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州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的地方戏曲,近200年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一地方戏曲却面临着创新乏力、人才流失、受众减少、后继无人等发展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既有荆州花鼓戏自身不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原因,也与政府对其支持和整合力度不够,民众的有关需求未能得到充分调动等有关。为此,我们需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推动传统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宣传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方戏曲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沈虹光 《世纪行》2007,(11):6-6
我省地方戏曲的基本情况 我省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孕育了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南剧等22个地方戏剧种,目前能够演出的剧种有13个。现有地方戏专业院团57个,从业人员共计3202人。2006年,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国以来,推出了《宇宙锋》、《葛麻》、《养命的儿子》、《虎将军》、《中原突围》、《娘娘千岁》、《原野情仇》、《荷花洲头》、《十二月等郎》、《未了情》、《丑嫂》、《刘秀还乡》等众多优秀地方戏剧目,涌现了陈伯华、沈云陔、熊剑啸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鄂政办发[2008]4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我省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南剧等20多个地方戏剧种,被全国戏剧界誉为戏剧大省。近年来,由于文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的影响、舞台艺术消费方式和营销方  相似文献   

4.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6,(7):F0002-F0002,I0001-I0002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乡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戏剧——“吹吹腔”。吹吹腔原本是明朝由中原传入的弋阳腔,后与当地的白族音乐、歌舞和生活相融合发展而成,以清朝时期最盛。剧目大多数与汉族剧目同源,但也有以白族人民的生活和民间故事为蓝本改编的。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六,是云龙县大  相似文献   

5.
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现代元素;重视宣传以架起戏--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公安题材电视剧风靡荧屏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其持续热播不衰的诸方面原因,阐明了这一题材的电视剧在艺术创作的水准上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并揭示了公安题材电视剧热的背后凸现出的种种弊端;同时呼唤更多的公安题材的精品剧目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7.
在林登豪的散文诗谱系中,城市题材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与其他写都市题材的散文诗人不同,林登豪以现代人的独特视角,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别具一格的、新的城市话语系统。他对于当下城市复杂的、多元的、斑驳的镜像有着自己的观照,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事物的变化有着独特的敏感,将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内心世界中的深层意识,凭藉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和情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吴蜀荆州之争是三国鼎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后世论说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亦欲就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原因,以及荆州之争对吴蜀本身乃至整个鼎立局面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 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 辨明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是我们正确分析、评判这一历史事件的必要前提。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也就无法探究与之相关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中宣部在全国开展“五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一台好戏剧、一部好电视剧)评选以来,我省取得的成绩十分明显。1991年度音乐诗剧《洪湖的女儿》入选;1992年度楚剧《养命的儿子》、图书《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入选,电视连续剧《还是汉正街》获提名奖;1993年度歌舞诗乐《楚韵》、电视连续剧《儒商》、理论文章《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释疑》入选,荆州花鼓戏《荷花洲头》获提名奖;1994年度舞蹈剧《土里巴人》、话剧《同船过  相似文献   

10.
荆州是三国时期争夺的一个焦点,荆州的得失关系到魏。蜀、吴的兴衰。三国分立以对荆州的瓜分初见端倪,以孙吴击灭关羽占据大部分荆土而成型,最后以东吴的荆州防线崩溃导致分裂局面归于一统。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及丰富的资源是引发激烈争夺的原因。荆州处在长江中游,是东汉时面积较大的一州,大致含湖北、湖南全部及河南的一部分。其时分为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七郡,基本上处于丘陵和平原地带;北据汉两,比邻伊洛,南当交址,利尽南海,东连吴会,控扼三江,西通巴蜀,可图拓展。刘表为荆州牧时,荆州首府设于襄阳…  相似文献   

