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刑事和解具有正当性.我们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把刑事诉讼看作打击犯罪的活动,目前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讲,刑事诉讼是解决社会冲突、解决社会纠纷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刑事诉讼与其它诉讼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一、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与"科学发展观" 研究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也要贯彻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认为,这种表述体现了我国领导人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经验的积累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新的视角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并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理解的文明仅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种形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曾是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江泽民“5.31”讲话之后,我们再次强调政治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生态文明也应该成为社会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应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在不断说明,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或整体文明,它们分别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政治方面和生态方面的结晶与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次党代会报告及全会决议等政治文本中新词进入、旧词退出以及词语出现频次变化的解读,可以发现胡锦涛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调整了原有发展理念。在胡锦涛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越发注重环境与生态,日益强调民生与公平,开始关注社会建设,进而提出了注重统筹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中目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也是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期特别策划了一组云南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文章,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乎中华文明世代延续,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拓展深化和发展创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重点体现在对党执政宗旨、执政本领、执政方式、执政权力制约的新认识;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事业总体布局、建设基本方法的新思考;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主体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再认识来进行的。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是相铺相成、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彰显了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长期且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生产力概念作为工业社会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丰富与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8,(3):55-55
2008年1月4日《云南日报》二版“云岭论坛”专栏《走向生态文明》(作者刘薇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境界。建设生态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贯穿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体系之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可喜升华。  相似文献   

11.
浅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是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客观自然规律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提高,也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滇西北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但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同时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强保护的双重压力。只有认真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优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云南、为中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留下一个珍贵的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地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向我们提出了生态观念和生态责任的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这段论述的意义,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责任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是建立在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特点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而且是建立在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和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个结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毋庸置疑,以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科学发展观已经由当初一个政策型的理论观点,上升成为对我们党和国家起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指导当代中国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既享受着各种文明成果带来的快乐,又不得不承载着因过渡开采和掠夺地球所带来的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等生存压力。面对日益恶化的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全人类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论坛》2013,(6):38-3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妙曼之源,最美佤山”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创建文明县城,建设美丽西盟,使县城环境大变样,秩序大改善,城乡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执政观,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作风观、稳定观、学习观等。这些观点和论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它集中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一系列重大执政理论问题,显示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体现了我们党高屋建瓴与统…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政绩观与正确的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一道,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党历来鼓励和支持各级干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胡锦涛同志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段论述给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