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的一段故事是真实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各战胜国在分享其战利品时,美国看中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武器和设备,而是人。据说,当时有大批世界级的德国科学家去了美国。他们为美国创造了无法用数宇统计的财富。有人在研究了美国历史后得出结论:美国的富强在于集中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如今,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经济竞争已在全球展开。中国入世后,要全方位参与世界的经济竞争。可以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首先打赢了人才争夺战,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一位名叫马丁的德国新教父在美国波士顿的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留下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我看了之后,很震动。 国人是最推崇不说话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观念从小就根深蒂固了。再说,历史上祸从口出的事例显然足够让人吸取教训,所以,中国正直的家长  相似文献   

3.
存在许多种保守主义概念定义.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是深入一种政治信念因素背后的努力,以及这一见解,即一种最具逻辑一致性的保守主义的出现,是德国19世纪上半叶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历史事件.当我们在这里强调保守主义与德国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时,便会发现隐含在它之中的历史哲学含义:它在本然而不是应然、在有机集体联合(民族)而不是与之对立的机械社会或自由人联合的基础上寻求理解和解释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它从过去寻求对历史时间的经验表达.在现代文明原则面前,注意德国保守主义的式微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之间的关系,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断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需要在更好地揭示并捍卫现代文明原则的基础上来阐明.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历史上的众多伟大领袖人物中,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佼佼者,被人们当作圣人一样地崇拜。1865年4月15日,他遇刺身亡的噩耗传出后,美国人民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人们自动组织起来悼念他,送殡的人超过了700万。这绝不是偶然的原因所致,也不是人们对他的盲目崇拜,而是因为林肯的伟大人格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与尊敬。  相似文献   

5.
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强国在全球争夺、抢劫资源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石油资源基地中近东,曾经成为英国和德国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美国先是脚踩两只船,向交战双方提供石油,从中渔利;后来则全力向协约国提供石油。战后美国石油势力进入中东。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 8周年。在纪念这个伟大胜利的时候 ,面对历史的沉思 ,这个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此时 ,重读革命先驱李大钊的“Boishevism的胜利”一文 ,大有益处。李大钊针对当时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情景指出 :“这回胜利 ,究竟是谁的胜利 ,这回降服 ,究竟是哪个降服 ?这回功业 ,究竟是谁的功业 ?我们庆祝 ,究竟是为谁庆祝 ?”他深刻地指出 :“原来这次战局终结的真因 ,不是联合国的兵力战胜德国的兵力 ,乃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战胜德国的军国主义。不是德国的国民降服在联合国武力的面前。乃是德国的皇帝、军阀、军国…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9):23-23
世界历史上成功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典型之一是美国,相反,丧失“战略机遇期”的典型之一就是与美国同一时期崛起的德国。  相似文献   

8.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产业转移,其实质就是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从历史上考察,每次产业转移的背后都伴随着经济奇迹的诞生和大国的崛起,德国替代英国成为制造业中心,美国取代德国发展精细化工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长达8年的抗战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外国军事顾问的参与。德、苏、美等已经或即将成为交战国的军事顾问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帮助中国反击侵华日军,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罕见的现象。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最早帮助中国抗战的不是苏联人,也不是美国人,恰恰是即将与日本结盟的德国人。《抗日战争中的外国军事顾问》分析了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2月10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以和平方式解除伊武装,这一举动极具象征意义,标志着半个世纪以来北约国家站在美国一边的模式宣告结束。随着美国打伊倒萨进入临战状态,德、法、俄三国密切接触,大有形成反战轴心的架势。德法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共同抵制美国的打伊行动,仿佛历史又回到了一战前欧洲分化组合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城乡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章立 《共产党人》2007,(6):53-54,52
《大国崛起》是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了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相似文献   

13.
于洪  张强 《新长征》2006,(12):58-59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企业管理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美国模式,然而在美国,现在却掀起一股学习研究德国企业管理经验的热潮。美国企业界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远比美国更富活力和有效。因此,我们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德国企业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杨晟子 《新视野》2018,(5):110-115
关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因,学界大致有"意外论"和"必然论"两种看法。事实上,德国参战并非出于某种具体的意外,而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关系经营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失误所致。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灭亡又确实与"历史意外"有关,但这种"历史意外"不是出现在战争爆发之初,而是在战争过程之中,亦即随着新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使旧有的历史经验彻底失效,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战略环境充满各种难以估计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技术因素与国家战略都是理解一战缘起和进程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创新强国的密钥到底在哪里?北京最应该诚心向学的独门法器是什么?带着问题,作为市委党校专题研修班的学员,现将在德国进行短期培训的思考,辑录如下:沉思之一:北京专题研修班为何选德国?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态、能源、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发展都较均衡,是一个综合型强国。它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比,均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德意志民族在哲学思辨力、区域中心意识、历史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王阳  李晋 《求实》2005,(Z1):299-300
一、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史 美国品格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一些早期通过殖民法建立起来的公立学校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些目标不是传授学术知识,而是道德价值."<圣经>是当时公立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对意大利、墨西哥、德国、美国和英国五个国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公民文化理论体系。在他看来,公民文化是一种平衡文化、混合文化和参与者文化。该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样本选择不具有代表性、研究对象过于片面、研究结果具有不明确性等,但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国人深刻认识到科学是双刃剑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除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移民美国)、数学王子高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后移民美国)和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之外,德国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可谓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9.
做了八年总统的克林顿似乎总跟“门”有着数不清的纠葛,白水门、理发门、拉链门,一扇接一扇的“门”既让克氏出尽了“风头”,也让他吃足了美国政坛尔虞我诈的“苦头”。 特赦门事件就是由克林顿在任内最后一天发出大批特赦令所引发的。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拥有独立的司法特赦权。在美国历史上,总统使用特赦权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比较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和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差别最大,对比最明显;德国和法国介于美、日之间。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呢?要分析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抓住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