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与欧洲社会党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一条调整改革之路,也是欧洲社会党革新图强之路.欧洲社会党按"第三条道路"的思维方式调整党的理论和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和改造,推动社会党"现代化"变革,同时加强国内、国际各方协调和合作."第三条道路"式的革新使欧洲社会党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1997年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并上台执政,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曾风靡一时.虽然英国学者吉登斯把工党的胜利和第三条道路的提出看作是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标志,但事实上,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由于内部社会结构和国际条件的变化,英国工党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由于仅仅局限于在现存制度框架内的修修补补,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事实上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种"社会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十分热烈,但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问题却不够重视.事实上,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考虑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问题,对第三条道路的研究必然流于空泛,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而导致这场改革的,既有来自全球化的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还有践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需要,由此提出了责任与权利均衡的积极福利政策,和更加关注就业能力提高的"社会投资国家"概念."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论证福利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具体目标是减轻政府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个人责任感,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调整中,个体的社会责任和技能培育是新政策的关键.但是,这些改革的实施遇到了许多麻烦,效果也不如人意.尽管如此,有关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研究既有政策的一面,也有政治的一面.前者涉及社会民主党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推行的政策,后者涉及政党竞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面,目的是通过对丹麦和荷兰社会民主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分析,回答社会民主党为什么走上"第三条道路"和各国的变革顺序为什么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为何不再时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从火爆到不再时髦原因多且杂,既与经济滑坡和左右翼势力的挑战有关,也是"第三条道路"自身政策和策略造成的.目前的社会民主主义正处在彷徨期.  相似文献   

7.
"第三条道路"近几年虽然从风风火火变得不再流行,但由于总的时代背景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没有完成,"第三条道路"实际上还在走,只是走得艰难、彷徨.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谋求超越西方"左"与"右"的激进政治框架 "第三条道路"根据全球化给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政治特别是对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提出挑战,构筑超越"左"与"右"的新激进政治框架.其主张是:  相似文献   

9.
一年多以前,你和陈林合编了一本文集,书名是<第三条道路>,副标题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这样的处理说明,你们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世纪之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党政治和政治理论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的反映.我很赞成这种看法.我认为,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两个阵营之间冷战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欧洲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长期斗争、妥协和相互渗透的结果.我们的杂志过去发表了不少研究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状的文章,但是涉及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文章不多.因此,在探讨当前的西方政治思潮时,我认为最好先谈谈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解决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克服因意识形态右倾而陷入的身份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工党确立了"第三条道路"的指导思想,以平衡效率与公平为基本原则进行了政策调整和实践。但是,以"第三条道路"为指导的澳大利亚工党事实上是将政治目标转向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这意味着该党仍然没有准确定义自身的政治属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澳大利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固有弊端。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工党已基本不再提"第三条道路"的口号,但并未放弃对"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矛盾与"第三条道路"的失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11"事件和以勒庞为代表的法国极右势力的崛起这两件大事突出反映了当代全球化的矛盾,对于今后欧美的政治潮流、全球化的走势、"第三条道路"的命运都预示着重大的转折."第三条道路"的失败迫使社会民主主义重新检讨自己的政治定位:向新自由主义全面妥协,已被事实证明不是出路.开展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在思想、理论和政策上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是社会民主主义新世纪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民主主义:共同的基础和争论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译文是托马斯·迈尔向 2 0 0 1年召开的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学者论坛提交的论文。该论坛为德国、荷兰和奥地利三国社会民主党下属基金会主办 ,出席者是除英美外的欧陆有社会民主党背景的专家学者 ,他们对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进行了质疑 ,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新世纪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不同模式 ,提出了“多样化的第三条道路”概念。《多样化的第三条道路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学者论坛文集》即为此次论坛的论文集。托马斯·迈尔为多特蒙德大学教授 ,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理论家 ,曾是德国社会民主党 1 989年柏林基本纲领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现任该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 ,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学院院长 ,已发表了许多论述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1 998年曾发表《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 2 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殷叙彝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版 ) ,本文从基本价值观角度进一步阐发了欧陆社会民主主义的革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杰明.肖伯特在《亚洲时报》2007年3月17日发表文章《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介绍孟捷慕的新书《中国幻想》,认为孟捷慕的如下观点值得重视:中国未来既不会大崩溃,也不会走向民主化和顺利发展,中国未来可能的局面是:经济富有但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基本因素仍会基本保持下来,美国事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考察了位于政治谱系两端的民主社会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福利思想演变进程,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极端的福利思想很难迎合大众的需要,第三条道路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便是明证。但第三条道路并没有超越“左”、“右”,而是不同政治派别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国川 《南风窗》2010,(14):86-88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常规就是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一定要强调特殊国情,"独辟蹊径",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正所谓"殷鉴不远",希望那些无视走过的弯路,仍然试图找到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的人们警醒为是。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若干海外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既不会复制欧洲的“第三条道路”,更不会走急剧变迁之路而导致政经失控、社会涣散,而很有可能放大新加坡的经验,走一条既开明又有控制的谨慎、稳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委内瑞拉新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当代世界》2009,(12):56-57,60
1998年,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领袖乌戈·查韦斯一举赢得大选登上总统宝座,结束了国家政权被两大传统政党把持近40年的历史,开启了委内瑞拉政坛的新篇章。多年来,查韦斯大刀阔斧地在委内瑞拉开辟着一条玻利瓦尔革命之路,从建设“有人情味的资本主义”、寻求“第三条道路”,到公开反对资本主义,思想主张逐渐左转,  相似文献   

19.
1994-2002年连续执政的荷兰工党,与此时欧洲其他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一样在践行着"第三条道路".荷兰工党由于身处荷兰协商、妥协的传统中,选择了共识民主的道路,即所谓的"圩田模式".以"圩田模式"为理论指导,执政后的荷兰工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使荷兰摆脱了困扰多年的"荷兰病",创造了所谓的"荷兰奇迹".然而,由于在2002和2006年的大选中连续失利,荷兰工党不得不对"圩田模式"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反思与调整,力争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20.
激进左翼往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卡利尼克斯(Alex Callinicos)是英国约克大学教授,著有《平等》、《反第三条道路》和《反资本主义宣言》三部曲等著作,在国际左翼理论学界享有盛誉。2008年10月6日,他在英国《国际社会主义》夏季号上发表《激进左翼往何处去》一文,具体分析了激进左翼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欧洲激进左翼的改革方向作了展望,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