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前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二者发生矛盾并不是坏事。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过程,需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新型农民,使农民接纳、应承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着力点一致起来、融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这将是化解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民群体。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保护农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调动亿万农民的政治和建设积极性,这是我们处理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一)要牢固确立依靠农民的观念。农民不仅是革命战争时期可靠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仍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冲破传统框框的束缚,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农民;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冲破了无数阻力,创造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是农民;在保证粮、棉、油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农贸市场、增加对城市副食品供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农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入手,以政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性、适应性强的教育方式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应协调推进:农民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整合;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业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快发展农民经济组织。农民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公助、法治、党的领导和“六放”原则。应下放权力,积极支持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手段,按农产品品种建立农民经济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经济组织联合会;增强农民经济组织成员参政议政功能,为政府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邓子恢关于解放农民、让利农民、调动农民、教育农民的 农民观,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转型时期乡村社会的主要变化1、农民群体的变化第一,农民的自由度增加了。获得自主权,特别是对劳动力支配权的获得,农民开始摆脱土地的束缚,成为农民变化的起点。由于机会成本的出现和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民开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第二,农民的社会角色多元化。角色多元化是农民自由度增加和旧体制松动的必然结果,是指农民群体在身份和利益上分化为不同的新群体。专家一般认为已分化为八个群体:即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农民群体的分化意味着利益的分化,必然出现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王连生 《理论学刊》2005,5(2):106-108
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内卓越的农民运动领袖和农村工作专家。他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关于教育说服和热情帮助农民、关于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关于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关于党必须代表农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等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目前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创立至大革命时期,海陆丰地区的农民在中共农民领袖的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采取演讲、歌谣、戏剧、标语、口号、报刊、学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觉悟,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和发动了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海陆丰地区农民宣传工作,为新时期党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要依托我县产业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民党员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党员是我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骨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农民党员更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农民党员在农民中是最有觉悟、最有影响的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中的决策人,是农民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他们的思想倾向、对问题的看法和各方面主张对农民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同时 ,农民又是弱势群体 ,保护农民利益既非常必要又非常重要。但多年来保护农民利益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利益受损现象相当严重。本文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高度分析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揭示了农民利益易受损害的原因 ,从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代以来,农民就业权利就受到限制和侵害,其表现和原因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是中国农民长期贫困、城市发展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难以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选择就业的权利和自由,不仅是农民的呼唤,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丽新 《世纪桥》2014,(6):13-14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在农民利益表达运行的现实逻辑中,政府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扮演起主导性的角色,这是维护农民公民权、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诉求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府在农民利益表达权利保障、为农民提供利益表达方式和建立利益表达渠道、程序以及利益协调与利益整合诸方面存在缺位问题。为切实履行责任,政府必须转变理念、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权利保障体系、农民利益表达与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农民利益表达的法律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解读和研究当代的中国农民,田翠琴、齐心撰写的专著《农民闲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开辟了农民研究的新视角,即以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方式变迁为视角解读农民的发展变化。休闲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重要社会资源,是衡量社会文明与人类进步的重要尺度。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农民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劳动空间、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休闲生活正朝着多层次、新领域转变,在这方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农民闲暇》作为我国首次系统研究中国农民休…  相似文献   

17.
张明霞 《求实》2012,(10):88-92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变化,农民身份发生四次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翻身农民、国家农民、社会农民和新型农民。每一种身份都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相联系,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策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中介。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有效实现农村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从整体上推进农村、农业的发展。促进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建设步伐,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新建 《求实》2002,(7):59-61
本文探讨了制约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 ,提出光靠农民自身努力增收有限 ,国家帮助应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形式 ,从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主要途径入手 ,讨论了乡镇撤并、农民减负、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工业、提高城市化率等方面促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胡鞍钢指出,我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而城乡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