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英杰 《求索》2011,(4):231-234
史前时期,水井经历了由产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涉及到水井出现的时间及原因、模式和形制的异同等诸多问题,是水井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从目前材料看,史前水井形制多样且有集中分布的现象,不同地区发现的最早水井的年代相近,产生模式存在差异,应为各地自发独立起源。同时史前水井蕴含众多的社会信息,我们应加强对史前水井研究的深度,从而更完整地复原史前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出现,我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楚文化的源头及荆楚文明起源的问题。本文从城建技术、古城功能、古城的政治经济生活等三方面,对两湖地区史前城建与楚都纪南城城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荆楚原生文化并不落后,为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荆楚文明起源的年代也不晚,早在石家河文化甚至稍早时期楚地就已经透射出了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在我们考察了云南通海、江川,玉溪、华宁等县史前文化的蛛丝马迹后,初步感到对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区域史前考古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三湖史前考古”的命题。近期的目标试图填补玉溪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远期目标是寻找人类进化链上的缺环,从而为人类起源“滇中说”提供更多更重要的实物例证。江川甘棠箐百万年前旧石器的突破性发现,为三湖史前考古展现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 一、炎黄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炎黄文化是史前文化向文明时代发展延续的文化类型,它具有很典型的原生性,是中国文明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成型的决定因素。炎黄文化的原生形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文明始祖与民族共同体的分合及扩散中华民族起源的人类学基础发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群体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原生形态,从史前文化所反映的时空的巨大模糊性可以对民族起源有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认识。神话与传说所衍射的“史影”,是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附丽于炎帝、黄帝的诸多神话传说,将其直接拟构成中华文明的始  相似文献   

5.
艺术起源的时间上限一直是艺术发生学上的一个难点,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说。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与其他论者不同的是,本文作者不是仅仅从一般理论上去泛论艺术发生的时代和演变特点,而是结合大量的史前艺术发现去进行可靠的实证分析和考察,尤其是通过对艺术起源过程中艺术的发展和演化趋势的考察分析,提出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而旧石器时代只是艺术的萌芽期的看法。接着,本文还具体地考察和论证了由史前的非艺术过渡到艺术的各种中介环节和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及其重要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新中国成立前《起源》的翻译出版;第二,《起源》中重要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第三,  相似文献   

7.
苗族婚姻,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以至欧美等民族一样,由远古的蒙昧时期演变发展而来。根据我所掌握的民间文学资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粗浅的探索。 恩格斯说:“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摩尔根的分期法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从这一观念出发,试探苗族婚姻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在苗族民间资料中,是有证可考的。  相似文献   

8.
金霞 《重庆行政》2008,(5):48-49
政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美国学者乔纳森·哈斯在《史前国家的演进》一书中指出,关于政府起源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合理论",另一类是"冲突理论"。"融合理论"的代表者埃尔曼·塞维斯断言,政府是作为一种协调和管理复杂社会各个部分的融合机构。这种理论是"契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史前考古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学术界就亚美人类和彝族的起源问题提出了各种见解。其中,特别是刘尧汉先生提出的元谋猿人是亚美人类和彝族始祖、彝族是汉代旄牛羌的后裔等观点,更令人瞩目。对这些观点,笔者实在有些怀疑。故特抱着请教的态度,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同刘先生商榷,并求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大通史》将中国历史大致做出如下划分:史前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等同于前文所说的人类化、文明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这一层级的划分依据以生产力形态为主要标准的社会类型,应该说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三个阶段。进入文明时代以前的史前社会,属于采集渔猎生产方式,后经新石器时代革命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呈现出文化多元发展的特点。所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政府数据中心(GDC)的起源和定位;比较分析了政府数据中心的三种运维模式;并参照云南省电子政务外包运维管理体系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政府数据中心进行运维外包过程中的思路、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谷物起源神话类型在20多个云南少数民族当中,流传着许多类型的谷物起源神话。李子贤先生在《云南少数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类型与多元文化》中,将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谷物起源神话分成以下9种类型。①1、自然生成型;2、飞来稻型;3、动物运来型;4、死体化生...  相似文献   

13.
安德烈·勒鲁瓦-古昂(AndréLeroi-Ganrhan)是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其代表作《史前宗教》在批评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借助民族志的片断材料来填补空白,简便易行,只须在这些确实的材料上加个假设就行了,然而史前人一披上假设的外衣,就一无所得了。——勒鲁瓦-古昂“史前人只给我们留下零碎的信息……”《史前宗教》的这句扉页题辞道出了史前宗教研究的难处:一方面,史前宗教无论是观念形态还是仪式层次的,都不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14.
“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代表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两个互补的维度,前者是典型性的分析,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后者是发生学的考察,主要以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并存的局面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理论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在史前社会结构问题上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从两种生产出发来分析史前社会结构的方法论要求,这是我们打开社会发展秘密的一把宝贵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学理论内核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法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物质条件对法的最终决定性和法的相对独立性;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基于深刻阐释法的本质及现实中指导革命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又重点论述了法与阶级、国家的关系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法的本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记录河南考古发展过程,展示河南考古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考古工作背后考古人孜孜以求探索的故事,帮助人们认识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聚焦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7.
要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规律,应当从纵向上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它从物质文明中分离出来的现实的始点、它自身成型的始点和达到崭新高度的始点。 1 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必须追溯到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时代。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在它之前,曾经经历过人类社会的诞生和此后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按照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人类社会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蒙味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蒙味时代则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起源的始点。因为“人是起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下)指出,对法起源的认识,要在法的功能性一般特征的前提下,把法与社会文化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与现代人的起源作同一历史范畴的共时性思考,把法的起源建立在理性和冲突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从而在新的科学视野和历史空间上作唯物史观的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二、近几十年西方学者的研究近几十年来,若干西方学者对国家的起源进一步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他们主要以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为根据,重视实证方法,态度严谨。如198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美国的乔纳森·哈斯所著的《史前国家的演进》。在此书中,哈斯综述了摩尔根、恩格斯及近几十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研究国家起源的成果,虽然他们的论点与恩格斯的有着原则的区别,但对国家(连带警察)起源的史实认定方面有许多接近之处。我们看到,只要从史实出发,而不是先验地从头脑中的原则出发,认识上难免殊途同归,所见略同。下面谨就这些接近点作些介绍。(一)随生产的发展,阶级与阶层的出现是国家形成的前提条件。莱斯特·怀特认为:农业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陈慕鸿 《人民论坛》2010,(7):248-249
把意识背景作为研究铜仁古文化的逻辑起点,一种对史前文明新的叙述就从此产生。铜仁地域是华夏史前文明保存的原始之地,是人类文明原生态的"史前基因库"。这是认识铜仁不同于其他地域的一种背景,一种存在。凭借这不同的意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存在发现铜仁,加强对铜仁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