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格、执政能力和为谁执政这三个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问题,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表明我们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从总结世界各国政党的兴衰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从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我们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就要把它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思考。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重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 ,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党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难 ,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 ,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我认为 ,江泽民这一重要论断 ,指明了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关系。“三个代表”的要求 ,开辟了研究提高执政水平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通过科学总结党执政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对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给以正确定位 ,使党…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各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里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从党的执政主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  相似文献   

5.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具体阶段的重要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标志性理论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为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历史性命题,深化了党的执政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面临国际、国内、党内深刻变化的三大考验。“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而只有保持先进性才能长期执政,长期执政才能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科学地阐述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进一步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世纪之交面对新时代、新形势 ,学习“5·31”讲话 ,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科学思考我国现实情况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为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江泽民同志的“5·31”重要讲话 ,是继 2 0 0 1年 7月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  相似文献   

8.
张晓东 《理论前沿》2002,(20):13-15
从“兴国”与“为民”相统一的视角,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内涵的执政理念进行了发掘、分析和阐述。第一,“兴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指向;第二,“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第三,实现“兴国”与”为民”有机统一的关键是把党建设好。  相似文献   

9.
重视和加强对执政党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枋意 《理论前沿》2002,(18):45-46
现代化变迁和政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给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带来深刻影响。需要中国共产党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本文从建构党执政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法理基础、利益基础等方面作了阐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述,深刻地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新的历史时期的党的建设,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来进行。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领导和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 ,特别是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 ,执政始终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党能否履行好执政使命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兴衰成败 ,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征程中有效履行执政使命 ,经受执政考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概括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是硬道理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新的历史时期 ,党既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又要求代表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涵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诞生、发展和执政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的执政理念。我们党公开、鲜明地宣布: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始终站在最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新世纪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等问题,谈了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这一重要观点,是江泽民同志近年来提出的。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译民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2002年“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说:“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我们党能否始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讲话》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创新 ,要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始终的灵魂和主题是“三个代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加强民盟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加强自身建设而提出的新要求。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对世界范围内共产党执政八十余年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升华,具有规律的普遍性。但是,二者又具有来源和作用的共同性,“三个代表”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造性遵循,是加强执政主体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执政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际、国内形势和党自身状况的变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这些危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挑战和压力 ,江泽民产生了强烈的忧党意识 :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管理、执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担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他忧党意识升华的结晶 ,又是为我们党排忧解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5·31 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执政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深化和丰富。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执政为民 为谁执政,为谁掌权,是关系到一个执政党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  相似文献   

20.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之际 ,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党 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