11.
林榕杰 《求索》2008,(5):211-214
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属下亲曹势力与反曹势力的对立、长子刘琦与幼子刘琮嗣位之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刘琦在诸葛亮“在外而安”的暗示下谋任江夏太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刘表废长立幼。刘表临终前向刘备“托国”,说明他深知刘备为人,且或有让刘备调解其二子以后可能发生的冲突之意。他还担心其去世后亲曹势力难以控制,这样荆州会较快落入曹操手中,故以“托国”来促使刘备将来助其子抗曹。后刘琮在亲曹人士的劝说下归降曹操,而刘琦则以其所掌握的江夏郡及属下军队支持了在当阳大败的刘备,这对刘备得以与孙权联合抗曹有较重要的意义。赤壁之战后,刘备为获得刘琦部下以及荆州原属刘表势力的支持,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但实际上刘琦并不能控制荆州。其实,即便刘表当初未废长立幼,刘琦嗣位后也难以保全荆州。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9,(1)
<正>荆州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城墙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的建设群落,同步华夏的悠久历史,是绕不开的文化血脉。随着历史的变迁,荆州古城越发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刘奇玉 《求索》2010,(4):198-199
女性进入戏曲批评领域比较晚,明嘉靖年间始见诸记载,至清代始颇为兴盛。女性戏曲批评者多以题写戏曲序跋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们大多为名门闺秀,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一带,喜用诗词题写戏曲序跋,且多关注女性剧作者和刻画女性的剧本,具有明显的性别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21,(9):44-45
正七月的荆州,满城欢庆建党百年;七月的桃园,一片夏日艳阳高照。2021年7月2日至9日,第四届"相逢荆州、结义桃园"荆台基层民众交流活动在湖北荆州与台湾桃园成功举行。2016年以来,荆州与桃园持续开展基层交往交流,不断增进同胞亲情。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穿境而过,沿江人民依堤为命。洪涝灾害历来是荆州的心腹之患,堤防建设始终是荆州天大的事。在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的今天,荆州人民决心努力把荆江大堤建成“中华第一堤”。  相似文献   

16.
张克辉 《台声》2005,(4):74-79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曾多次访问妈祖的故乡——湄洲岛,那片土地的美丽圣洁,那里人民的淳朴善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一直鼓励并期待着文艺工作者们能够创作出以妈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展现湄洲的风土和民俗。之后,我看过几本描述妈祖神话故事的剧本和有关的歌舞表演,其中部分剧目具有相当的水准。但要创作已神化了千年的妈祖的新形象应当说有一定难度,且不易取得多数人的认同。因此,我开始考虑以湄洲为背景,以妈祖的传说为衬托,以更贴近当代人生活的情感经历和精神生活为线索,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二者之间,寻找契合点,讲述一段海峡两岸的故事,藉此,加深人们对妈祖的了解,也寄托一份我牵系于湄洲的感情吧。在福建泉州,曾听从事有关对台工作的同事介绍说,八年抗战前后台湾与当地人员往来甚为频繁,仅从台湾抱养或买养到大陆的婴幼儿就达近百人,其中也有双胞胎,从大陆到台湾的亦然。足见台湾与大陆血缘、文化的相承相袭、亲密无间。着手写这部剧本是在偶然之中看了《湄洲日报》副总编辑周文辉先生发表于1999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题为《漂海生还两岸情深》通讯之后。现任全国台联会副会长陈贵州先生的身世也给了我许多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他就是在来往于台湾与大陆的船上降生的,他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有个刘表失荆州,对于“失荆州”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是“无志失荆州”,一说是“大意失荆州”。“无志失荆州”,说的是思想原因;“大意失荆州”只是看了表面现象。其实,真正的直接原因是“无才失荆州”。 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统辖荆襄九郡,堪称一雄。但刘表不善于用人,没有爱  相似文献   

18.
陈银生 《春秋》2012,(4):53-55
东明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早在明朝弘治年间,这里就有大梆戏科班活动的记载,清朝道光年间县南15里包旗营"三鳖肚"班的名黑脸田发太名扬黄河两岸。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东明地方戏曲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县几乎乡乡有业余剧团,村村有"玩会班"。新中国成立初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能够登台演出的业余剧团有150多个,剧目...  相似文献   

19.
汉晋时期的荆州武陵郡,跨有今黔川桂鄂的部份地区。郡境广袤,民族成份复杂,统被称为“武陵蛮”。又因沅水发源和流经郡内,有雄、辰、酉、舞五条较大的支流,夹岸居住的各族亦有“五溪蛮”之称。他们与我国南方好些古今民族有着承接关系,其源流和内涵是一个尚待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端芳  李如义 《政策》2011,(10):64-6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繁荣与振兴,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大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文化,是强化"软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荆州文化底蕴深厚,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对于增强发展大荆州活力,推动荆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