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一、湖北风俗文化的滥觞期——楚文化期在中华大地上,楚俗文化独秀一枝,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楚人拜日、崇火、尊凤。楚先人祝融曾任炎帝的“炎正”,炎帝在远古被视为日神,楚人对自己是日神的后裔坚信不移。祝融保管火种有功,被尊为灶神。天上悬日,地上存火,远古时代太阳与火象征着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也代表楚人的性格。尤其在楚民以火耕水耨为重要生存手段的环境中,火对于楚民尤为重要。楚人拜日而崇火,既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出楚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楚是尊凤的民族,以凤为图腾。《白虎通》称:“祝  相似文献   

2.
范钦林: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任何民族,与社会都存在着这种文化现象,但是他们所崇拜的偶像是各式各样的,西方民族与东方民族,先进的民族与原始民族都是如此,不同的只是在这种崇拜的过程中理智与情感的比重。此外,  相似文献   

3.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族本主崇拜所反映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崇拜是白族社会中一个显著的文化现象,它溶铸了白族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凝聚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乃是白族诸多传统的折射,白族的民族性格亦蕴含其间。可以说,本主崇拜是白族性格的一个投影,从本主崇拜中不难寻觅出白族显著的民族性格。 一、开朗乐观,勇于追求幸福生 活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较为完整的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主要是对天地、山水、动植物等自然"物"的崇拜。这种"超自然力"的崇拜实际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从而也形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族群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生态伦理的传承的自然环保习惯法则。长期沉淀的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成为少数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环境习惯法则既是法律规范,又是道德规范,体现出社会、法律两个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振岳  俞敏  崔荣荣 《前沿》2011,(18):138-140
本文通过对汉、畲族传统服饰凤纹的起源、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和民俗文化进行比较,阐述了两民族的凤纹共同起源于东夷族的凤鸟崇拜,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演变,促使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的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汉、畲族长期的接触交流,促使了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民俗文化存在着趋同性,在这一层面上,凤纹是民族融合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7.
要概括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会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大量异见,但是把对官位的崇拜作为我们民族一个持久的精神特征,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分歧的.它贯穿于我们的历史中,也渗透于我们的现实中,我们太熟悉它了,它就在我们中间.这个封建社会的幽灵死死地纠缠着我们. 在人类情感中,崇拜与鄙夷、恐惧一样,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心理现象,英雄崇拜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有益情感.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推崇的英雄.人们之所以为自己的英雄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个神圣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品质超出常人的境界,从内心里把他们供奉起来,以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获取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伟大的英雄,能够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除了他们才智和胆识出众外,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献身人类整体利益的情怀,目光远大,品质超凡,并因此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人们本能地膜拜英雄,这并不是人类弱点和过失,相反,这是很大的优点和优势,它表明人们对高尚和非凡的向往,人们通过对伟大人物的学习来提升其精神水准.  相似文献   

8.
何其二 《桂海论丛》2011,27(2):46-48
英雄是理想人格的象征与代表,是人类精神的向往。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是人们对英雄强烈情感的外部表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它是激发人们学习英雄动机的心理基础和内化英雄精神、完成人格重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第八讲 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世界三大宗教概况 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上层建筑。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这就是宗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视对汉族及周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吸纳,使之与自己的民族宗教文化相融合,从而创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体系。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在不断的演进和转化中,向人们提供了积淀深厚、色彩斑澜的历史信息,并成为人们解读土家族文化的主轴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一 代科学大师霍金来了。他的到来 ,掀起了全国性的“霍金热”。人们崇拜他 ,就像青年人崇拜歌星、影星一样 ,购买他演讲会场门票的人早早排起了长队 ,他的书被抢购一空。这种热闹的气氛下 ,究竟是什么支配着人们?换句话说 ,人们崇拜霍金什么?是他充满想象力的深奥的关于《膜的世界》的科学理论?还是世界著名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荣耀身份?还是他传奇的经历?还是别的?“霍金热”的背后 ,很需要我们弄明白 ,霍金的到来 ,应该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 ,霍金的到来 ,决不仅仅是他带给我们关于天体物理学的《膜的世界》的新…  相似文献   

12.
魏丽萍 《人民论坛》2010,(9):190-191
网络崇拜对网络传播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其中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就是其主要表现。但网络崇拜中广泛存在着的"斯德哥尔摩情结"阻碍了人们对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的谴责,对网络传播中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信息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到 ,但是 ,由于对与信息相关的一些问题缺乏辩证的理性思考 ,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信息崇拜”现象。通过对“信息崇拜”现象的辨析 ,能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李秀江 《小康》2010,(2):67-69
崇拜洋货、歧视国货、暗箱操作等种种顽疾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需从完善法律法规和体制上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16.
郭黎红 《创造》2002,(10):31-31
1. 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崇拜各种自然之神,传统的以“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为核心的环境文化体系的形成,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种文化不仅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中找到树立环境意识的根据,而且这种文化总是现实地发挥着作用。以文化因子的形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这种文化提供给人们一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尺度。中华文明的延伸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深厚的环境文化分不开的。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这一文…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但是,由于对与信息相关的一些问题缺乏辩证的理性思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信息崇拜”现象。通过对“信息崇拜”现象的辨析,能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陈勤学 《创造》2015,(11):52-53
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科技、工艺、美术、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哲学、伦理、道德、法律、教育、民族、宗教、婚姻、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医药卫生,饮食服饰、节庆崇拜,禁忌等等,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的遗裔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支系庞杂,分布于云、贵、川以及广西等省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的古彝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原始宗教观念还较为浓厚地保存在社会生活之中,这种原始宗教观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这里,我只想就彝族对火的崇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在原始宗教的观念中,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不仅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或者说是典型性。 彝族的火崇拜,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1.人对自然物实体的崇拜,2.对灵物虚体的崇拜,3.对鬼神异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20.
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对我国古代氏羌系统各民族的蛇崇拜、族民俗生活中的蛇崇拜现象作了分析叙述。认为蛇崇拜的实质是生殖,是人类生殖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