者(观众)的接受心理层次,本文以上世纪初至30年代上海社会商品文化存在为剖面,从观众接受层次(与"接受史"理论相关)和商品意识的角度,探讨了同时期文明戏(新剧)创作与上演的成败情况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佛理散文兴盛,作为“新生代”的简女真其哲理散文中很多作品有着浓厚的佛学色彩和禅宗意味。本文从台湾佛理散文兴盛的原因、背景,简女真散文“向内转”的开掘及通过研读她的具体作品来分析简女真散文独特的佛学底蕴和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7.
英伽登的美学理论对世界现代文艺美学思想影响深远。他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层次划分和动态分析富于创见 ,对具体的文艺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旧红学派之所以忽略《红楼梦》及其主人公贾宝玉的审美意义,是他们缺乏一种能够达到洞察作品人物深层意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中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新文化运动引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构建了《红楼梦》的革命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揭示出,只有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认识《红楼梦》特别是贾宝玉的审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来源于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人创造或者改变世界,必须见之于一个具体的对象,然后人在这个被改造的对象上留下自己的主体性痕迹,使之成为可以直观自身———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无论是人创造的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如此。《红楼梦》之“善写人情”,本质上就是创造了人性的感性化对象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